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送東陽馬生序】火了!教育的滯後性,在這一刻完成了閉環

2024-02-26文化

大家的觀點基本都是教育的滯後性在多年後完成閉環,有人評論:「教育不曾滯後,古人一生的經驗教訓都教給了你我,是人生閱歷的滯後,是你我的滯後」。

有文案是這樣的:「你後悔過嗎?兒時初讀【送東陽馬生序】只覺得晦澀難懂,直到跨越過人生不同的階段,一道道坎,驀然回首,才略懂其意,雖年幼家貧,但仍不知上進,再回首,已過而立之年,方知知識之重要,然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最近火出圈的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公元1378年,應天府的冬天,天氣酷寒。已經退休的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應詔從浙江浦江北上應天府(今南京)覲見朱元璋,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下了一篇贈序,勉勵馬君則等太學生刻苦求學。這就是情感真摯、頗具感人力量的名篇【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許多人第一次讀到這篇【送東陽馬生序】時,還是個懵懂的中學生,那時候滿腦子想的,或許是怎麽把書桌上的書堆高些,好擋住老師投來的目光。而對文中的那些話,只是「小和尚念經」般地背著,理解大概是不深的。

而如今,當年的學子大多已經走入而立、不惑之年,幾經社會的打磨,重讀【送東陽馬生序】,竟被宋濂這番飽含苦心的自述震撼得忍不住落淚,直感嘆:少不知所雲,而今方悟。奈何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宋濂出身貧苦之家卻成為開國文臣之首,現實版的跨越階層。宋濂,曾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

他不僅親歷了元末明初的動蕩變革,還培養了高啟、劉基、葉琛等三位傑出的文人政治家。他的【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展現了他勤奮好學的精神和艱辛的經歷。

讀書不可讀死書,求學時代,為學習而學習,只知道老師授業解惑,十幾年後在對社會有所感悟後重讀才知文章與現實的結合,書並非沒用,而是我們沒讀懂。

語文沒有一篇課文是充數的,只是當時忙著趕路,卻忘了窺探古人風骨。讀時以為是束縛自己的粗布麻繩,回望發現皆是熠熠生輝的絲綢緞帶。

余幼時家貧,但仍不知上進,貪玩誤學,缺乏誌向,偶寄情於山水之間,縱情於智能電話。蹉跎人生十年有余,回憶年少,初讀【送東陽馬生序】,只覺晦澀難懂,不知其意。

今觀文,悲涼之感油然而生,逐嘗人生之艱苦,才懂其意,多年八方謀業,東奔西跑。再回首,將至而立之年,然尚未完成學業,不禁潸然淚下,奈何花有重開日,人再無少年,再踏故土,頓感悔恨。初讀是文章,再閱已是人生,不免心中幾分自憐。

上初中時語文老師說,語文是最美的學科,當時沒有在意。後來嘛,確實如老師所說,只是年少輕狂,讀不懂罷了。

很小的時候不懂事,可也懵懵懂懂知道一些意思,也會俯身傾耳,一直謙卑,多年以後才發覺自己也曾很懂事,一直努力學習,就是相信讀書明誌改變自己,我們都不是天資聰穎之人,唯一有的就是苦心竭力四個字。

少時嗜玩,讀至此篇,如過眼雲煙,不知所以。今日重讀,如醍醐灌頂。昔日往事,如涓涓細流逐一浮現在眼前。然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少嗜玩,讀至此篇,如過眼雲煙,不知所以,今日重讀,如配酬灌頂,昔日往事,如涓滑細流,逐一浮現,然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