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早伏王,雨漣漣,晚伏王,旱到頭」,啥是伏王?今年哪天入伏?

2024-06-27文化

導語:「早伏王,雨漣漣,晚伏王,旱到頭」,啥是伏王?今年哪天入伏?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天氣情況對農業的影響一直是很大的,就拿最近的幾天來說,小編家裏這邊一直下雨,最直接的影響不但是溫度降到十幾度,而且還有大片的水稻田和玉米地被淹,低溫加上大水,農民都要愁哭了。

除了水澇災害,中原地帶,特別是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連續幾個月的高溫少雨,導致很多的農田缺水嚴重,有些地表甚至已經幹裂,當地的農民稱幾十年都沒遇到過如此大旱的天氣了,為了緩解旱情,人們起早貪黑的為田地進行澆水,有的直接就睡在了地頭。

過了夏至,馬上就是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了,老人說:「早伏王,雨漣漣,晚伏王,旱到頭」,啥是「伏王「?今年哪天入伏?又有啥征兆呢?

一、什麽是「伏王「?

我們一般把伏天的開始稱之為 「入伏」,但其實入伏這一天曾是人們祭祖的節日,叫「伏祭」。「伏」字由一人一狗組成,這是因為當時的「伏祭」是用狗來祭祖的。

按照五行,天幹「庚」為金為鐵為刀,代表屠夫,所以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古人「伏祭」的時候,因此也就有了「夏至三庚為伏,冬至三戌為臘」的說法,其中的「臘」則是「臘祭」。

後來「伏祭」慢慢的被人們所遺忘,取而代之的則成為了伏天的開始,而「夏至三庚為伏」也變成了「夏至三庚入伏」,意思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庚為陽金,陽代表男性,所以入伏的第一天就為「伏王」。

二、「早伏王,雨漣漣;晚伏王,旱到頭」

什麽是早伏王?什麽又是晚伏王呢?

中國在使用公元紀年法的同時,還配合使用中國傳統歷法農歷,就是用天幹地支的組合來表示年、月、日、時,而「庚」為十天幹之一,這樣也就意味著一個庚日到下一個庚日是10天。「夏至三庚入伏」,入伏的時間是自夏至起的第三個庚日開始,這樣計算起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就在夏至節氣後的第二十天到三十天之間。而「早伏王」就是指入伏時間在夏至後的第二十天到二十五天內,「晚伏王」則是指入伏時間在夏至後的第二十六天至三十天之間。

「早伏王,雨漣漣」,意思就是說,如果入伏時間是在夏至後的第二十至二十五天之間,那麽三伏期間雨水會比較頻繁,陰雨天氣會比較多。

俗話說:「夏至一陰生」,夏至是陽氣的頂點,陽極則生陰,陰陽二氣此消彼長,而初生的一陰之氣,就是少陰之金,決定著萬物收斂的力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甲夏丙,秋庚冬壬,就是四季發展的力量和過程,而夏季與秋季的交替,也就是丙火與庚金的交替,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庚日來的越早,代表庚金的力量越強,火化金生水,金的力量越強,水化也就多越多,雨水也就越多。

「晚伏王,旱到頭」,意思就是說,如果入伏時間是在夏至後的第二十六至三十天之間,那麽三伏期間就會出於少雨的狀態,而炎熱的夏季少雨,就容易出現幹旱的情況。

入伏越晚,說明庚金的力量越弱,那麽在火氣強旺的夏季,火化金生的水就越少,那麽三伏期間雨水也就越少。

三、今年哪天入伏?

今年夏至是6月21日,農歷的五月十六,為庚午月丙辰日,而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所以今年夏天是入伏時間是7月15日。

而7月25日,農歷六月二十庚寅日,就是中伏的開始。未伏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而今年的立秋為8月7日,而8月14日的庚戌日,就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末伏的開始,而8月4日的庚子日在立秋之前,所以還是屬於中伏,被稱為閏中伏。

三伏時間表: 頭伏:2024年7月15日~2024年7月24日,共10天; 中伏:2024年7月25日~2024年8月13日,總共20天; 末伏:2024年8月14日~2024年8月23日,共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