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年味變淡!失去「臘月」的新時代主婦們,成了過年恐慌一族

2024-02-13文化

1

在過去的年代,過年充滿著濃濃的年味。

這些年味大都來自過年前的一個「忙」字,這便是「忙年」。

「忙年」,忙著過年,為過年而忙。

有首民俗歌謠就唱出了這個「忙年」的氣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有人說「過年」其實真正過的是年前,這個年前指的就是為過大年而忙碌的時刻。

「忙年」中含有「中國年」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這個「忙碌與否」直接影響到年味的寡淡。

「過年」是一年之中最期盼的日子。

仿佛一整年的忙碌、打拼、辛苦和背井離鄉都是為了能過個好年,能在過年的時候與家人團圓。

誰能不盼望過年呢?

可是,新時代的主婦們卻患上了「過年恐懼癥」。有人恐高,有人恐婚,她們「恐年」,她們一進入過年倒計時就各種慌亂焦慮。

2

老同學T每年一到要過年就策劃「離家出走」,央求我帶她出去旅行,只要能出去,去哪都行,我知道她是真情實意,但她卻一直放我鴿子。

她策劃了好幾年都沒能邁出那一步,最終還是無奈地隨著夫君攜著孩子,從市中心的鋼筋混凝土裏回到滿滿鄉土氣息的磚瓦水泥裏。

頭一天還在辦公桌前埋頭苦幹,第二天就轉換到菜園竈台前團團轉,無縫銜接,連睡個懶覺都插不上。

她是這個家庭的主婦,這個家她得撐著。

她說自從結婚生子後,就不知道過年的意義是什麽?

忙完工作忙吃喝,她自己都不想吃了,可是,還是要忙給別人吃喝。

單位還不錯,每年都提前一兩天放假,一放假,她就得馬不停蹄奔回老家,從打掃衛生開始,然後收拾房間,再到洗刷鍋具,準備飯菜。

忙到「年」都過完了還沒忙完,時常不知道「年」是怎麽過完的。

以前,這些都是由她的婆婆和媽媽、家裏的長輩主婦們來完成的,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婆婆媽媽都已經老去,無法再能行事,再說,她自己也不忍心讓老人們操勞這些。

上一輩的家庭主婦們已經老去,接班的新時代主婦們卻失去了「臘月」。

同時,她們還失去了老一輩們「忙年」的技能。

想想也是,小時候,長輩們忙年,那都是從臘月、過年前一個月就開始忙起,可以慢慢「忙」,可以不慌不忙地「忙」,蒸米粑,攤米面,裝香腸,炸圓子......樣樣都來。

現在呢,國家只給那麽多天假、單位只能從除夕開始放,這意思很明顯——放假回家吃年飯。

國家很貼心,不會耽誤大家吃年飯的時間,但是卻從來不考慮做年飯的時間。

我們老去的父母,已經從「忙年」的陣地上退了下來,我們卻被工作所困,無法抽身。

蒸米粑,攤米面,裝香腸,炸圓子......除了買,沒一樣可以能來的。

3

我的另一位老同學阿菲是一名護士,為了能在春節期間多幾天假,連續上了三個夜班。

本來準備春節期間和老公帶著娃出去遊玩,計劃最後一天夜班下班就出發,老公開車,她也可以剛好在車上補個覺。

可是,臨出行前卻收到婆婆從老家發出的熱情邀請,希望他們帶著娃一起回家過年,婆婆還「曬出」老家各種年貨,有滿滿一大盆紅彤彤的牛羊肉,有老家的揚米面、炸圓子,還有鹹雞鹹鴨等等。

那幾天剛好又趕上暴風雪,很多人被堵在路上,阿菲和老公就改變了主意,還是帶著娃回老家過年吧。

於是,阿菲一下了夜班就提著大包小包給家裏長輩準備的禮物,鉆進老公等候在單位門口的車裏,往家奔去。

幾個小時的路途奔波回到了老家,吃好午飯後,阿菲就得開始收拾自己一家三口晚上睡覺的地方,整理床鋪,打掃房間。因為婆婆年事已高,很多東西還得自己動手。

由於昨晚上的夜班又加上旅途顛簸,剛把房間收拾好,阿菲就渾身疲憊,晚飯都不想吃了恨不得一頭紮進被窩裏。

可是,更煩躁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被來拜年的親戚吵醒,雖然沒人叫你起床,但是一屋子的親戚你總不能還賴在床上吧?

硬著頭皮爬起來,自己收拾完了還得給娃洗漱。

直到早飯後,阿菲終於明白了婆婆邀請他們回家過年的原因——幹活。

來了一大家客人,你得要忙飯。家族親戚都來了,總得有一桌像樣一點的飯菜吧,這桌飯菜怎麽來?誰動手?還不能轉移去大飯店,必須在家裏擺上。

完了還得要洗刷,那是一大堆忙不完的活。

我們想象的過年,是回到老家、回到親人身邊,和家人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年飯,可誰都忽略了這頓豐盛的年飯背後的煩躁不堪: 年飯怎麽來?誰來做年飯?

阿菲一下子就覺得有滿肚子的委屈,自己一年到頭工作上班,照顧孩子,忙得就跟陀螺一樣,就連想要多幾天的假也是熬了幾個夜班換來的。

本指望過年了,終於可以不用上班了,自己可以好好歇歇了,吃吃喝喝,哪怕睡個懶覺,不被鬧鐘吵醒。

可是,誰想到這邊剛丟下手裏的工作,那邊回到老家就得忙這忙那,過年居然比平時更辛苦,你說這過年到底有什麽意思?

再想下去就要崩潰了,阿菲幹脆一甩手,帶著娃出去看電影了。

後來,是婆婆請來的鄰居大嬸忙的飯。

阿菲知道,婆婆心裏一定不開心,但就算罵她,她也不幹。她也知道她在鄰裏鄉親、親朋好友那裏失了口碑。

她更知道,此時飯桌上,她們正在比拼誰家的兒媳婦如何如何的能幹,誰家的兒媳婦給長輩長了臉。

作為長輩也同樣有自己的苦惱,忙忙碌碌一年,洗洗刷刷、掃掃拖拖,家裏大大小小的衛生、家務哪樣不是自己幹的?現在過年了,也該讓年輕人伸伸手吧?

一年到頭都是自己做給他們吃,現在也該輪到他們做一頓給自己吃吧?

可結果,小年輕卻只顧自己享受,碗一丟,就帶著娃去逛街去電影院。

過年,咋就這麽煩躁呢?老人家想不通,小年輕也想不通。

過年,到底是誰才真正過到了年?

4

我們都覺得年味越來越淡,過年也似乎越來越沒勁,還是小時候過年有意思。

這其中有個原因就是忙年的人越來越少了,忙年的人變了。

沒有那麽多人願意去忙年了,也沒有那麽多人覺得某些(忙年)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自己太累,太忙,那扇窗戶也可以不擦了,香腸也可以不裝了,甚至門上的對聯也可以不換了,去年的看著還挺新的,貼新對聯門又得要擦洗一遍......

就比如,當一頓豐盛的家宴和忙得頭昏腦脹必須搭配時,說不定幹脆就選擇了第三個選項,出去逛街和看電影。

以前「忙年」的人是父母,現在要「忙年」的人是自己。

小時候,我們是那個享受年味的人,現在,我們成了營造年味的人。

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年味變淡,沒有了年味。

而新時代的主婦們,在失去了「臘月」和老一輩主婦們「忙年」的技能後,成了「中國年」的恐慌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