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南中學成立於 1942年9月,是在中共清河區黨委和清河行署的直接領導下,在抗日軍民的愛護和扶持下,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裏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這所學校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原長山中學校長、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而命名的。最初在博興招生,招了兩個中學班及一個專門為抗日小學培訓師資的師範班,學生來源多半是機關、部隊中的「小鬼」和部份抗日根據地及遊擊區的進步青年學生。學校由博興遷往墾區之初,落腳在墾區北陲老爺廟,但這裏房屋太缺,糧食供應也比較困難,吃水更不方便,數月後又二次遷校到楊家嘴。
條件有所改善,但依然很差。這裏地處黃河入海處的一片荒原上,地廣人稀,夏天炎熱,冬天酷冷,春天一夜風沙過後,早上起床時師生們的臉上常常是一層沙土,大夥見了面都樂呵呵地道一聲:「土地爺好!」熱天蚊子成群,跳蚤成堆,因為衛生條件差,每人身上都生虱子,這些虱子被師生們戲稱為「抗日蟲」。在課堂上或自習時,如果被叮咬得不耐煩了,伸手就能從衣領內或衣服的縫隙處捏出幾個。不少同學患了疥瘡、沙眼和夜盲癥。
這些困難嚇不倒耀南中學的師生們。為了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師生們在黃河故道就地取材和泥脫坯、運水、運料,蓋了50余間土坯房,有了專用教室,還修了土台子當課桌,同學們都覺得比用膝蓋當桌子舒服多了。
學校還響應黨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開荒種地,養豬種菜,既改善了生活,增強了師生的勞動觀念,又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學校也進一步鞏固擴大。
耀南中學雖說是學校,但組織帶有戰鬥隊的性質。學校建有黨總支,下設兩個黨支部。還建立了抗日救國學生會,成立了基幹民兵組織,裝備了一些槍支彈藥,輪流值勤,站崗放哨。除日常戰備工作外,為預防敵人突然襲擊,時常在夜間緊急集合,急行軍數十裏,進行戰備訓練。
由於有不少學生來自清河區各文藝單位,學校以這些學生為基礎,建立了「青年劇社」,由張辛農老師領導。演出的話劇、歌劇、京劇、活報劇等都有相當水平,深受當地軍民喜愛。
學校還有自己辦的刊物——【耀中校刊】,深受本校師生以及全區教師的歡迎。【耀中校刊】是鉛印的32開本,印刷精美,這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實在是太不容易了。這本刊物除了傳播教與學的經驗外,還發表師生創作的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
耀南中學師生之間既互相愛護又嚴格要求,每周都要召開生活檢討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給在成長中的學生打下了良好的思想修養基礎。有的學生在參加地方的滅蝗活動時,無所謂地說:「蝗蟲多點有什麽關系,如果咱們學校附近也有很多的蝗蟲就好了,我們可以炒一炒,美美地吃上幾次。」對此,耀南中學校長劉冠甲沒有批評這名學生,反而在隊前做了自我批評,說:「我的學生對參加滅蝗的意義沒有認識清楚,當然是我的責任!」學生們逐漸領悟了一個道理:自己的言行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一次行軍去沾化的路上,焦玲同學累哭了,班長吳玉瑞一面替她背給養袋,一面批評她不能吃苦耐勞,應加強鍛煉。這種教育對每個學生的成長很有益處。
1943年初冬,日偽軍出動近3萬人、汽車千余輛,對墾區根據地發動空前規模的大「掃蕩」。
那些日子,耀南中學的師生們每天都躺在地上,身上蓋些亂草偽裝起來,任憑敵人飛機投彈、機槍掃射,日軍、漢奸吼叫,都不予理會。有時炸彈濺起了泥土落在師生們的臉上、身上,師生們相互擠擠眼,表示相互鼓勵,仍沈著不動。有的同學發現了一個土坑,便在上面搭上荊條、野草,坐在裏面,這比一直躺著舒服多了,也更隱蔽一些,只要敵人踩不到坑頂,就不會被發現。但飲食越來越困難,經過敵人20多天的燒、殺、搶之後,周圍已無人煙,近處的野菜根、野豆粒也不易找到。正在饑餓難忍的時候,王真突然兩手捧著一些幹蝗蟲送到大家嘴邊:「快吃,快吃!」他給大家講了周圍的敵情和同學們的情況,並告訴大家敵人已封鎖了這一帶的黃河渡口,一定要提高警惕。吞食了幹蝗蟲後,王真又冒著危險去黃河邊為大家取水。大家聽到遠處響起一陣機槍掃射聲和日軍的吼叫聲,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段時間過後,王真端著一塊破瓦罐底貓著腰跑回來了,罐子打破了,瓦罐底部還留有一點水,他感到很惋惜,將水送到大家嘴邊:「喝吧,喝吧!」這水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從敵人的槍彈底下搶來的,同學們一口一口地喝著,淚水和河水交織在了一起。
種種不幸的訊息傳來:八大組實驗小學的部份師生被敵人趕進了海裏;報社的兩名同誌被捕;大家在夜間曾去吃飯的那家的老大娘被殺,老大爺連同他們的房子一起被日軍燒成灰燼!同學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但大家都變得更堅強了,對敵人的恨和對祖國的愛更強烈了!教室、宿舍都被敵人燒光了,學校的一切都被搶光了,然而耀南中學的300余名師生卻安然無恙! 1944年春天,他們又自己動手建起了新的校舍。
由於形勢的發展,一批批優秀學生被調往各條戰線,有的到敵占區做學運工作、統戰工作,有的去了前線作戰部隊,也有的去了行政機關或教育戰線,張林、許林、江泉、魏進、齊景民、劉中興、許立華、劉覺民、陳育才等都提前離校走上了工作崗位。
1944年冬,焦玲和師範班的瞿斌、許震,中學班的徐漢生、夏敏江、門振溪、王化遠、張偉齡、李銳雲、李廣宗一起穿上了新軍裝,奉命調往渤海軍區耀南劇團工作,成為一名真正的八路軍戰士。他們在行進中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耀南中學全體學生十分喜愛的一首歌:
黎明的號聲,
迎接著早晨的太陽;
青春的行列,
沐浴著美麗的晨光。
我們愉快而健壯,
像火紅的太陽,
照耀著自己,
也照耀著四方。
……
「紅動黃河口」東營紅色故事網絡巡展活動
指導單位:東營市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東營市委黨校、東營市委黨史研究院、東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黃三角早報
本期錄制:大眾新聞·黃三角早報
本期播音:杜美萱
文稿整理:杜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