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他鄉變故鄉,意大利建築師定居成都,把辦公樓「爆改」成美術館|成都有客來

2024-06-15文化

35歲的意大利建築師愛德華多·尼裏(Edoardo Nieri),差一點錯過了「建築夢」——中學時,老師直言他的圖畫「是個災難」。大學期間,他聽說有去中國的獎學金,朋友覺得「太過挑戰」,但他遞上了申請。後來,他在上海創辦工作室,又因為心中的熱愛,舉家遷往成都。

愛德華多並非生來愛冒險。童年時,他在托斯卡納的海邊,與自然為伴,變化使他緊張。來中國後,他意識到,豐滿的人生不是用時間來計算的,新的靈感源於新的經歷。

「我想成為新一代的馬可·波羅,做中國與外國文化交流的使者。」那位700余年前沿著絲綢之路向東而行的意大利旅行家,讓西方看到了神秘面紗下的中國。同樣來自意大利的愛德華多,以建築融合中意文化,希望自己設計的REDGE紅甸當代藝術中心年底在成都開放時,為人們帶去精神享受。

設計藝術中心時,他總是問自己: 這座美術館想傳遞什麽感受?成都人需要什麽樣的美術館?我想為成都的文化生活留下什麽?

他也沒有答案,一切交給與城市的磨合。

從遊泳運動員到建築師

設計融合中意風格

其實,愛德華多也不是非要吃建築這碗飯。隨手就能勾勒出小景,出口便成一首小詩,讓他內建藝術家的氣質。

在托斯卡納的海灣,他成長為專業的遊泳運動員,泳齡20年。

但他選擇把建築作為未來的道路。「從事建築會給人一種責任感,它允許你參與人們的生活,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質素。這是一種使命。」愛德華多說。

2014年,在托斯卡納大學攻讀碩士期間,老師告訴他,有一個中國同濟大學的獎學金,面向全歐洲招募40名學生。他對中國充滿好奇,【馬可·波羅遊記】是他中國遊學的「第一個導師」。

遞交申請之前,曾有同學對他說:「以你的性格,你不會喜歡陌生的地方。」愛德華多也承認:「變化帶來掙紮,但它總是好的。因為走出舒適圈並不容易,所以需要鞭策自己。自從我投身建築,就想要去看廣闊的世界。」那時他還沒預料到,對新事物的渴望,會一次次帶他踏上新的旅程。

「洋學生」來了上海後,總是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小吃攤、公園、博物館,呼吸著每一寸文化空氣。「我來到中國,第一件事是盡可能地了解中國文化,過得像中國人一樣。」

從同濟大學畢業後,愛德華多在中國紮根,在上海創辦建築工作室Atelier Meadow。他在意式經典風格中加入中式禪意,「因為我們需要挑戰自己,而不是一直呆在原地。看看其他國家的人在做什麽,並受到啟發,透過建築重新思考如何生活。」

文化融合風格的創新,讓年輕的工作室登上有方中國年輕建築事務所新銳榜單,室內設計作品獲得世界建築社群網大獎、構架月度最佳室內設計等。

他總是尋求突破。「遊泳幾十年來,我喜歡挑戰的感覺,運動教會我忍耐和專註,不輕易放棄。」

把辦公樓改造成美術館

計劃打造國際文藝社區

三年前的冬天,一個位於成都的專案找到了他,把一幢辦公樓的1-3層改為美術館。

當愛德華多面對一棟平平無奇的大樓,沒裝修的水泥墻和地板灰突突的,他心裏感嘆,「真是一個沈重的存在啊。」

這個名為REDGE的專案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希望打造一個以美術館為主體的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讀過成都的地方誌後,一個想法從愛德華多腦袋裏冒出來:爭取透過這個點位,啟用周邊的區域。

在傳統的博物館裏,人們只是站著、看著。愛德華多覺得,越來越千篇一律的生活、社交網絡營造的虛擬世界,有時會讓人們失去對未知的好奇心。

但探索始終是人的本能。「意大利藝術史學者菲利普·大衛裏奧說,我們對博物館的感覺是錯誤的,因為人們通常只是看到50件或500件作品。博物館裏的學習應當是緩慢的,試著理解古畫的細節,試著理解歷史。當人們開始註意到一些司空見慣之物,從日常中被喚醒,我認為這是藝術的作用。」

因此設計REDGE時,愛德華多希望營造一段旅程,讓人們深入參與到美術館中。「目的不是要建造一個放置藝術品的倉庫,而是建造一個具有不同功能的、充滿活力的、生動的藝術齒輪。在這裏,公共美術館與其他功能都同等重要。」

在3600平米的三層空間中,他插入一系列樓梯系統,讓遊客有種時空旅行感,鼓勵人們自由穿梭,與藝術相遇。

這些走廊串聯起新媒體劇場、藝術共生社區、藝術教育學院、美學工坊、未來藝術孵化所、藝術品精品創意館等,今年年底開館後,將展出當代藝術,「目的是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文藝社區。」

「我來到中國,想為成都作出我的貢獻。」愛德華多說。

他鄉變故鄉

為成都山水而定居

美術館一天天建起來,愛德華多的內心也在變化。

童年時他在故鄉普拉托,總愛去郊外露營、徒步、聆聽鳥鳴。大自然的寧靜,幫助他感受思想和身體的聯結,更好地集中註意力。在成都,這種感受又被喚醒了。

「到目前,我在成都住了8個月,這裏有故鄉的氛圍。」從他的住處步行可達永安湖公園,他常去湖邊靜坐,在綠茵融融的茶舍畫圖、寫詩。「與自然的接觸啟發了我,去厘清想法、引導思維,設計靈感很多時候從這裏蹦出來。」在他設計的房屋中,有很多留給植物的部份,讓居住者能住在自然之中。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他決定在成都定居,生活下去。他開始學習中文,「因為懂得了語言,就能更好地融入。」最新的進步,是能做自我介紹了。「如果我和一個成都人試著說了一點中文,他們立刻很喜悅,開始說得更快。我只好抱歉地打斷他們,說我只會‘一點點’中文。」

愛德華多已經35歲,曾經的同學和玩伴都各自安定下來,但他仍是隨心而動。「我很欣賞那種安穩,只是流動更令我興奮。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取決於你是誰,你的期望是什麽。對我來說,不知道未來有何機會和挑戰,是永遠前行的動力。」

偶爾,他想念家鄉的晨鐘,整個普拉托小鎮都能聽到。「當人在異鄉時,會突然回憶起一直被忽視的細節,開始欣賞、回味自己的來處和傳統。我認為人們應該有去遠方的經歷,離開故土,或許會更好地了解家鄉。」

想家時,他會去意大利餐廳點上些經典菜肴。但多數時候,他都孜孜不倦地和中國妻子開車尋訪本地美食。

他對兔頭沒有心理障礙,也勇於在一次次點火鍋時告訴服務員「辣一點」。假以時日,他會嘗遍大街小巷的美食。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張芷旖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