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三國筆記32:眼光最毒、看人最準的那個同事,卻註定要當炮灰

2024-09-09文化

那時候,他們都是京師最有前途的年輕幹部。

一個是典軍校尉曹操,一個是司隸校尉袁紹,還有一個是後軍校尉鮑信,雖然實際權力略有差異,但職級相同,彼此之間意氣相投。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風華正茂、才華橫溢、指點江山,看起來前途無量。

在東漢末年那段雲譎波詭的日子裏,他們都見證了大將軍何進之死,也參與了平定「十常侍之亂」,更目睹了董卓帶兵進京......

朝堂翻雲覆雨,城頭變化大王旗。

三個人中,最有眼光的是後軍校尉鮑信,他最先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當即來找同事好友、司隸校尉袁紹,對他說,我看董卓必有異心,應該趁其立足未穩,想辦法將之除掉。

雖然大家都是校尉,但袁紹出身最顯赫的「四世三公」之家,名氣最大,職位最高,在大將軍何進、宦官全部被殺後,他隱隱成為京師最有實力的人物。所以鮑信來找他商量。

無奈袁紹優柔寡斷,他說先看看,也許董卓不一定那麽惡劣……

鮑信的建議被拒絕,若是訊息傳出去,董卓一定不會放過他。鮑信沒有遲疑猶豫,立刻帶領自己的人馬離開洛陽,投奔山東泰山而去。

事實證明,鮑信看人真是穩準狠,董卓很快就露出了猙獰面目。

等到後知後覺的袁紹和曹操反應過來,先後反抗董卓失敗,不得不追隨鮑信,相繼逃出京師,三人是殊途同跑……

差距是在這之後,慢慢顯現出來的。

最後逃出洛陽的曹操行動力最強,態度也最果決。他隨即就召集人馬,並向全國發出了討董號召。於是,封疆大吏紛紛響應,18路諸侯歃血為盟,共同討伐董卓,三個校尉同事又聚在了一起。

實力最強的袁紹被推為盟主,而曹操是發起人,他們都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鮑信卻只能以濟北相的身份,躋身於18路諸侯之間。

也許是心有不甘,當大軍浩浩蕩蕩向汜水關進發時,沒能搶到先鋒的鮑信偷偷囑咐弟弟鮑忠,讓他率三千人馬抄小路,搶在孫堅之前,先行到汜水關挑戰,以期立下頭功。

哪想到,鮑忠本領不濟,剛到關前,就被敵將華雄一刀斬於馬下,大敗而歸——實在是丟人丟到家了。

受此挫折,鮑信再也不爭先了,大約也因此失去了自信。與此同時,他對袁紹也徹底失望,放眼望去,還是曹操比較有前途。

此後,鮑信就一直追隨曹操。

當董卓被殺、李傕、郭汜掌政後,青州的黃巾軍余部再次起兵,李傕便命曹操與鮑信前往討伐。他們同心協力、取得了勝利。可是,「鮑信殺入重地,為賊所害。」 而歷史上的鮑信,則是在與曹操一起陷入重圍中時,為救曹操、為掩護曹操突圍,才力戰而死……

鮑信死了,曹操的威名日重,他和袁紹一起,成為最有實力的軍閥之一。

你看,當年都是一同入職的同事,都是職場上最有前途的精英骨幹,可最終卻走上了不同的命運人生。

歷史有意或者隨機分配角色,有人憑著出身本事,成為一代梟雄,叱咤一時風雲,名留青史,比如袁紹;更有人歷盡千難萬險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王朝,成為至尊王者,比如曹操,對酒當歌,笑傲江湖。

而更多的人,比如鮑信,也許是出身不行,也許是才華能力稍微差那麽一點,也許是運氣不怎麽夠,也許只是一個偶然,他們註定成為炮灰,或者泯然眾人,或者早早消散在亂世的烽煙中,少有人知曉。

都是滄桑,都是一生。

人生若只如初見,可堪風雨憶當年?可惜了這個眼光最毒、看人最準的鮑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