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什麽辰龍是十二生肖中最特殊的一個?

2024-02-27文化

辰龍,也許是十二生肖中最特殊的一個。

不同於地支中的其他十一字,「 」字代表了 時間 星辰 ,十二地支,又可謂十二辰,所以「辰」在十二地支中有著代表意義。

辰搭配著最特殊的動物——龍。龍作為一種神聖的、神化的動物,為何出現在生肖中,與日常的牲畜為伍?是因為辰這一位置太重要、所以需要一個統領?或許是因為「辰」時(7-9點)雲氣初升,古人以為龍最為活躍?又或許是因為十二種動物,需要一個「水軍」代表?

都有可能,但還有一種大膽的猜想——也許龍曾經只是古人常見的一種動物,所以才可以與牛羊馬兔為伍,而名列十二生肖。辰龍也可能並不特殊,更不神秘。

養條龍,可以嗎

周代人確信,在上古之時,龍是可以被豢養的。【左傳】記載,舜帝有一下屬擅長養龍,為「 豢龍氏 」,並被賜以「董」姓。確實,不管後世的董永還是董卓,養龍對他們來說都算是「祖上的手藝」。到了夏代,唐堯的後裔中有一位 劉累 ,從豢龍氏家族那裏學來養龍之術,因此被夏王 孔甲 重用,並賜為「禦龍氏」,命其牧養王室的群龍。

▲ 十二生肖與地支對應表。

不知是不是董家的祖宗藏私,劉累似乎本事沒學到家——它將龍養死了一只。劉累充分利用物資,他將死龍做成了肉醢,即肉醬,進獻給了孔甲,希望討得孔甲的歡心。「天上龍肉」想必比地上驢肉更香,吃過龍肉醢的孔甲,便接著向劉累索要,劉累聞之心驚——大約是王室家裏的龍也不多,再殺兩只,事情必然敗露,也可能殺龍比較具有技術性挑戰?總之,劉累放棄殺龍,決定出逃,這位牧龍者頗有一點果決的流氓氣。日後,龍肉廚師劉累的一個子孫劉邦,將宣稱自己是「龍子」,又為祖先放牧的生物——龍,打了一通廣告。

既然可以被牧養,還可以被做成肉醬,所以古時的龍應該是人間的動物,即便比較稀罕,總還是能找得到的。

▲ 河南省濮陽市的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約6400年前擺塑的蚌殼龍。 供圖/FOTOE

讓我們看看,神秘的古龍可能長什麽樣?

在河南濮陽西水坡,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顓頊之墟,出土了一座墓葬,墓主身旁擺放著用 貝殼 做成的龍、虎。這座墓葬距今大約有6400年。從外形看,這只龍太正常了——這也是它最不正常的地方,它形象典型,爪、尾、身、頭皆與後世的龍相去不遠,甚至比先秦時的各種龍還「像」龍,難道龍一開始就是一種確定存在的動物,所以才會被如此具象的描繪?但如果放下我們對龍的認知,或許會發現,這只「龍」更 像是一只鱷魚

對於先民來說,老虎是陸上最勇猛的動物,那麽鱷魚大概是水中最兇狠的霸王,駕龍馭虎,正是英雄所為。那麽,也許彼時的龍就是鱷魚?

在遼寧牛河梁,在內蒙古赤峰,中華大地的北部,廣泛出土了一種 玉獸玦 。這種獸玨呈 C形 ,大腦袋,長身蜷曲而無足,恰如甲骨文的「龍」字,沒錯,這種五千多年前的玉玨也是龍。

▲ 碧玉C形龍。

這種龍是什麽動物呢?有人說這是豬,這大頭的嘴巴像豬嘴,所以叫 玉豬龍 ;有人說這是 ,只有蛇才會有這蜷曲的長身;還有人說這是 蠐螬 (qícáo),也就是金龜子的幼蟲,這種蟲平時身體都是彎曲如C形,此物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而且長大後還能變化飛翔;還有人認為這是「 蠶龍 」,除了形象相似以外,作為中華民族最先馴服的昆蟲,蠶為後世創造了天量的財富,理應受到先民的特殊關註。

所以劉累到底做的是鱷魚肉醬、豬肉醬、蛇肉醬還是蠐螬醬呢?或許還有更多的可能。

▲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有一只商代嵌綠松石龍形器柄,具有蛇蟲之相。 攝影/動脈影

萬物化龍 龍化萬物

在華夏先民百科全書【山海經】中,記載了更多關於龍的記憶。

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人面蛇身、目放光明的燭龍;在諸沃之野的北面,有龍魚,長得像鯉魚,神人可以駕馭它遨遊九州;在大荒東北隅的「兇犁土丘」山,有參與逐鹿大戰、可以呼風喚雨的應龍;在雷澤中有龍身人首的雷神,或許算得上是「人龍」。如此,在先民看來, 似乎萬物皆可化龍

▲ 通常認為中國龍沒有翅膀,但圖中這塊南北朝時期的彩繪畫像磚中,卻畫著一條身生雙翼的騰雲彩龍,它就是中國文化中唯一有翼的龍——應龍。 攝影/川後

對古人來說,世上萬物的劃分並不明晰,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活物」、生靈,都可以概括為「蟲」。出土於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古墓的秦簡【日書】中記載,「辰,蟲也」,這個蟲便是「 泛蟲 」,而龍作為泛蟲精英的總代表,自然可以占據此位,也只有 概括萬物、代表萬物的龍 ,可以與代表時間、代表星辰的「辰」相搭配,「辰龍」的組合才是最恰當的。

萬物可化龍,也就意味著 龍也可化為萬物。 寄居於「雞豬牛羊」之間的龍,隨時也可能會轉化為其他常見動物。

最容易與龍相互轉化的是蛇。北方地區在談及生肖蛇時,都稱之為「小龍」。龍身即蛇身,民間向來傳說蛇化為蛟,蛟則化龍。【孟子】說,堯時洪水泛濫,中原大地上蛇龍共居,所謂「龍蛇混雜」大約如此。其實 蛇龍本一家 ,也無所謂混雜。

龍亦可化為馬 ,「車水馬龍」是古人的一種認識,人們往往將馬和龍相聯系,到了【西遊記】裏,小白龍幹脆就成了小白馬。

▲ 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小白龍,因違逆父命被囚鷹愁澗,後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被封為八部天龍,最後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 圖片來源:中國書店出版社【清彩繪全本西遊記】,萍鄉市圖書館藏。

唐朝時有一個叫盧君暢的人,曾在一次郊遊中見到兩只非常漂亮的白犬,這兩只白犬在一陣奔走後跳入池塘中,然後池塘水浪翻滾,突然兩只白龍自池塘沖向天空,接著風雷大起,原來,這是龍所變化的白犬。

同樣是唐朝,有傳說唐玄宗將安祿山灌醉,變化成了 豬頭龍 ,唐玄宗得知後並不驚訝,便稱之為「豬龍」,不知這豬化的龍是否與龍山玉豬龍仿佛。

北宋雍熙年間,蜀中有一郭姓豪客,在郊外打獵時得到了一只長相雄奇的雄雞,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他背著雞便走,結果走在半路雞便滾燙如火,突然風雷大作,此雞便飛入道旁澗中,原來這是一只「雉龍」,也就是變化為雞的龍。

▲ 縱覽歷史,可以看到各種生肖動物的「泛龍」現象。可能由道教文化中的「萬物生化」概念而來,也可能是對組合版神龍的一種解構行為。 供圖/慢半拍文化

如此說來,不只蛇是小龍,馬是馬龍,狗是犬龍,豬是豬龍,羊是羊龍,雞是雞龍,十二生肖中竟有一半多都是「龍」……如此說來,「辰龍」只是諸龍的一個特殊代表罷了。

辰龍,為什麽只有你特殊?

從【山海經】中的記載不難看出,各地的龍差異性極大,有的能興風雨,有的能放大光芒,有的暴戾食人,有的本身就是人, 由各地多種生物「前進演化而來」的龍 ,在傳說中 逐漸被融合、統一 ,興風雨、可幻化、力量大、能上天、可入水, 累積成為後世龍的統一特征

▲ 圖為西漢時期用作傘蓋帳構的弓帽,龍身高昂,巨口獠牙,十分勇猛。漢代開始,神龍飛入皇家,被皇權緊緊抓在手中。這只通體鎏金的龍形弓帽,盡顯身份的華貴。 攝影/一夢琥珀

至遲在 秦漢時,龍脫離了日常,成為了一種萬眾矚目的神奇動物

在秦簡【日書·盜者】這篇占蔔指南中,方術家試圖根據物品失竊的日子,給出破案的線索:若子日失竊,那麽小偷像老鼠,尖嘴,少須,黑手,臉上有黑點;醜日被盜,小偷像牛,大鼻長脖,長手長腳但傴僂。如是,方術家為每日行竊的盜賊都做了畫像。但談及辰日失竊時,卻沒說小偷像什麽動物,反而說辰日失竊,小偷是男子,「青赤色」,為人「不榖」。青赤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龍,而不榖則是先秦王侯的謙稱,意通孤寡,如果按此推測,這天的竊賊該是身著青赤色的「竊國者諸侯」無疑了。大約就在彼時, 龍被賦予了權力和神聖的意義 ,龍 亦與王侯、王權產生了直接聯系 ,所以方術家刻意忽略「龍」不寫,以防惹禍上身。

龍,既然已經神聖到與王侯相連、方術家不敢直言的程度,也無怪乎劉邦將祖先牧養、烹飪的動物,奉做自己的生身父親了。經帝王劉邦這一捧,龍的地位加速上升,從原本的四方神獸之一,變成了眾生的絕對統治者。

▲ 娜迦是印度神話中的蛇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

龍成了統治者的象征,普通人還敢「屬」這個屬相麽?出生在龍年的人,又怎麽自敘生肖?在漢朝,恐怕中原大地的「屬龍」者,都為這樣一個問題而糾結。東漢思想家王充在【 論衡 】中,反駁了將生肖與五行繫結、強行解釋生肖之間生克關系的說法,在其文中,十二生肖中的十一個生肖輪番登場,唯獨刻意省略了「辰龍」的生克問題,顯然也是為了不給自己添麻煩。

這個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南北朝的紛爭 ,為中原大地上添上了許多遊牧文化的色彩,也 打破了 日益沈悶的 社會階層分隔 。十二生肖傳入中原周邊地區後,人們都十分樂意接受這種親切的紀年法,全民使用生肖紀年大概便是從此時開始。

▲ 圖為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赤金走龍,似為皇家舉行「投龍」祭水的聖物。 攝影/一夢琥珀

,這種威武、勇猛的傳說中的動物, 非常符合遊牧民族的審美需求 ,如匈奴人的首都便稱為「 龍城 」,【後漢書】則記載,「匈奴俗,歲有三龍祠」,龍作為匈奴全民偶像受到尊重。此時,佛教也開始流行於神州,在將十二生肖納入佛教文化的同時,也為「龍」增加了新的形象:印度神話中本有 娜迦 ,是一種蛇神、多頭、劇毒且能行雲布雨的怪物,在佛經轉譯中,便將此物化為龍——也就是 天龍八部中的龍眾 ,龍成了眾生平等的佛弟子之一,辰龍多了一點 吉祥 的意味。

回到人間的龍

雖然日後龍與皇權關系不斷密切,但經過草原文化的沖擊與佛教的改造,生肖龍到底還是回歸了百姓日常,任皇家自稱「龍子龍孫」,百姓對龍竟是越來越戲謔了。

▲ 電視劇【西遊記】中,涇河龍王化身成人來到西安。

人們甚至可以開「真龍」的玩笑。在【 西遊記 】第九回中,涇河龍王化作白衣秀士來到長安城中,結果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誠遠遠地說,「 屬龍的本命,屬虎的相沖 」,一句卦語挑起龍王的好奇,招惹禍端。

龍作為一個「強勢」的象征,竟又與「虎」放在一起「開涮」,如在【 金瓶梅 】中,西門慶屬虎,潘金蓮屬龍,暗喻男女主角「 龍虎鬥 」。人們不僅議論龍,甚至還大張旗鼓地「娛」龍。

▲ 圖為板凳龍,木凳上飾以紙紮彩龍,點燃燭光,形成一條長長的龍燈,寄予著人們美好的願景。 供圖/東方IC

自宋代以來, 舞龍 就成了 年俗 ,很難想象其中有任何禁忌的意味。宋人吳自牧在【 夢粱 錄】中有關南宋龍燈的記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蜿如雙龍之狀。」這是陳設觀賞用的龍燈。而南宋大詩人辛棄疾有「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的詩,說的又是由人舞動的龍燈。而明清時期,舞龍燈之風更盛,至今不絕。

「燈龍」大多由九節組成,暗和後世龍的形象。龍頭用竹條紮好,蒙上白色的清明紙,塗以色,有角、有眼、有嘴、有鱗、有胡須,筒形的龍身,魚尾狀的龍尾,無不生動。下方以木柄撐住,以方便旋舞,前方經常導以燈牌,上書「五谷豐登,官清民樂」等字樣。舞罷盡興,常常以鞭炮煙花直對龍身,完成「燒龍」的壯舉,再將其送入水中,意為送龍歸海。

▲ 廣東梅州客家人的舞火龍。攝影 / 樓建鎮

農歷 二月二 ,漢族要過 龍頭節 。此時正值驚蟄、春分時節,民俗認為蟄伏一冬的龍,在這一天擡頭活動,以後的雨水也會多起來。明人沈榜的【 宛署雜記 】有關於「二月引龍,熏百蟲」的記載,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室內、廚房,呼之「引龍回」。假如再算上五月的龍舟,一條條神龍,早已悄悄離開神聖的皇家禁地,變得 可親可愛

縱觀龍史會發現,人們印象中 神聖不可冒犯 的「龍」,不僅大大方方地名列十二生肖,加入尋常動物的行列,更是民間 喜聞樂見 的娛樂明星。

圖文來源: 【中華遺產】2021年01期

撰文: 陳立長 編輯: F.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