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歷代狀元文章選析(第一道題)—吳師道

2024-01-24文化

前言

一、吳師道: 又名吳道師或吳道古。祖籍鄴縣(今河北臨漳),唐武則天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乙酉科 狀元及第 。後至開元年間任司勛員外郎、吏部侍郎、戶部郎中等職,善作文。

二、垂拱元年(685)乙酉科。 垂拱元年指公元685年(唐),乙酉科,根據中國古代農歷幹支紀年法,每個幹支組合代表一個年份,以迴圈周期為60年。乙是天幹第二位,代表木;酉是地支第十位,代表雞,木雞年也。系唐睿宗李旦年間(武則天主政,李旦無實權),垂拱作為年號,以示帝王 無為而治、垂衣拱手 的治國理念。

二、策問: 策問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學文體。起源流行於漢代,是一種問答式的文章,通常分為提問(提出問題即策問)和答問(回答問題)兩部份。策問的內容通常涉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哲學等各方面;而答問則須引經據典,綜合實際情況來提出自我見解和具體解決方案。 但在唐朝, 科舉進士科考試主要包括詩詞、策問、經義等幾個部份。其中策問只是進士科考試其中一項。

三、謹對: 謹對是一種古代敬語表達方式,用於回答問題時表示恭敬和謹慎。意思相當於現代漢語中恭敬地回答。在古代文獻或官方檔中,官員或學者在回答君主或上級官員提問時,常使用謹對來表示自己回答是出於恭敬謹慎的態度。

策問原文和譯文理解

策問原文: 欲使吏潔冰霜,俗忘貪家給人足,禮備樂和,庠序交興,農桑竟勸。善師期於不陣,上將先於伐謀。未待幹戈,遽清金庭之祿;無勞轉運,長銷玉塞之塵。利國安邊,佇聞良算。明言政要,朕將親覽。

策問譯文理解: 我希望官員們都廉潔無私,不貪圖私利,以家庭供養為人民所滿足,禮儀完備,樂和人心,學校秩序井然,農民勸導得當。優秀的教師不需要用兵器來教導,高級將領先於制定戰略。沒有等到戰爭爆發,就迅速清理了朝廷貪汙腐敗的官員,使得金庭(指朝廷)俸祿清廉無私;不需要費力地調動軍隊或物資,邊境處於穩定和安寧潔凈的狀態,為了國家利益和邊疆安寧,我聽聞了有關邊境安全的良好計劃。明確陳述政策的要點或關鍵,我將親自審閱。

答問原文: 臣聞棲培摟者,不睹嵩泰之幹雲;遊濘澇者,詎識滄溟之沃日?臣蒿萊弱質,衡泌生。未識廣廈之居,安知太牢之味?不量蕞爾,輕從裒然,謬達天聰,兢惶聖問。粵惟皇家出震,累葉重輝。天人歸七百之期,宗祊聯億兆之慶。太宗以明一察道,括珠囊而總萬方。高宗以通三禦宸,轉金鏡而清九服。用能肅清天步,夷坦帝途。垂莫大之鴻基,托非常之元聖。

伏惟皇太後陛下,道超煉石化軼捫天。被子育之深仁,弘母儀之博愛。星階已正,尚雖休而勿休;宸極既安,猶損之而又損。方欲還淳返樸,振三古之頹風;緝正蒼生,降四海之昌運。拔幽滯,舉賢良,黜讒邪,進忠說。故得鴻嵇接軫,和宇宙之陰陽;龍武分曹,節風雨之春夏。禮樂備舉,學校如林。俗知廉讓之風,人悅農桑之勸。猶復旁求調議,虛佇芻。既屬對揚,敢陳庸瞽。誠願察洗幘布衣之士,任以台衡;擢委金讓玉之夫,居其令守。則俗忘貪鄙,更潔冰霜矣。旌好學之流,賞力田之伍,則家罕貧情,位列文儒矣。降通親之使,喻彼梟心;發和戎之官,收其雞肋。則四夷左衽,顛倒來王;三邊元惡,謳謠仰化矣。自然籠羲駕吳,六五帝而四三皇。遠肅邇安,飛英聲而騰茂實。謹對。

答問譯文理解:

我聽說那些生活在簡陋小屋中的人,無法看到高大嵩山和泰山之巔雲霧繚繞的景象;那些在泥濘積水環境中生活的人,又怎麽能體會到大海之廣闊和陽光之明媚呢?我出身貧賤,沒有見識過豪華的住所,更不知道豐盛宴席是什麽味道。我是個微不足道的人,僥幸得到了重用,對於皇上您的提問,我誠惶誠恐。唯有我們皇家才能歷經多次興衰卻又重新輝煌。天意和人心都歸向於國家七百年的慶典,祖廟與億萬民眾共同慶祝這個盛大節日。先(唐)太宗以明察秋毫之道總攬萬民;高宗(唐)以通曉治國之策而清理四方。正如此我們國家才能穩步前行,平坦無阻。我們偉大的基業都是依靠非凡的聖賢們才能建立和維護的。

尊敬的皇太後陛下,您的德行超越了任何人,就像能夠將石頭煉化成金般神奇,甚至接近於能觸摸到天瓊境界。您用深深仁愛和博大母儀之道,溫暖和養育了大唐子民。雖然您已經坐在至高無上位置上,卻仍不懈追求著更高尚的品德。您想要回歸簡樸,振奮那些已經被時間遺忘的古風;整理混亂世間,給五湖四海帶來繁榮和好運。您提拔被遺忘的賢良下士,摒棄邪惡的讒言,接受忠誠的建議。所以我們國家才人才輩出,和諧共處;龍武之師,掌控著風雨四季。禮樂復興,學校如林。社會風氣廉潔,老百姓們都樂於從事農桑。(太後)您仍在尋求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虛心等待著。既然已經被詢問,我就來提出這些平庸的看法。

我誠懇地希望您能察覺並清洗那些雖身著布衣但心懷才華的士子,讓他們擔任重要職位;提拔那些願意辭去金銀珠寶之位卻甘於樸素生活的人,讓他們擔任適當的職務。這樣社會就會忘記貪婪和卑鄙,變得更加純潔;獎勵那些熱愛學習的人,賞識那些辛勤耕作的農民,那麽家庭就會減少貧困,人們就都會向往文化和教育;派遣和解使者去說服敵對之心;釋出和平命令,收回那些無用的權力。這樣四方蠻夷都會誠心歸順,就連反叛者也會歌頌我們的美德。我們的國家自然就能夠超越古代帝王,遠近安定,英名遠播,實績顯赫。

吳師道答問中心思想

主要是透過道德教化、政治治理和軍事策略的最佳化來達到國家治理目的。答問中提倡以下幾點:

1)吏治清廉: 主張透過教育讓官吏像冰霜一樣純潔無瑕,以此來消除貪汙腐敗,確保國家行政體系高效且公正。

2)教化民眾: 提出要讓人們忘記貪婪,透過禮儀樂和的氛圍,以及大力推廣教育,使整個社會風氣向善,民眾生活富足。

3)重視教育: 強調教育的重要性,透過發展學校教育來提升民眾素質,為國家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4)農業發展: 鼓勵農業生產,提倡農民勤勞耕作,以此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5)愛好和平: 在軍事上主張,善師不一定要透過戰爭而是可以透過策略使敵人自動退卻,從而達到不戰而勝之目的。

6)國家安全: 提到加強邊防,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不需要過度依賴軍事力量,而可以透過智謀和策略來維護邊疆安寧。

7)政治謀略: 在國家治理上,須要有高明策略和遠見的政治謀略,以此來確保國家的利益和邊境安全。

8)帝王親覽: 最後表達了對皇上親自審閱和采納優秀政治建議的無比期望,渴望透過明智決策來治理國家。

參考書籍

2015年11月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歷代狀元文章組譯】洪鈞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