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何中國到了宋朝以後,就鮮有神仙的記載呢

2024-10-18文化

引言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中存在著豐富而多樣的神仙傳說,從古代傳說中的五嶽之神、仙山洞府,這些神仙以其超凡脫俗的能力,為文學、藝術和哲學提供無限的想象力。

中國神話源遠流長,最早見於【 山海經】、【 水經註】、【 尚書】、【 九歌】、【 史記】、【 禮記】、【 楚辭】、【 呂氏春秋】、【 國語】、【 左傳】、【 列子】、【 淮南子】等古老的漢族典籍中。

然而,大家是否發現,自宋朝以後我們的文獻、傳說就鮮有關於神仙記載了。無獨有偶,武俠小說也是從北宋開始,鮮見有超越北宋之前的。

社會文化背景的變遷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繁榮和科技進步的時期。科技、醫藥、農業等領域的顯著進展,此時期中國已同時掌握指南針、造紙、火藥、活字印刷等技術,並投入大規模的實際套用,湧現出湧現出了沈括、蘇頌、衛樸、畢昇、曾公亮 等發明家、科學家,不僅提升了人們對實用知識的追求,也降低了對神秘現象和超自然力量的依賴。

隨著科學思想的普及,人們開始更傾向於用理性的方式解釋世界和解決問題,相對於神話和神秘現象,科學的解釋更受歡迎。這種理性思維的興起,直接影響了神仙故事在文化中的地位和流行度的減弱。

文學和藝術表達的變化

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使得儒家思想在宋朝達到空前繁盛,強調的是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始強調人與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治理等實際問題,而非超自然的神仙或神話故事。文人更傾向於寫作反映當時社會和人性的作品,文人情感氣節日漸壯大,對濟世方面日漸熱情,越來越多對現實的批判。明道言誌的觀念反映在宋詞、公案小說、話本、散文等當中。

南宋隆興元年以後,愛國詞人以豪放風格和重才重氣為宋代文學帶來了中興時期。中興四大詩人強調自得,追求接近自然與生活。 理學大行其道,肯定了道德人格,文壇從強調文學作品的教化功能,演變為強調文學作家的道德人格。要求作家具有聖賢的正氣。

宗教和哲學的演變

宗教方面,由於佛教的禪宗和凈土宗,以及道教的內丹派等教派興起,宗教實踐更加註重內在修養和個人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外在的神仙崇拜。思想上呈現出儒、釋、道三家合流的趨向。以上原因影響之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神仙故事的流傳。

實際上,中國在宋朝以後並不是沒有關於神仙的記載,有零星一些諸如【白蛇傳】、【八仙過海】等。但作品普遍存在浪漫主義色彩,大多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選取生活片段來表現人物,裏面少數的神仙、妖怪,無論從法力修為,還是故事的離奇曲折程度,都已經無法與早期的神仙、傳說相提並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