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每日一字——遽

2024-06-28文化

遽【jù】,是以「豦」作聲符的形聲字。「豦」字的上面是老虎(虍),下面是野豬(豕),意思是兩者相鬥、互不相讓。金文和篆文的「遽」是添加了意符辵。

說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辵部】 遽:傳也。一曰窘也。從辵豦聲。

【說文解字·人部】 傳:遽也。從人專聲。」

「傳」和「遽」,在【說文解字】中是相互訓釋,即相互轉註。「傳」有轉達的意思,「遽」有急速的意思。「傳遽」,即古時候的郵遞員,是專門乘坐車馬為朝廷和各諸侯國之間傳遞公文的使者。

以「豦」作偏旁的字

噱頭的「 噱」

劇(劇)烈的「 劇」

根據(據)的「 據」

這些原來以「豦」作聲符的形聲字,在簡化時有的就改成了以「居」作為了聲符。

文 獻 選 讀

「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禦仆與禦庶子。——【周禮·夏官司馬】以肺石達窮民,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欲有復於上而其長弗達者,立於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於上而罪其長。——【周禮·秋官司寇】」

太仆在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宮室門外樹立起路鼓,掌管有關擊鼓的事。在聽到喊冤者或遽令的擊鼓聲之後,會快速出來迎接值班的「仆役」。「達窮者」,鄭玄說是大司寇的屬官朝士,「掌以肺石達窮民」,故稱。「肺石」是設在外朝門外的赤石,百姓有冤者,可立於石上以訴告其冤,因石色赤如肺,故名。朝士先要聽喊冤者的訴說,然後再帶領他到宮門外,讓他擊鼓喊冤。再由太仆把冤情傳達給王。「遽令」,是掌管傳遽者的官員。

「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周禮·秋官司寇】」

西周時的「行夫」,也是朝廷負責管理「傳遽」的官員。

「且使遽告於鄭。——【春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鄭國的商人弦高見秦軍到達,馬上派驛車緊急向鄭國的國內去報告。

「士曰傳遽之臣。——【禮記·玉藻】」

士在國君面前稱自己為「傳遽之臣」,意思是願意供國君作跑腿的。

成 語 典 故

疾言遽色

指說話急急忙忙,神情和面色也慌慌張張。一種不沈穩、不鎮靜的樣子。

【後漢書·劉寬傳】:

典歷三郡,溫仁多恕,

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