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席不正,不坐。
【譯文】
坐席擺得不合禮制,則不坐。
【解讀】
正——正當,合適,此處意譯為「合禮制」。
今天常見的桌椅是南北朝時期才傳入中國,歷經隋、唐、宋,直至明朝高桌椅才真正普及開來。孔子時代沒有椅和凳,都是在地上鋪席子,坐在席子上。現在日本人還保留著這種席地而坐的習慣。
席子類別似今天的椅凳, 「席不正」大體就可以理解為 「座位沒擺正」。「正」可以解為「方向不偏斜」,也可以解為「正當、合適」,比如「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偏向於後一個解讀。方向不正也屬不合適(不合禮)的一種。
以今天的禮儀來看,席位擺得不合適,當事人是可以拒絕落座。比如人家把你的座位放到了中間,你卻自認為不能坐在中間,這是可以謙讓的。所以,對於嚴遵周禮的孔子來說,「席不正,不坐」是再正常不過的表現。
【墨子·非儒篇】裏有一段類似的記錄,說「哀公迎孔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這當然是攻擊孔子端架子、擺譜,魯國國君來迎他回國,他還居然對坐的、吃的一堆講究。所以墨子罵孔子「偽行以自飾」就是用虛偽的行為來粉飾自己。
這個比較有意思,細節我們不展開討論。我倒是認為,只要合於禮, 「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