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如此題跋當休矣

2024-09-13文化

古往今來,無論是皇帝高官,還是文人墨客,亦或是市井百姓,每當得到一本好書、一張好畫,總愛拿出來品頭論足一番,皆喜歡在上面寫下一段文字或蓋上一枚印章,意即曾經擁有,美其名曰「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如果新到手的畫、帖空白處不多,又為了滿足自己的「點評」欲望,那就另接補一大片紙片或記得之經過,或辨別真偽、或評版本優劣、或論校勘水平、或裝禎好壞,無不涉及,這種做法人稱為「跋」。


除了題跋,觀傳世名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等不大的一小張紙片,上面除了一塊一塊的「跋」外,還密密麻麻的蓋滿了大小各異、字型不同的印章。蓋在上面的這些印章有一個專用名稱叫鑒藏印也叫收藏印,對書畫鑒定有很大幫助,一則可以被用於證明書畫作品的流傳經過,即將收藏家所處的時期排列一下,便可了解作品的傳世經過,也就是所謂的流傳有序。


千百年來在蓋鑒藏印上做的最徹底、最浩大的當數清朝的乾隆皇帝,因為喜歡在書畫上蓋章,被後人譽為「蓋章狂魔」。


其實古人對於蓋章很有多講究,但身為皇帝的他有權任性,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更別說一幅帖、一本書了。例如被趙孟頫稱為「天下第一書法」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收藏到他的三希堂後楞是讓其蓋了幾十個章,題上「神乎技矣」四字後還不還癮,又寫了一個大大的「神」字。王羲之兒子王獻之的【中秋帖】,獻之本人一共才寫了30多個字,結果就被這位「十全老人」先後蓋了80多個章。身為皇帝的乾隆日理萬機,不知這麽多的章是不是和坤代他蓋的?


當然乾隆貴為皇帝,文治武功也不平庸,當數名符其實的名人,無論後人說他是「蓋章狂魔」也好,還是暴殄天物也罷,我認為被他蓋的那些畫帖和書籍都不影響其價值,畢竟那些印章、印泥、印文,無論是雕刻手法還是制作用料,或是文化內涵都是上稱之作。


但現如今在地攤上常常遇到一些書籍,原擁有者如旅遊者「到此一遊」一般,也邯鄲學步式的在書上蓋章或題跋,這些附加既無雕章之功,又無書法之美,更無文學造旨,確非要附庸風雅、生拼硬湊、東施效顰就不是美了,而是對書畫的傷害,尤如美女臉上長了一塊傷疤、貼了一塊膏藥一樣,有百害而無一益,當然信奉我的東西我作主,這個誰也管不了。


但我還是想說,請手下留情放過這些書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