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新編白話文道德經】連載之三十八

2024-03-24文化

第三十七章 得一就是回歸本源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數譽無譽。是故不欲球球如玉、落落如石。

直譯:

以往回歸本源的(得一者):天回歸本源就清馨;地回歸本源就寧靜;神回歸本源就靈驗;谷物回歸本源就飽滿;萬物回歸本源就能生生不息;王、侯回歸本我作為天下人的忠貞,天下人就都會達到。天要不達到清馨的狀態恐怕要開裂;地要不達到寧靜的狀態恐怕要荒蕪;神要不達到靈驗的狀態恐怕要休息;谷物要不達到飽滿的狀態恐怕要無用;萬物要不達到生生不息的狀態恐怕要滅亡;王、候要不達到高和貴的境界恐怕要失敗。所以,珍貴是以低賤為根本;高層是以下層為基礎。候王稱呼自己為孤、寡人、不谷,這並不是以低賤為本的做法,是不是哪?所以名聲最高的就等於沒有名聲,沒有欲望就像玉石一樣光潔、像石子落地。

白話文意譯:

過去回歸本源的人會怎樣:天回歸本源就清馨、空氣新鮮;地回歸本源就寧靜、安寧;神回歸本源就靈驗;谷物回歸本源就飽滿;萬物回歸本源就能生生不息;侯王回歸本我作為天下人忠誠的楷模,天下人就都會達到。天要不達到清馨的狀態恐怕要開裂;地要不達到寧靜的狀態恐怕要荒蕪;神要不達到靈驗的狀態恐怕要休息;谷物要不達到飽滿的狀態恐怕要無用;萬物要不達到生生不息的狀態恐怕要滅亡;候王要不達到純正的狀態恐怕要失敗。所以,高貴是以抵減為根本;高層是以下層為基礎。候王稱呼自己為孤、寡人、不谷,這並不是以低賤為本的做法,是不是哪?所以名聲最高的就等於沒有名聲,沒有欲望就像玉石一樣光潔、像石子滾落地一樣無聲。

★★★★★★★★★★★★◇◇★

註釋:

1.蹶( jue 覺)-----﹣跌倒;挫折,失敗;踏,踩。

2.不谷﹣----﹣又作"不穀";和孤、寡意思相並列;用來比喻人沒有德行,所以絕後。

3.球球( lu 錄)-----﹣形容玉有光澤的樣子。

思考:

過去有註釋"得一"就是"得道",筆者以為不準。因為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明確指出"道"和"一"不是相同事物。所以,筆者認為:"得一"應該轉譯成"回歸本源"可能更加貼切;也就是回歸到"初始狀態"。

任何一個成年人要回歸到"本源"狀態,就是"無我"的境界,這與佛家講的"放下立地成佛"似乎是一樣的。這是在大腦意識與初生6個月以前的嬰兒是一樣的狀態,即無我的狀態。再說"禪"定的狀態也是:放棄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意識",安靜地坐著。什麽都不想,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學不念,進入自然狀態。似乎是讓自己的身體處於"裸機態",從而讓身體得到最好的休養。

如果天下所有的人都成了這樣的狀態,那社會還能發展嗎?科學還能進步嗎?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就"聽之任之"嗎?誰來勞動供養這些"天天只念佛"的人?老子似乎沒有告誡所有的人都在同樣的時刻"得一",而是告訴帝王們也就是現在的領導們要保持"得一"的心境。信與不信全在自己,能不能做到就更加難以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