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33份人生縮影,政治狂熱化浪潮下的文學凜冬

2024-03-06文化

1933年無疑是德國歷史上的凜冬之年,2月本是冬盡春來的日子,但因為那個瘋狂的男人的上台,不堪的政局無情擊碎了那些尚有理智和良知的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殺戮、虐待、羞辱和流亡。【文學之冬】,就客觀而真實地再現了德國文學界、藝術界在那個凜冬之年所陷入的滅頂之災……

.

1933年、33個藝術家、37個篇章,309頁檔案資料,這些內容既像歷史文獻,又像日記,共同構成了德國藝術家們在陰霾籠罩下的悲慘世界裏的抗爭與犧牲、無奈與絕望。在德國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維特施托克筆下,試圖捍衛法治與正義的人不是警察、軍隊等國家機器,也不是政治強人和英雄群體,而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和藝術家。

.

當這些人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湮沒於狂熱的政治漩渦中時,他們誰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再次看到明媚燦爛的太陽,更不知道自己何時回歸故土。被暗殺的人無法看到和知道,被迫流亡海外的人或許就能看到或知道嗎?流亡英國、巴西的茨威格,躲過了凜冬寒流的第.一波打擊,卻在遠離歐洲的南美巴西沒有躲過黎明前黑暗的打擊,當他認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歐洲終於坍塌時,他義無反顧地和自己的愛人走向了自我淪陷。彼時,他內心充滿了無盡的絕望!文學之冬陰影下的33位作家和藝術家,在政治狂熱化浪潮的打擊下,和茨威格一樣也陷入身心俱疲的絕望之地,他們中熬過凜冬的,迎來詩與遠方,熬不過的,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

詩的意誌無法消滅物質力量,所以馬克思才告誡我們:批判的武器永遠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