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潤靈樂境」推挽文藝高峰【「氣墨靈象」藝術論】立論縱橫六

2024-01-09文化

「潤靈樂境」推挽文藝高峰

【「氣墨靈象」藝術論】立論縱橫六

呂國英

呂國英 著【「氣墨靈象」藝術論】(書影)

【潤靈樂境 「推挽」築峰】,是「氣墨靈象」藝術論(立論系列)的第六篇,與第五篇【氣墨靈象 高學大德】功用幾近相同,是為本系列論中的補論篇,並且,也為前述「立論」中的延論,或稱延伸立論。

就文論主題看,本論聚焦主題,形式上由兩部份構成,一部份為「潤靈樂境」,另一部份為「‘推挽’築峰」。就其實質之意涵,每部份又均向兩個層面觀照,前者分為「潤靈」與「樂境」:「潤靈」者,藝術家滋精潤靈,方可自審大美也;「樂(yao四聲)境」者,讀者(受眾)聆心養慧,才能自在樂境也。後者分為「‘推挽’」與「築峰」:「‘推挽’」者,作家、藝術家與讀者相互「砥礪」也;「築峰」者,藝術家、作家與受眾共同「攀援」也。

就邏輯關系言,「潤靈樂境」與「‘推挽’築峰」既屬並列存在,缺一不可;又為遞進關聯,演進構成。換言之,前者(潤靈樂境)是基礎、條件,後者為狀態、結果,或稱由前因之演進而形成的一種藝術狀態與審美境界。

前幾篇立論「尋蹤」,分別聚焦了「靈象」「氣墨」「氣墨·靈象」與「藝法靈象」等。本篇雖亦為補論篇,但同樣為本論(「氣墨靈象」藝術論)走向「閉合」所難以或缺。正由此,作家、作品、受眾及其相互關系,成為本篇的主要關註與解讀。

082

不言而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大事業、大目標、大實踐,文藝復興是其中應有之義。而文藝復興,就是「築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藝高峰」。

如何築就文藝高峰?不僅需要一批偉大作品,需要一批偉大作家、藝術家,同樣也需要一批懂得鑒賞與評判這些偉大作品的偉大讀者。這些偉大作品、文藝家與讀者,共同創造與引領時代審美風尚,並由此昇華與重塑偉大的民族精神風貌。在這一偉大工程或體系建立、構成中,偉大作品是根本,是標誌;偉大文藝家是核心,是主體;偉大讀者則是鑒賞、評判者,是強大推動力,具有特別的反作用力,既難以替代,又不可或缺。

問題在於,作者(作家、藝術家)、作品、受眾(讀者)三者構建怎樣關系?又透過怎樣的途徑、渠道產生相互聯系、發生相互作用?這種相互聯系與作用對「築峰」又意義幾何?

分析與辯證三者關系,物理學中「作用力」概念送來啟迪與智慧。倘若將作者的文藝創作喻為「作用力」,將受眾的鑒賞評判謂之「反作用力」,將藝術作品比作以上「兩力」作用之「媒介」,那麽,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則越大,聚合或累積在媒介上的能量就越強,進而就會形成圍繞「作品」而互動執行、相互作用的「能量場」,並最終影響、作用於作者的藝術創作,體現在作品所呈現的審美境界。反之,則呈現反向。

這種作用與反作用關系,如同「推挽」互動:作者透過作品「推動」受眾,受眾透過對作品審美,回過頭來再「推動」作者,演變為一種迴圈推挽方式。就是在這種反復推挽、迴圈互動的過程中,藝術創作不斷探索、創新,藝術審美不斷進入新境界,作品質素不斷躍上新高度,漸以完成向偉大作品的華麗蛻變。

文藝高峰既為「三者」關系之結果,那麽,與作品、作者、受眾皆有關系,不可回避,且須各守其責,共同「發力」,以求極致,當獲前行,方至遠方。

依「氣墨靈象」藝術論,「氣墨靈象」是藝術未來、審美遠方。而眺瞻未來、戮力前行,藝術創作須走出當下「亂象」,尤其要遠離並徹底清理停滯、倒退、泛濫、抄襲、醜陋等問題,在朗朗藝術天空,向著「氣墨靈象」探研前行。

083

藝術的存在,其本質意義在於滋潤精神、滿足審美,完成與體現理想生命追求的精神實作、享有與滿足。

毋庸諱言,生命追求是不斷延伸、演進的,而於精神上的實作也同樣是不斷攀援、前行的。藝術作為惟一的途徑與手段,不僅需要倍加護佑、相隨而行,而且更需揮呼、引領。而完成此使命,當首先「診治」藝術停滯問題。

停滯,原意為事物因受到阻礙而無法前行與發展。演進言之,常與踟躕、徘徊「並列」,就是原地踱步、舉足不前。停滯之危害,從其反面論,或許看得更清晰。停滯之反面是求新、尋變、前行、發展,此不僅為事物發展變化之內在要求,尤為藝術之生命,也是藝術之靈魂。由此,停滯不前,既為藝術之敵,也是藝術克星。檢視藝術史,藝術理念停滯則藝術創作不前,長達千年的中世紀藝術如此,延伸數百年的明清繪畫同樣如此。「軸心時代」的莊周,其論畫中首次提出「意」者,至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南朝齊梁時期的畫家謝赫,其【古畫品錄】第一次提出繪畫「六法」,如今也已一千五百多年。不管是「意」象之辯,還是「六法」之論,一直被後人尊為「千載不易」之標準,致使藝術史上千載以來「意」「法」滯今。試想,如果黃賓虹僅在「白賓虹」上打轉、較勁,能有後來的「黑賓虹」?又何有藝術史上的「渾厚華滋」?若李可染唯有「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而沒有「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又何立藝術史上的「李家山水」?假若畢加索僅滿足於「藍色時期」的塗抹、亂畫,如何創造後來「立體主義」?又何以成為影響世界的繪畫大師?

顯然,停滯即亡,停滯既無當下,更無未來。而「氣墨靈象」,是藝術的未來、審美的遠方,不僅要超越線墨具象、意墨意象、潑墨抽象,還要超越樸墨真象,並始終前行,方可到達「至美審美」新境界。

084

停滯往往意味著倒退。但就藝術本質而言,倒退往往比停滯更冷漠精神、損害審美。就藝術演進規律看,倒退即回轉、反行,或稱前行的反動。

如此,藝術之「停滯」問題,一般為客觀現象,表現為因主客觀諸原因,不能或難以完成藝術的時代性超越,長時間停滯於一定的藝術審美中,具有「被動」性意味。而藝術之「倒退」,大多為主觀所為,表現為熱衷或迎合已經成為過去的某種藝術現象或審美情趣。簡言之,就是視過去為未來,以陳腐當清新。

由藝術現象論,藝術的演進、發展,呈現出由低階到高級、由探索到成熟、由成熟到超越成熟,進而進入新的層級的趨勢與過程。觀人類藝術審美史,藝術文明經歷了史前美術、原始美術、古典美術、近代藝術、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不可能也不會再回到史前、原始、古典美術之階段;中國唐、宋兩朝是中國文藝史上,前無古人、後難企及的兩座高峰,一座是文學高峰,一座是美術高峰,皆創造了人類藝術文明的偉大輝煌,不管是由衷自豪還是喟嘆無奈,均入歷史帷幕,難能再現;歐洲文藝復興亦然,茲藝術巔峰的創造,不僅終結了中世紀藝術,還標誌著近代藝術的正式開啟,成為人類精神相貌的最美記憶,也永遠地走進了歷史。如此,當下再論所謂「擬古」「師古」,所謂「西畫補課」,所謂「臨帖」「摹寫」,除了仿制、抄寫、拷貝或亦步亦趨外,藝術本質意義何在?再看所謂挑戰照相機的「超寫實」,也與藝術創作基本沒有關系。藝術的最高價值在於創造美。如此,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也不管是無知還是無奈,對傳統審美形式與語言的「再造」,皆為藝術倒退,只能與藝術未來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氣墨靈象是超越藝術,既超越具象,又超越意象,還超越抽象、真象,是藝術的未來與遠方。倒退不道,前行有望,是為藝,終為道。

085

藝術創造,停滯是禍,倒退是害,泛濫亦為大忌。

泛濫,原意指流水之漫溢,如【說文】載:濫,泛也。常有陳詞濫調、濫竽充數、泛濫成災等詞匯搭配。

如此,「泛濫」必致臟亂,而臟亂必腐朽、汙穢,也必齷齪。當下,藝術亂象極致矣,突出表現在「泛藝術」招搖過市,且無所不至其極。君不見,美術館申展者哪天不排隊?所謂「大師」「名家」,誰人不立「工作室」?官辦美術館擠不進,民間卻隨處隨時有「大展」?臨帖、描畫幾天就敢賣大字、搞個展?提筆弄刀幾時就敢稱「創新」?不僅拿國內的會員、理事、主席、院長唬人,還玩聯合國、世界的這學銜、那官銜?隨便塗鴉、胡抹、亂畫、砍鑿就敢言搞「藝術」?殊不知,藝術是寂寞之道、孤獨之行;又不思,藝術是藝術家的藝術,而藝術家幾近是天生的,是除了藝術之外又往往一事無成者;還寡聞,藝術品的價值,在於其獨創性、惟一性、不可重復與難以復制性,而不可復制性越強,藝術價值就越高;更無知,藝術的獨創與惟一性,不是雜耍所為、邪行所立,尤其不是「跳大繩」「拿大頂」「鬼畫符」……

擡望眼,文藝史上,哪位藝術大師靠「亂象」,又哪位文藝名家醉「招搖」?藝術是精神之相貌,又為靈魂之居所,是心性境界的表達與回聲。在「泛藝術」的語境下,藝術,往往舉步維艱。然而,又是非常的難能可貴,惟有荷之本性與信仰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方可開出藝術之佛性之美。

泛藝術與藝術不僅南轅北轍,而且水火不容。「氣墨靈象」,揮呼與引領藝術純粹之境界,集真善美愛於一體。遠離與拒絕泛藝術,方可迎來「氣墨靈象」之陽光,照亮藝術時空,於審美以滋潤與溫暖。

086

除停滯、倒退、泛濫外,藝術之害還有抄襲。

抄襲之「抄」,原意為「謄寫」或照著(母本)寫;抄襲之「襲」,本意為「袖藏武器(悄悄進入)、突然攻擊」,如【玉篇 • 衣部】載:襲,掩其不備也。襲之引申,常有承襲、因襲、世襲等詞匯構成。如此,抄襲就是「抄」與「襲」的變本加厲,就是復制、拷貝,也是擬制與拼接。不僅是對藝術的禍害,更是對藝術的反動。尤其令人憤懣與不能容忍的是,如今藝術之抄襲,早已不是「悄悄進入」,而是明目張膽;也不是「突然」出擊,而是大張旗鼓、無所顧忌,且持之久矣。

前述多曾論之,藝術的至高價值,在於其惟一性與不可復制性,抄襲與復制是藝術之大忌,也與藝術沒有丁點兒的關系。文藝史上,靠抄襲、復制而獲成功者,不僅東方沒有,西方也找不到。觀當下藝術亂象,抄襲、復制者,乃突出表現之一也,既包括抄襲古今中外經典、名家,也包括自我復制、千篇一律,不僅淪陷性地破壞了藝術生態,也遮蔽、抑制了創作者的激情。

在對後現代文化現象深入考察研究後,鮑德裏亞提出「擬像三序列」之說,核心內容:一為仿造,追求模擬、復制;二為生產,實作工業化制造;三為仿真,呈現無原(母本)之像。此論為後現代文化演進、發展,描繪了一幅文化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進而出現的數據、影像制作與呈現之景象,茲於文化演進是一種現象,然而對藝術卻既是噩耗,也是警鐘。

的確,現代科技手段,讓抄襲、模擬變得易如反掌,也讓藝術抄襲者幾近沒有代價之付,卻令藝術窒息、創作停滯,後果可怕,更不堪想象。藝術要抵制之,須從創作、創造始;拒絕抄襲,堅決對復制說「不」,向著藝術未來進發,探索「氣墨靈象」之境,呈現「氣墨靈象」之美,是為根本出路,尤為藝術大道。

087

藝術除忌滯、忌退、忌濫、忌抄之外,還有一大忌諱,這就是忌醜。

醜者,乃醜陋或醜惡也。說醜,先讀古人造字及字源學。古時「醜」與「醜」不同,完全是兩個字,前者的本字為「扭」,為「爪」形或象「手」之形,如初子之舉手,有彎曲、纏繞的意思,表示用手搓捏,如,許慎解字:醜,紐也。也表達寒冷(十二月)時令時,伸出去的手又想彎回來(欲為又止)的狀態或情境。後者從鬼、酉聲,是簡化字「醜」的繁體字。古人認為,鬼的面目最為醜陋,故從鬼。義為:貎醜。從鬼、酉聲,造字本義為:醉酒者瘋狂而可怕可惡的情態。如【說文】載:醜,可惡也。如今,使用「醜」字除作地支和時辰用外,皆為此「醜」之「醜」。

如此,醜,不僅指形貌陋劣、可惡可憎,還常有粗俗、汙穢、可恥、醜惡、冷漠、怪異、滑稽等意涵。也如此,醜,既是「美學上的反感」,也是美學上的厭惡與畸形,與「真善美愛」相反,與「假醜惡憎」為伍。依美學論,醜之形態有三,即自然之醜、社會之醜、藝術之醜,而藝術之醜,往往是精神乃至靈魂之醜外化。按藝術審美(醜)論,醜之為醜,與美水火。自然、社會之醜,只有透過藝術審醜,化醜為美,方為藝術之美。然而,如今藝壇,不管是文學、影視藝術,還是舞台、建築藝術,抑或是音樂、美術等,醜「角」不僅活躍,而且何其之多,專門糟蹋優秀傳統文化,執意顛覆核心價值,特別熱衷嘲弄經典,非常欣賞所謂人性「本真」、社會「真象」,尤其擅長撕開、揭露陰暗、骯臟等,將自然與社會之醜,赤裸、直接且放大性地呈現與展示,不僅與藝術沒有丁點兒關系,也是對美的齷齪與褻瀆,與純粹、極致之美,溫暖、安適與自在之境的氣墨靈象,更是格格不如。

顯而易見,若與醜為伍,藝術審美何立?若醜之不拒,「氣墨靈象」無門!

088

無庸贅述,藝術(作品)之呈現,忌停滯、勿倒退、防泛濫、離抄襲、拒醜陋,是高標準,也是基本標準。因為,不停滯就須前行,勿倒退就要演進,防泛濫就得純粹,離抄襲就必創新,拒醜陋就要求美,無論哪個層面,皆非奮力攀援而不至。

既然作品這個受力「媒介」有了標準,那麽,作為「作用力」的作者,也就隨之有了該如何用力的要求。事實上,作品是作者精神乃至靈魂相貌的外化,既體現其審美素養,也折射其品質格調。這個「用力」足夠大,方有「受力」足夠強。與前述相對應,也有「五忌」是必做功課,這就是忌盲目、蒙混、抱怨,又忌貪欲、虛假。此為藝術演進、發展所帶來的啟示,對解決當下藝術亂象,同樣具有根本性意義。

089

論忌盲目,先研「盲」義。盲者,上為亡,表示失去;下為目,代表視力。古賢造「盲」,本義為:失去視力。如【說文】載:盲者,目無牟子也。又如【釋名】語:盲,茫也,茫茫無所見也。還比如【淮南子·泰族訓】文:盲者,目形存,而無能見也。如此,盲目者,是為失視、無見或無能見也。

而藝術創作之盲目,是為作者創作實踐中的無方向、無目標、無聚焦之尷尬。俗言之,就是不知行向哪裏、又力使何處,這是作者藝術創作的絕境,猶入死胡同或茫茫沼澤,疲於奔命卻南轅北轍,矢誌堅守或幾無意義,以致於忙忙碌碌又渾渾噩噩,懵懵懂懂又昏昏然然。

作者忌盲,首先是思想前行、理念更新。思想、思想,冥思苦想;理念、理念,極理妙念。思想、理念永遠是行為的靈魂與統帥,始終處於藝術實踐諸方面之統攝、引領地位。莊子若無超越生死之美學思想,能寫出【逍遙篇】?黃賓虹若無渾厚華滋的理念,能畫出「黑賓虹」?畢加索若無「立體」造型思想,能創造「立體主義」?其次就是研究、學習,變他者思想、感悟,為自我探索、實踐。事實上,作者忌盲,若無第一層面上的思想開悟,就須在第二層面上善於做高人,就是要懂得請高人點撥,與高手過招。齊白石曾苦陷朱耷「冷逸」之風而難自拔,欣然接受陳師曾點化,探索「紅花墨葉」,成功「衰年變法」;馬蒂斯曾苦於色彩「迷惑」,經畢沙羅指點迷津,追求色彩自由,成就「野獸畫派」。

從反向角度論,藝之盲目者,除前述所言「無方向、無目標」者,往往自以為是而不覺,自感良好而無危,隨波逐流而非知,又極易陷入抄寫古今中外、重復自我語言的惡性迴圈,這是藝術的不幸,更是作者的悲哀。

「氣墨靈象」是哲學的、美學的,也是藝術的、審美的,是嶄新的哲學的美學,也是嶄新的藝術的審美。依藝術演進論,探索「氣墨靈象」,是藝術使命,更是誌者擔當。

090

說忌蒙混,當曉「混」義。混者,左為水,表示溪水、河流;右為昆,代表眾多。造字原義:多條溪河會集、合流。如【說文解字】載:混者,豐流也。據此義,常見混亂、混濁、混淆、混雜、混充、混事、混跡、蒙混等詞匯組合與構成,而「蒙」者,有愚昧、遮蓋、欺騙、隱瞞等意涵。由此,「蒙混」即為「混」「蒙」之復合、「蒙」「混」之疊加,「附體」於作者,即成為當下藝術亂象的一大源頭、別動力量。

於所謂作者群體中的蒙混者,或有大混、中混、小混者。而小混者,往往就是為了謀生、討個飯碗,雖說不是文藝材料,文化與審美素養低階趣味,或僅有些許偏好,卻有奢望、僥幸心態,但數量眾多,是為「亂象」之負能量。中混者,一般在學界、業界熬了年頭、混了臉熟,雖無才情,但曾追隨藝門、或拜在山頭,占盡體制風光,「混」在文藝遊刃有余,張合之間滿足私欲,是為「亂象」之營地。大混者,雖本就胸僅點墨,多年媳婦熬成婆,往往在業界有了一定聲望、謀到了一定位置,占據了一席之地,掌握了一方話語,但依仗「占山為王」,不思藝進,或早以江郎才盡,卻又養尊處優、不聞擔當,又不退「既得」,不知「善終」,還常常招搖過市,每每陳言舊論,又場場俗作又制,室室授技傳巧,皆與藝術創造無關,害人不說,尤害藝術未來。

君不悟,文藝史上,哪有大家曾阿蒙?又哪有名師自阿混?無藝之才不丟人,不混藝處自天闊;江郎才盡非可怕,非蒙來者自善終。

「氣墨靈象」,高學大德之審美境界,是藝術的未來與遠方。忌蒙混,就是向前行,謀藝術未來,踐藝術大美哉。

091

作者要忌盲目、忌蒙混,也要忌抱怨,而抱怨之「怨」,或為要害,輕者消蝕意誌,甚者淪陷精神。而無精神者,藝術也滅。

解抱怨之義,先讀「怨」之原意。「怨」即怨恨,如【說文】載:怨,恚也。恚,即為憤怒。成語怨天尤人、怨聲載道、以德報怨、天怒人怨、自怨自艾、杯酒解怨等等,均引此義。

文藝中人,「盲」者不少,「混」者多矣,「怨」者也甚。怨者無和,心緒失衡,靈性無著,豈入創作境界,又能出好作品?文藝史上,負能量的例子不少,勵誌的正能量,也俯首即是。林風眠一生多磨難,乃至遭受政治與肉體迫害,可從不鳴怨,終成一代大師。再說黃秋園,不僅山水立峰,花卉、人物、界畫無所不工,詩文也擅,卻生前不被認識,在銀行小職員的崗位,默默無聞三十二載,以致生前連所在地的會員資格也沒有,逝後七年其遺作竟震憾中國畫壇。東方藝術擡望無「怨」至高者,西方藝術亦然。高更只身孤島,悲苦身心,不僅無怨,卻樂觀處之,終擁巨匠之譽。莫奈是,凡高也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尤為典範。

事實上,當今創作環境至好,完全任藝者揮灑、馳騁,且盡可悠然、從容。而抱怨必致浮躁,浮躁又必然煩亂。如此,何以致心靜、思畫境?又幾時研氣墨、探靈象?還何談進入氣墨靈象?

092

說了忌抱怨,再論忌貪欲。

貪欲之「欲」,金文為「慾」,依字源學與造字智慧,左上為「谷」,表示高深空闊的溝壑;右上為「欠」,表達欠缺不滿而喟嘆;下為「心」,代表心念。由此,「欲」之造字本義:永不滿足的心念。如【說文】載:欲者,貪欲也。也由此,成語欲壑難填、欲罷不能、利欲熏心、欲蓋彌彰、物欲橫流、患生於多欲、欲速則不達、少私寡欲等,均引此義。

貪欲,是一種異常強烈的負能量。在文藝創作語境中,貪欲之突出表現,就是將藝術及相關活動,包括創作、授學、交流、鑒藏、入市等方面,均以名利化、實用價值化所關系,且無所不用其極。於是,即有急功近利、胡塗亂抹、拷貝拼接、粗制濫造、低階趣味、流水作業之創作,也有不擇手段、見利忘義、自我吹噓之運作,還有投機取巧、沽名釣譽、商業包裝、假拍拍假之炒作。

創作是寂寞之道,作者須入清靜之境;藝術也往往是清貧之道,藝術家須清貧為修、陶醉精神。觀遍古今中外,文藝史上,有哪個大師是因貪欲熏心而成功?又有哪個名家是因虛名浮利而被尊?相反,眼前追名利、身後背罵名者,倒不乏其人。尤其當下,極者已入膏肓,卻自感良好,豈是大哀!

藝術創作是精神的舞蹈、靈魂的飛揚。貪欲之精神、銅臭之靈魂,何以能創造高品味的精神產品?自然,端著空飯碗無法做文藝,舉著「欲」頭顱同樣不能為創作。貪欲者可能獲一時之名利、滿一時之欲望,但因品之不潔、格之不高,必行之不遠,並終遭唾棄,必被拋棄。

093

文藝中人,盲目則渾噩,蒙混則自縛,抱怨則弭誌,貪欲則忘義,而虛偽則必不達也。作為創作主體,要忌盲目、忌抱怨、忌貪欲,同樣也要忌虛偽。

虛偽,虛為空,偽是詐,又有虛假、矯飾、偽作之義。如【爾雅】載:虛,空也;【說文】載:偽,詐也。與「虛」「偽」組合的常見成語,比如,徒有虛名、故弄玄虛、弄虛作假、虛談高論。還比如,乘偽行詐、去偽存真、矯言偽行等,均引此義。

文藝創作是非常艱苦的創造性勞動,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做作,容不得任何的偷工減料。先賢存言:「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傳雷的墓誌銘:「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路遙的墓碑上刻寫著:「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無不說明,凡鴻篇巨制、傳世之作、千古名篇,都是篤定恒心、嘔心瀝血之結晶。

在藝術亂象語境下,虛偽之藝者有諸多表現,有的閉門於個人書齋、拘囿於「閨房」、於象牙塔內冥思苦想與胡編亂造,竟放言「謳歌時代精神」;有的亮出內心齷齪、裸露自我汙穢,卻標榜「發現與解讀人性」;有的一味抄襲、仿制,以至於擬象化生產、流水作業,還反詰「弘揚優秀文化傳統」「接軌未來文化」;還有的搞「波普」、樂「艷俗」、玩「世俗」,津津樂道於叛逆、顛覆、「還原」「歸真」等,搞所謂「無約束」「無底線」創作,是所謂「追蹤前衛」「放歌自由」「贊美生命」;更有的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沽名釣譽,甚至對著葫蘆畫瓢、俗不可耐,美名曰「大眾審美」「大俗大雅」。

如此,何談藝術擔當?又怎麽能心甘情願艱苦創作?又何能拿出扛鼎之作、傳世之作。而反觀文藝史,哪個大家不是辛勤耕耘、自我煉獄而方得藝術涅槃。懷素練書有「寫穿木盤、筆耕萬株蕉葉」之美談;王羲之有「筆山」「墨池」「蘸墨充饑」之傳頌;曹雪芹有「十年食粥著紅樓」「逝後廿七載方刊刻」之悲愴;石魯有「一生苦難始終不變藝術良心」之絕唱,吳冠中有「要藝術不要命」之概括……

顯然,忌虛偽者,方承藝術擔當。而有擔當、敢擔當者,可致藝術遠方。氣墨靈象,是為擔當者矗峰,更待擔當者攀援。

094

顯而易見,作者之創作呈現,是為精神產品,忌盲目、拒蒙混、遠抱怨、勿貪欲、不虛偽,是根本要求,也是基本要求,當須做到,也應該做到。因為,盲目往往南轅北轍,蒙混等同不思進取,抱怨常常消弭藝誌,貪欲勢必玷汙心性,虛偽必致投機討巧,而這些又構成一個整體,相互牽制、互動作用,無論哪一層面「失守」,催化整個體系垮塌。正由此,惟竭力堅守,並以一為整之。

再觀前述,作品作為「受力」媒介,已立「五忌」(忌停滯、倒退、泛濫、抄襲、醜陋)標準;作者作為「作用力」,亦已對應作品標準,有了載入與用力「要求」。那麽,受眾作為「反作用力」,又該何處用力、如何用力呢?

事實上,有什麽水平的舞台,就有什麽檔次的觀眾。反之,亦然。這種「反作用力」足夠強,方致「作用力」足夠大,共同「推挽」之力自然強大。與作者載入「用力」相對應,受眾透過作品與作者「過招」,令自我成為審美高手,體現強力「反作用」,同樣有「五忌」相對應,這就是既忌物癖、媚俗、追風,也忌固舊、盲從。此為提升受眾審美能力所亟,更是社會審美文化建設所需。

095

忌物癖,先問「癖」義。「癖」指某種偏愛、嗜好、癖好,中醫稱之為病癥、痼疾。可見,物癖更甚於物欲,堪比物欲橫流升級或增強版。而與「癖」組合的常見詞匯、成語,如怪癖、痼癖、惡癖、嗜痂之癖、積習成癖、盤龍之癖等,皆具貶義與負能量,盡顯「癖」之病象。

如此,物癖屬物欲範疇,是純物質欲望,屬自然生存狀態,不僅與精神層面沒有丁點兒關系,甚至完全遮蔽精神需求,並綁架生命自由、吞噬價值意義。正如此,物癖,是精神滋養的隔離墻,也是靈魂逸仙的無窗屋。

毋須諱言,如今忌物癖是大挑戰。尤其在物欲橫流、自我膨脹、精神頹廢的語境下,這種挑戰愈顯嚴峻與可懼。一方面,財富的快速積累,促發了物欲、享樂的渴望與無度;另一方面,物欲的惡性膨脹,幹涸了精神、靈性的濕潤與滋養。並且,尤需正視與警覺的是,外來「奶頭樂戰略」的麻醉,讓肉體娛樂至極、獨立思考缺失。如此幾者合力,更致物癖「狂飆」,也令祛除此「癥」尤顯急迫。

顯然,挑戰越嚴峻,意義越重大。物癖之根本,在於精神空虛。去除物癖,當滋養精神、提升審美能力。須知,精神生命與生物生命、社會生命,三位一體,不可或缺,而精神生命方為生命價值的本體,體現與承載生命意義。當遮蔽喧囂、吐出「奶頭」、步入清靜時,方可聆心叩靈,明慧所願。進言之,心境靈明,自辨良莠。

仰讀歷史先賢,遠私欲、化高格者多矣,諸如醉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又如進入人生第三層境界——靈魂生活的李叔,還如融入科學與藝術之境、在探索自然與解讀精神中如醉如癡的愛因斯坦……當更多受眾戒除物癖、關照精神、進入靈明,那些如「奶嘴」、毀三觀的三俗之作,豈有市場?這對作者之創作、對文藝建設環境,又豈止是「更上層樓」!

096

既言忌物癖,再論忌媚俗。

何為媚俗?先解「媚」義,其左為「女」,表示女子;右為「眉」,表達眼睫。造字本義:女性揚眉瞟目,取悅衷情男子。又說「俗」義,其左為「亻」,指人,代表蕓蕓眾生;右為「谷」,是「欲」的省略字,代表欲望。造字本義:具有七情六欲之人。如此,媚俗,即為搔首弄姿、作態取悅、迎合世俗,也為放棄尊嚴、低階趣味。在藝術鑒賞語境下,媚俗,與超凡、清雅、崇高等相對,與扭曲、低階、庸俗等相合,並特指對受眾的過分遷就與迎合,是文藝創作中的一種不良現象,也是當代審美文化轉型時期所產生的一種負現象,還是一種典型的偽審美現象。

文藝亂象中,媚俗是作者問題,「落點」卻在受眾。拒媚俗,當仰望。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之所以成為文明史上的文化高地;春秋戰國、歐洲文藝復興,之所以湧現出諸多文藝大師,很大程度上與當時受眾、尤其是社會精英的推動密切相關。顯而易見,若受眾更欣賞「陽春白雪」,作者就難作「下裏巴人」。進言之,倘若受眾熱衷於照相「藝術」,那麽作者就很難揮寫意象藝術,更難以想象進入氣墨靈象;若讀者僅存自然境界,那麽作者進入功利境界不易,進入社會境界亦難,進入道德境界尤難,進入天地境界更是無法想象。

正由此,忌媚俗,受眾責任大焉。

097

忌追風,同樣不可小覷。

風,原字為風,其外框「幾」是「鳳」的簡略,意為大鵬;其內「一‘撇’下面一個‘蟲’字」,由「雲」與「氣」組合、演變而來,意為雲氣。造字本義:大鵬得以飛翔的氣流。與「風」組合構成的常見詞匯、成語,比如,風氣、風潮、風尚、風騷;又比如,風靡一時、風花雪夜、風馳電掣、聞風而動,體現出籍「風」則遠、有「風」易行、順「風」而及。

如是,「追風」往往有追風尚、趕風潮之義。在文藝亂象語境下,受眾追風現象有諸多表現。比如,迷信體制內、官職大、學銜高、名頭多;比如,熱眼炫富闊、自悲歡、獵媚俗、尋刺激;又比如,關註拼怪異、頻露臉、盛包裝、善炒作;還比如,圍觀戲歷史、醜為美、汙經典、渲陰暗。事實上,受眾之「追風」,往往成為「風」之「同謀」與「幫兇」,既為自我炒作、造勢者所利用,又為之背書、買單,甘當犧牲品。

君不見,追風之問題就在身邊、且時有匪夷所思事例發生。某君從專門制造天價的拍場上,拍得一件沒人說得清真假、對錯的小杯,轉身天量復制,買者蜂擁,以至快遞「侍候」;某流水作業、千人一面的繪畫君,動輒標價千萬做年展,竟有人冒嚴寒、頂冽風、排長隊,爭先恐後「一飽眼福」;某「三俗」戲班子,全國搭戲樓,捧場者遍及各界、場場「狂歡」,此為典型之「追風」。追風容易形成「圍觀」,而「圍觀」必助「追風」。僅以書畫界例,這些年來,這官銜、那學銜以及自我「授稱」「加爵」者等,均成追風物件,既加力了惡性迴圈、破壞了藝術生態,也最終加劇了浮躁,影響了創作,傷害了受眾。

忌追風,不為炒作、造勢等「操作」所裹挾,定力重要,提升審美素養、藝術鑒賞能力尤其重要,因為後者既管根本,又管長遠。試想,僅在自然生存境界的受眾,如何進入超驗境界;僅能欣賞照相藝術的觀眾,何以讀懂氣墨靈象?而無法走出生存境界、只為照相藝術叫好,又如何「推動」作者體驗超驗境界、進入氣墨靈象?

098

言畢忌追風,再論忌固舊。

何謂固舊?依字源學,「固」字結構為「盾甲」(「口」字內上方加「十」字)與「捆束」(日)之合,造字本義:為盾甲擁紮或加層,使之牢不可破。如【說文解字】載:固,四塞也。如成語固若金湯、固不可徹、良馬固車等均引此義;「舊」者,原字為「舊」,表示高冠之鳥棲息在巢穴之中。造字本義:不築巢的鳥類棲息在原本存在的土洞中。如今,這一本義正逐漸消失,但與「新」相對,「原本、過去」成為「舊」的根本性解讀。與「舊」搭配、組合的常用詞匯、成語同樣多不勝數,比如因循守舊、不念舊惡、舊病復發、重溫舊夢等等。如此,固舊,就是固之過去,固之陳舊,就是拘泥於舊念而不思變。

不言而喻,固舊是鼎新的羈絆,也是立異的拒阻。而鼎新是鑒賞銳眼光之新,立異是評判高標準之異。文藝創作有「凈空」「存新」之論,前者是清空舊積澱,後者為矗立新象標。這當然是與作者所「警示」,然而,一定意義上對受眾同樣重要,甚至尤其重要。因為藝術審美與鑒賞,落點終究在受眾。若受眾僅欣賞「下裏巴人」,創作者何以創作「陽春白雪」,反之亦然。若不清除「紅花綠葉」「應物象形」,何以立起「隨心賦彩」「大象無形」。換言之,對於藝術審美舊觀念,不僅要「歸零」,更要「格式化」。

事實上,就藝術本質而言,當一種語言定型之後,也就意味著其形式意義早已結束,不管是吳道子、郭熙、徐悲鴻、李可染,還是達·芬奇、列賓、弗洛伊德、基化,在各自造就了一座高山的同時,也就封住了進山的路。老路不是「路」,新路八方開。藝術鑒賞同樣如此,求新求美永遠是心之召喚。只是,受眾忌固舊,既決不為「固舊」之作拍巴掌叫好,更切忌為沒有批評的文藝評論所左右。

099

受眾要忌物癖、媚俗,忌追風、固舊,更須忌盲從。

盲從者,「盲」且「從」也。盲為「亡」「目」,意為失去視力,無法辨別。「從」之篆書為「從」,也是其繁體字,左側「彳」為大道,表示通行;右側「從」又「足」部,表示相隨而行。如是,盲從者,盲目相隨而行也。

就藝術審美與鑒賞而言,盲從就是人雲亦雲、隨「風」而舞,就是不知良莠的喝彩,不分是非的附和。這是一種負能量,也是一種負現象,對文藝創作危害諸多,突出體現在,作者之創作缺少了受眾之「監督」與「反作用力」,令創作少了制約、多了隨意,進而難能「推挽」,無法「借力」。

之所以盲從成為問題,且迄今仍為文藝亂象之相生共依,這與文藝批評缺位相關,提升審美鑒賞能力尤為急迫,也是根本之舉。的確,拒絕盲從,須有「高眼」。黃賓虹言,我死後50年方有人懂我畫。是因為其生前真正高眼者僅傅雷者,豈怨黃氏有此感喟;梵高逝後百年出現「梵高熱」,是因為其生前僅有提奧明其藝,豈嘆世間不戴巫師。如今,假官謀私之書者、畫者有之,假藝低俗招搖、蒙混者多矣,假拍拍假之膨脹、極端者張狂,為什麽羨涎者眾,而抵制者寡?

要化盲從為「反作用」,「高眼」重要,是惟一,不可缺。概言之,帶著「高眼」判雅俗、分優劣、定高下、鑒美醜,豈不易哉!如此,那些「盲」者還盲?「混」者能混?「俗」者敢俗?「怨」者何怨?「欲」者又何處為欲?!

顯然,「高眼」自在高處、觀在遠方。「氣墨靈象」鼎立巔峰、眺瞻未來。

100

上已有述,作品、作者與受眾,既是媒介、作用力、反作用力之構成,不可或缺;又如「推挽」互動相合,相互砥礪。如此正能量互動、迴圈,是為藝術之幸,也必推文藝創作之興。

作者「五忌」,滋精潤靈、自審大美;受眾「五忌」,聆心養慧、自在樂境,兩者「五忌」方致作品「五忌」,載靈承象、自呈高格。正由此,「潤靈樂境」者,「推挽」築峰也。

要說明的是,作者與受眾是「泛」概念,也是「易」概念,相互轉化,不分界限。既相對、也相合,既過招、又互攜。相互作用,方有作用;相對推挽,方成推挽。沒有作用力或反作用力不足,是作者的悲哀,也是受眾的不幸。要改變之,具有特殊社會角色,掌握涉及藝術管理、創作、教育、傳播等重要公權力者,尤其使命特殊,責任重大,豈能不察?

同樣要說明的是,作用、反作用,「推挽」互動,力量重要,方向、目標尤其重要。「氣墨靈象」是藝術大美,也是藝術高峰。「力點」氣墨靈象,方探至美審美;「推挽」藝術大美,方至藝術未來。

(原載呂國英 著【「氣墨靈象」藝術論】第二篇章:縱橫·尋蹤篇)

延伸閱讀

【「氣墨靈象」藝術論】

學術研討會·專家推介

【「氣墨靈象」藝術論】 是一部原創藝術理論專著。藝術批評家、著名學者呂國英先生跨越古今、中西哲學、美學、藝術之認知與思想藩籬,以融會貫通的智慧與卓見、奇思妙想的靈覺與通達,巨獻眺瞻高維審美、邀約藝術未來的美學邏輯與思想盛宴。

這部專著的核心概念是「靈象」「氣墨」與「氣墨靈象」,美學靈魂是「氣墨靈象」,由眺瞻篇、縱橫篇、察變篇、觀象篇「四個篇章」構成。 原創、獨辟、體系、前瞻、深邃、高遠,是該論的理論特質與學術品格;融抽象於具象,寓未來於當下,示隱匿於顯現,蘊超驗於經驗,矗神聖於塵俗,是該論的審美理想與邏輯境界。其 語言像散文一樣優美,邏輯如哲學一般智慧,節律似音樂一樣曼妙,審美似靈境一般幻化。

該論受到學界高度關註,參加【「氣墨靈象」藝術論】學術研討會的專家藝術家認為,該論「是一部高屋建瓴的藝術理論專著,具有深厚的理論底蘊與學術創新精神,具有自成體系的嚴密邏輯與學術建構。」其「最大貢獻在於開拓新的美學認知,創造新的審美範疇,是一部具有高遠眼光與時代精神的學術專著,是一項文藝理論研究的創新成果。」

【「氣墨靈象」藝術論】目錄

總序 ·科學探微 藝術潤靈

Science Explores Truth,Art Enriches Spirit

序· 「靈纏」是第一藝術力

「Spiritual Entanglement」is the Primary Force of Art

概覽 ·眺瞻未來之美

A Glimpse of the Beauty of Future

一、眺瞻·立論篇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the Art Theory

1.逸形入靈 大藝立象

Spirit and Form of Great Art

2.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

Ink Carries Spirit and Form Brings Vital Energy

3.氣墨繪畫 靈象藝術

Qimo Painting, Lingxiang Art

4.藝法靈象 至美審美

Artistic Lingxiang Represents Ultimate Aesthetics

5.氣墨靈象 高學大德

Qimolingxiang Reflect Profound Knowledge and Lofty Morality

6.潤靈樂境 「推挽」築峰

Spiritual Joy Peaks through「Push-Pull」

7.創新藝術 超驗境界

Innovative Art,Transcendent Realm

8.美是「氣墨靈象」

Aesthetic Beauty is the Essential Nature of「Qimolingxiang」

二、縱橫·尋蹤篇

Across the Board, Tracing the Origin

9.「靈象」是「象」的遠方

Lingxiang Represents the Tomorrow of 「Form」

10.「氣墨」是「筆墨」的未來

Qimo Displays the Future of「Ink」

11.「氣墨」「靈象」互為形式內容

Qimo and Lingxiang Demonstrat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Each Other

12.「藝法靈象」揭示藝術本質規律

「Artistic Lingxiang」Reveals the Essential Law of Art

13.「高學大德」方入至美審美

「Great Knowledge and Lofty Morality」Showcase Ultimate Aesthetics

14.「潤靈樂境」推挽文藝高峰

「Spiritual Joy」Push-Pull the Summit of Art

15.「精神實作」皈依超驗審美

「Spiritual Realization」Converts to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s

三、察變·慧靈篇

Sensing the Variations,Enlightenment

16.語言,終究還是語言

Language Innovation is the Ultimate Miss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17.經典,感性美與思想美不可或缺

classic, Can’t Do Without Perceptual Beauty and Thought Beauty

18.創作,用性靈開啟「筆墨」

Creation, UsesSpirit to Activate「Ink」

19.立象,拒絕現實物象

Creating Image, Not to Create Image of Reality

20.構建,美在「意想不到」

Construction of Art, its Beauty Lies in「Unexpected」

21.去蔽,「呈現」美的無限

Aletheia, Uncovers Infinite of Beauty

22.超越,向藝方生、向術即亡

Transcendence, Survives to Art, Dies to Imitate

23.抽象表現,超越中敞開美的澄明

Abstract Expression, the Insight into Brilliance of Beauty

24.審美,無力不達「彼岸」

Aesthetic, the Power to Reach the「Other Shore」

25.藝術流變,從「完美」到「自由」

Artistic Evolution, from「Perfection」to「Freedom」

26.書之入「象」方致審美遠方

Calligraphy with Artistic Images:An Aesthetic Height to Reach

27.「書象」之美在「通象」

A Calligrapher's Good Works Come from His Comprehensive Quality

四、觀象·超越篇

Observation,Transcendence

28.作「大」難,作「厚」更難

Being「Profound」is More Difficult than Being「Big」

29.至簡難,至繁更難

Complexity is More Difficult than Simplicity

30.感性難,理性更難

Reas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Sensibility

31.師「外」難,師「內」更難

Learning from Oneself is More Difficult than Learning from Others

32.求變難,求恒更難

Keeping Unchanged is More Difficult than Changing

33.意象難,抽象更難

Abstracti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mage

34.追典難,離典更難

Leaving Can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Following It

35.融合難,無界更難

Being Unbounded is More Difficult than Fusion

36.「境」美難,「神」美更難

Soul Beauty is More Difficult than State Beauty

37.立象難,立念更難

Creating Thought is More Difficult than Creating Image

後記·更為重要的問題

Questions of Greater Importance

書名:【「氣墨靈象」藝術論】

出版:中國商務出版社

規格:787x1092mm 1/16;頁碼:410頁

印張:26;字數:324千字

定價:198.00元

如有需要,請留言或加微訊號:lgycy720345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 ,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級編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長期致力於哲學、美學、文藝學、文化史與思想史學研、探究,創立「氣墨靈象」文藝理論新體系,開拓美學新認知;提出「‘書象’審美」新命題,追臻狂草新境界;探索哲慧新詩派,構建詩美新維境;抽象精粹牛文化,國學千載「牛」縱橫。出版專著多部、原創藝術評論多篇、撰寫哲慧詩章上千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多篇(部)作品獲國家、軍隊重要獎項。

主要著作: 【「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 「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精神維次決定審美境界;超驗審美統攝藝術未來;「書象」由「象」;書美「通象」;詩貴哲思潤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