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歷史的塵埃——禦苑生香話端陽|佩飾篇

2024-06-02文化

原創倪曉一

五月榴花照眼明。菖蒲切玉,艾葉含香,熟透的桑葚和櫻桃綴滿枝頭。這一番盛夏伊始的風物,昭示著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來臨。端午節,也稱重五、午日節、五月節、天中節等,清宮檔案典籍中多稱其為端陽節。

驅疾避疫禳惡納祥

關於端陽的起源,雖觀點不一,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紀念楚國詩人屈原一說。事實上,早在屈原的時代之前已有關於端陽節的相關記載,那時的人們將它作為迎接夏至、驅疾避疫的重要節日。農歷五月溽暑來臨,氣溫驟升,疾疫及毒蟲容易滋生,古時將其視為毒月、惡月,初五日也被認為是惡日。因此,避惡、驅除疾疫的內容很早就被納入到端陽節的節日傳統中。【大戴禮記】:「五月初五日,蓄蘭為沐浴。」在端陽節這天以佩蘭煮湯沐浴,不僅解暑,也有助於預防皮膚疾病,戰國時代已廣為流行,後世相沿襲,東坡詞「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亦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記述。

【日下舊聞考】關於端陽節習俗的記載

此外,端陽節還有采雜藥、鬥草等相關習俗。雖然經過多年的融合、演化,人們普遍接受以端陽節紀念屈原的觀念,龍舟競渡、吃粽子成為端陽節的重要象征符號,但從古至今,避惡除瘟仍然是這一傳統節日的重頭戲,比如人們熟悉的制作雄黃酒,門懸艾葉和菖蒲,張貼天師靈符,佩戴香包、艾虎等,從形式到內容都含有明顯的避惡意味。

故宮博物院藏明黃色緞地平金銀彩繡五毒活計

在清代宮廷,端陽節期間除了舉行觀演龍舟競渡筵宴聽戲這些節令活動,在端陽還有獨特的制藥用香、佩飾陳設傳統,此時的端陽節依然承載著厚重的禳惡納祥意願,自始至終氤氳著藥草與香料的氣息。

五毒香袋

端陽節的傳統佩飾是香囊、荷包之類的小掛件,女眷們還有節令性頭飾、臂飾等,所謂「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清宮習俗,人們喜愛佩戴各類可以盛放日常小物、色彩鮮明、圖案多變的手工飾物,如荷包、香囊、扇套、眼鏡盒等等,檔案中或稱之為「活計」。這些活計既有實際使用價值,也有突出的裝飾功能,使用者往往根據節令的變化選擇不同的式樣來佩戴。

宮裏的「五毒」是哪些

清宮【穿戴檔】載,五月初一至初五日,乾隆皇帝喜在身上佩戴五毒荷包、龍舟荷包等,後妃簪戴五毒簪、虎頭簪或艾草簪。而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也留下了為端陽節專門制造備辦相關節令配飾的記錄。例如,在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十八日,負責管理造辦處的怡親王諭令雜活作制作「端陽節備用戴花一百匣,蝠兒二十匣,娃娃二十匣」,四月十四日又交做「紫金錠六料,蟾酥錠四十料,離宮錠一百料,鹽水錠六料,大黃扇器四百個,鵝黃素緞兩面寫畫長方香袋四十個,鵝黃素緞兩面寫畫圓香袋四十個,鵝黃素緞繡五毒香袋四十個,五色絨纏蝠兒香袋四十個,五色素緞繡五毒香袋四十個,賞用香袋四百個」。

成都將軍德楞泰為恩賞香囊等件謝恩事奏折

這些佩戴或賞用物件帶有鮮明的端陽節令特色。比如其中提到的五毒圖形。「五毒」是指端陽節令常見的五種毒蟲,不同時代、地區對其說法不一,清廷中一般使用的五毒圖形為蛇、蠍、壁虎、蟾蜍、蜈蚣。傳說張天師曾經仗劍斬五毒,此時隨身佩戴有五毒圖形裝飾的各色佩飾,不獨宮廷,民間也廣為流行,一般認為這樣做可以起到以毒攻毒、不受毒蟲侵害的作用。又因為虎能食五毒,所以在端陽期間虎頭圖案、虎形配飾也非常流行,除了前面提到的虎頭簪,慈禧太後還喜歡讓宮女穿虎頭鞋,取其避害趨吉之意。

故宮博物院藏五彩張天師斬五毒紋小盤

香囊、香袋等材質不一,從象牙、金屬到各類織物均可制作,其中放置香料或香藥,適宜端陽節令的一般有菖蒲、藿香、佩蘭、蒼朮、山奈、白芷、川芎、薄荷、香櫞、艾葉等。香囊、香袋為物雖小,也能做出大文章。

故宮博物院藏白玉鏤雕荷包式香囊

雍正倡導節儉身體力行

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雍正帝就曾借題發揮:「近因端陽令節,外間所進香囊、宮扇中,有裝飾華麗、雕刻精工者,此皆開風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惡,而不取也。」由臣工進獻的端陽節貢中香囊等物過於華美,進而釋出了一篇近千字的宏論。雍正反復申述自己質性不喜奢靡,「一切器具,惟以雅潔適用為貴」。他認為,喜新好異是人的天性,爭新鬥異永無止境,這對個人、對社稷都是有害而無益的,因此大力倡導節儉務本,「朕自身體力行,為天下先」,天下臣民也應擇善而從。

【清實錄】關於乾隆帝令粵海關此後不必置辦珍珠記念等項物品的記載

有趣的是,乾隆帝也曾就端陽節的裝飾和節令進貢問題多次頒下諭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巡幸回鑾途徑直隸,節令近端陽,因怕地方官點綴節景過分奢靡,或預備龍舟競渡等節目,事先讓直隸總督方觀承「實力飭禁,毋得稍踵靡文」。乾隆二十九年五月,因為粵海關進獻的端陽節貢中照往年多出了珍珠記念等項物品,「並非精好,價浮於物」,若作為固定的貢物采辦容易滋生弊端,「似此無益之事……嗣後不必置辦」!

透過文字記載和實物,今天我們可以一窺清代宮廷的端陽節俗。香囊搖曳,蒲艾芬芳,制作精巧、味道香濃的粽子在端陽節裏迎接著明艷而又生機勃勃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