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何「唐楷」入展率越來越低?專家們說了句「大實話」

2024-01-13文化

在初學者眼中,「唐楷」乃秘藥良方,其點畫勻稱規範、精細平穩,每一筆肅穆中正,呈現端莊大氣之象,堅守法度規範,能強化臨摹者的筆力,提高平穩性、沈著勢態,讓氣韻凝結於內部,不會逸散松懈,因而許多人用「唐楷」打基礎,將其視為至高無上的存在。

但是細心觀察一下近幾年的「國展」,你會發現「唐楷」所占比率極小, 不光「國展」,只要與書法有關的競賽、大展,學習「唐楷」而寫的作品,入展率越來越低,甚至時而不見其蹤影。

反而一些外形「又醜又怪」,點畫歪歪扭扭,如一團雜草般,不得章法的字,頗受評委喜愛,認為它展露出「真性情」,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心中所想,將其奉為「個性之作」、「藝術之作」,給予超高評價,呼籲大家向它學習。

這一現狀不禁引起爭論, 有網友表示拋棄「唐楷」,選擇「怪書」,不僅證明評委的鑒賞水平不足,也是一種審美思想的偏離 ,敗壞了傳統藝術,限制正確的書法發展,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唐楷」之所以不受歡迎,跟時代發展、藝術特色有關,為了使大家理解這一舉措的原由,專家們紛紛在網絡上說出「大實話」,首先從藝術角度看,今人臨寫的「唐楷」,難得古人外在肅穆,內裏靈動悠然的精髓。

僅把目光停留在表層法度上,堅守勻稱、平穩,逐漸進入「寫字」的範疇,橫平豎直、呆板僵硬,喪失了書法該有的活氣、動勢, 尤其同行草書放在一起對比,更顯索然無味,讓人細細琢磨後,有種味同嚼蠟的感覺

其次,以時代發展來說,今人追求個性獨特,而「唐楷」學者眾多,風格大體類似,皆以法度、整潔為宗旨, 導致參賽作品浩瀚如煙、千篇一律,難尋耀眼奪目之處, 評委看後隨即遺忘,難從選拔中脫穎而出。

不過這種情形,並非代表「唐楷」不能學,而是在把握節奏、規範的基礎上,實作創新改造,例如點畫輕重、虛實加強對比度,如黃庭堅、米芾一般,痛快爽利、沈郁凝厚,或者像王羲之、褚遂良,強化筆法豐富度,一字包含10~20種寫法,給人綽約多姿、虛和空靈之感

除了點畫,結字、章法也能改造,如顏真卿把中心緊結,變成了四周內斂,整體開闊明朗,因此「顏體」無論放大多少倍,都不會體勢崩塌、喪失氣韻,章法則融入起伏頓挫的韻律,猶如溪水一般,靈動而歡快。

其實無論是「唐楷」,還是草書,能入選展覽、長久流傳的書法,都是「融古出新」之作,一味守著古人,或胡亂創作的字型,經不住世人研究品味,所以在個人創作的初始階段, 一定養成正確審美觀,夯實基本功,這樣日後才不會「走歪」。

您對楷書發展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