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外甥正月理發,舅舅當晚去世,舅媽索賠100萬:結果法院這樣判了…

2024-02-25文化

很多時候,現實往往比段子更離譜。

看到了一個新聞,說是外甥正月初二理發,當晚舅舅遭遇車禍去世。

舅媽悲痛欲絕之下,控告外甥故意殺人,索賠100萬。

起初,我以為是網友編造出來的故事。

但當看到新聞來源是央媒時,心中一群泥馬奔騰而過。

簡直不要太荒唐。

這個事兒吧,還得從外甥劉兵幼時說起。

劉兵在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離婚了。

後跟隨母親生活。

劉兵的舅舅文化程度不高,從事貨車運輸工作。

脾氣很是暴躁,但心腸不壞,很有責任感。

想著外甥沒有父親管教,對他多有約束,看外甥不學無術沒有正經工作,就把他帶在身邊學開大貨車。

民間有句俗語:打是親罵是愛。

舅舅將這句俗語貫徹到底,平日對劉兵非打即罵,頗為嚴厲。

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劉兵對舅舅的好感度非常低。

大年初二,舅舅一家到姐姐家走親戚。

一進門,看到正在玩手機的外甥形象邋遢,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你看你這頭發又長又亂,跟雞窩一樣,年前為什麽不理發?」

對於舅舅的說教,劉兵充耳不聞,該幹嘛就幹嘛。

這一舉動,更加激怒了舅舅。

舅舅怒道: 「年前連頭都不理,新年看到你這個形象真影響我運勢!」

這讓劉兵感到莫名其妙。

心想我不就是沒理發,你運勢的好壞跟我有什麽關系?

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服氣,哪知舅舅更加暴躁,對他破口大罵:

「有爹生沒爹養的東西。」

「就沒幹過讓人省心的事!」

「別人怎麽有時間理發?你就是地痞流氓當慣了!」

這番話,可謂是戳中了劉兵的痛處。

惡從膽邊生,他當即回擊道:

「既然你願意讓我理發,那我就去!」

因為這句話,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爭吵過後,劉兵奪門而去。

他真的去理了發。

他去了平時常去的那家發廊,因為理發師是外地人,過年沒有回去,所以理發店裏一直開著門,但並未營業。

聽聞劉兵的情況,理發師也勸了幾句,說才初二,大家都在走親戚,要不過幾天再來也行。

奈何劉兵強烈要求,無奈之下理發師只能接單,但並沒有收費,表示簡單給劉兵修修。

理完發後,劉兵找朋友聚會喝酒,當晚未回家。

等到次日他回到家中,發現母親並不在家,電話中他聽到母親哭著說:

你舅舅昨晚去朋友家喝酒,回來的時候撞到路邊的電線桿上,搶救無效去世了!

現在一大家人都已在當地殯儀館。

這個訊息,讓劉兵難受不已。

雖然舅舅總愛罵他,但畢竟是親舅舅,怎麽好端端地,人就沒了呢?

當即前去吊唁。

可這一去,就出了大事。

殯儀館禮堂上,舅媽發現昨天還蓬頭垢面的外甥,今天看起來神清氣爽——他理發了!!

這一下,舅媽瞬間破防了,上前就給了劉兵一巴掌:

你怎麽真去理發了?你舅就是被你咒死的!

劉母也把劉兵打了一頓,認為他不該這樣做。

劉兵成了親戚們的眾矢之的。

按照所謂的習俗,正月理發死舅舅。

劉兵剛理完發,舅舅就沒了,這不是他咒的又是什麽?

舅媽無法接受,揚言要去公安局告外甥故意殺人。

為了驗證是外甥理發導致舅舅撞車身亡,她特地找來一個「大仙」。

大仙掐指一算,說外甥明知當地「正月理發死舅舅」的習俗,仍然去理發,必然導致舅舅不能釋懷。

舅舅心情不好喝了點小酒,因此出車禍。

所以,劉兵構成間接故意殺人。

拿著大仙提供的訴狀, 舅媽 先是去了公安局控告劉兵。

結果被公安局拒絕了,還奉勸其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回家後,舅媽又找了中間人傳話,讓劉兵賠償100萬。

劉兵母子二人聽了以後直接傻眼了,別說100萬,就是100塊也不可能賠啊。

雖然他的出發點不對,但這也不能代表是他害死了舅舅啊!

不服氣的舅媽,直接將劉兵告上法庭。

索賠100萬元。

不出意外,法院駁回了舅媽的訴訟請求。

法院認為車禍是酒駕導致的意外事故,與劉兵無關。

可舅媽還是不服,堅決認定是外甥咒死了丈夫...

太荒唐了。

誰能想到,一次理發,竟會導致兩家親情破裂。

這個舅媽,如果純粹只是迷信,那還值得同情;

如果是因為丈夫的去世想從外甥頭上撈點損失賠償,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壞。

看完這個新聞後,不少網友表示:

如果這個民間習俗真的如此靈驗,那全國99%的舅舅應該早都不復存在了吧?

也有網友表示:

雖然是個悲傷的事情,但是確定這個舅媽不是來搞笑的嗎?

哪天去拜菩薩求能考上北大清華,結果考上了北大青鳥,是不是還要去法院告菩薩不保佑?

荒謬故事的背後,其實是封建習俗和現代認知的一種意識沖突。

正月理發死舅舅的梗,到底是從哪傳出來的?

早在2012年,官媒新華網就對此做出過解釋,稱「正月剃頭死舅舅」習俗實為訛傳。

民俗學家說,「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變音。

「正月不剃頭」這一民俗,要從清朝初期說起。

清兵入關後,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順治皇帝在沈陽故宮下達的「剃頭令」,要求全國人民都要將頭發剃為辮子狀發型,違令者斬。

當時不少漢人為懷念明朝,但又不敢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就在正月裏不剪發以表示「思舊」。

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

「剃頭思舊」本是漢人對清朝的反抗,可在經過三百多年的口口相傳後,莫名其妙的就變為了諧音「死舅」。

從科學的角度講,「正月理發死舅舅」就是一種封建迷信。

如果剪個頭發真的能詛咒舅舅,有多少舅舅能活著走出正月?

在我看來,對舅舅的好其實並不取決於你正月理不理發,而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平日從不關心舅舅,到了正月說自己不理發就是對舅舅好,這更像是一種形式主義。

類似的說法,還有小孩無夭。

本意是希望小孩不夭折,後訛傳為小孩沒腰。

大概率每一個人在童年都聽過一句話:「小孩兒哪有腰!」

愚昧無知不是錯,愚昧可以開導,無知可以學習;

頑固也不是錯,通透的頑固稱為堅守,聖潔的頑固稱為信仰。

但是,愚昧且頑固,則不可救藥。

寫到這裏,想跟大家聊聊傳統文化和封建迷信之間的區別。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地區長期形成並傳承下來的思想、藝術、習俗、信仰等。

它往往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

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粽子等。

它們的存在,能給老百姓帶來精神上的支撐,能讓人們更加積極向上,然後以自身為依托代代傳播下去,這叫傳統文化。

而封建迷信則是指封建社會中不合理、落後的成分,本質上是把痛苦建立在一部份人身上,實作個人受益。

這些東西的存在,往往會對人性和社會進步產生負面影響。

比如中國古代的「三寸金蓮裹足」、「面向權力下跪」、「豪門貴族童養媳」、「喪夫後守活寡」、「皇宮太監閹割」、「封建王權活人殉葬」、「去世孩童配陰婚」等,都屬於事實存在的東西。

但存在並不代表它就是合理的。

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尤其是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的存在應該是讓人們在忙碌生活中多一種心理慰藉,而不是成為人們心頭的一把枷鎖。

就好比今天這個事件中的「正月理發死舅舅」,我認為它連封建糟粕都算不上。

因為清朝以前壓根兒就沒有這個東西,它的歷史非常短暫,而且還是謠傳。

寫完這件事,我還想到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男網紅cos遊神「趙世子」事件。

趙世子,是福建本土神明 五福大帝 裏振靈公趙公明的兒子。

就在今年趙世子出行期間,有一個男網紅,竟然扮演成「趙世子」的模樣,大搖大擺走在神像巡遊隊伍前。

其間,有馬夫扮演者朝著他揮舞道具鞭子,示意他離開,但他仍無動於衷。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個男網紅身穿五爪蟒袍,比趙世子的四爪蟒還多了一爪。

更關鍵的是,這個男網紅還承受了趙世子的香火。

人們常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當地人非常重視遊神,男網紅此舉,無疑犯了當地忌諱。

紛紛表示憤慨。

大多數網友,是很能理解當地人的心情的。

地方不同,習俗也不同。

作為外來人士,應該尊重當地的習俗,這是常識。

但也有部份網友覺得福建遊神是封建迷信,應該摒棄。

我卻不這麽認為。

讓老百姓不要封建迷信的本質是破除封建思想,但如果追尋的是一些代代傳承且美好向善的事物,這不叫封建迷信,這叫信仰。

只有心中有信仰,做事才有底線,做人才有原則。

只有心存敬畏,才能約束自己。

希望我們都能在有自己信仰的同時,也尊重每一種善良向善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