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康德的超驗唯心主義:哲學的 「哥白尼革命」(三)

2023-12-20文化

現象 "經驗與 "本質 "現實的區別

我們可能會想,我們可能的經驗世界,肯定與現實本身有重要的對應關系。

我拿著的這個蘋果,可能是我對蘋果的體驗,但它肯定很好地再現了蘋果,在脫離我的體驗後的真實存在。

康德說,並非如此。現實本身必然與我們體驗到的世界截然不同。

已故哲學家布萊恩-馬吉,在其【哲學家的自白】一書中,對康德的評論精辟地闡明了這種不同:

"我腦海中的並不是帝國大廈,而是一組視覺數據,我將其解釋為帝國大廈。

觸覺數據也是如此。感受實物的過程,或者更確切地說,撞到實物的過程,有一種特別細膩的感覺,很容易讓我們相信這裏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世界的粗暴現實。

但當然,這種撞擊的感覺就像視覺數據一樣,是在頭腦裏的。

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所有體驗都具有這種特征。直接和直接的意識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而且必須采取一種依賴於大腦的形式,才能成為意識的材料。

布萊恩-馬吉

事實上,我們所體驗的世界是由我們的體驗,和感知的可能形式決定的。

它們都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中,受因果關系的支配,有相關的顏色、味道、氣味、聲音等等。

由於我們的儀器,感官、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存在,我們無法將事物概念化為,以這些形式以外的任何其他方式出現。

我們的認知系統強加了一些結構,必須符合這些結構,體驗才有可能發生。

相比之下,現實本身沒有這些限制;它的存在脫離了所有這些東西。

當所有這些 "可能經驗的必要結構 "都被剝離之後,現實本身就剩下了。

馬吉繼續說道: 如果有一種獨立於大腦而存在的現實(幾乎我們所有人都相信有這種現實),那麽它就不可能以依賴大腦的形式存在。

盡管這是我們理解它,或形成任何概念的唯一方式.。

因此,就關於物體的知識而言,必須至少有兩個領域,一個是由我們的大腦器材向我們傳遞的事物,另一個是獨立於所有這些大腦,和身體運作的實際存在的事物。

問題在於: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即現象世界,必然取決於我們的經驗裝置的性質。

它是按照某些依賴於思維的形式和範疇而存在的。

相比之下,非本體現實的存在並不依賴於,(也不可能依賴於)我們的經驗裝置。

相反,本體實在是獨立存在的,遠離我們的心智,我們永遠無法穿透,我們依賴心智的經驗的面紗,來確定獨立於心智的實在的真正內在本質。

再舉一個馬吉的例子: 正如瀑布的照片不是瀑布,它只是照片;正如瀑布的文字描述不是瀑布,它只是文字描述;正如瀑布的錄音不是瀑布,它只是錄音:我們對現實的體驗不是現實,它只是體驗。

而經驗不可能本質上 "像 "現實,就像照片本質上與所拍攝的事物相同,或者錄音本質上與所記錄的事物相同一樣。

它透過一定的儀器來捕捉,由儀器決定的東西,從而對現實進行中介。

本體現實與我們體驗到的世界完全不同,因為它不是由我們的認知系統,所強加的形式所構造的。

我們不可能體驗(或了解)無結構的本體實在,因為它存在於我們的時間概念之外,存在於我們的空間概念之外,無色、無味、無形、無形、無概念。

因此,無論蘋果本身是什麽,作為一種非空間、非時間的東西,它並不,也必然不能,像我們觀察和討論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