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種豆得瓜集】:川大教授的都市田園生活

2024-07-26文化

去年十月,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謝不謙的【結婚記】由中華書局出版。淵博學識和川式幽默令文章生動有趣、感人至深,因而反響熱烈、贊譽不斷,不僅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長篇專訪,央視網2023年度讀書盛典更重點推薦。「平淡生活是人生最不易得的奢侈品」,過來人才明白。

【結婚記】書影

近日,謝不謙出版新作【種豆得瓜集】,從十余年裏的七百多篇網誌文章裏,精挑細選出七十余篇傑作。「種豆得瓜」來自不謙老師的網名「種豆得瓜謝不謙」,也出自書中的【詩意棲居:種豆得瓜】一文:種下去的是扁豆,最終收獲的卻是絲瓜。以小見大的有意無意、柳暗花明的人生驚喜,一語道盡,知者自知。

豆瓣讀者「秦時暮」評價【種豆得瓜集】,「很多年前謝老師轉戰微博,便理所當然作粉絲。那時自然只是覺得文字故事有趣好耍。如今紅塵歷練漸多,愈發感到「真名士自風流」六個字的重量,年紀長而趣眼童心依舊,並不如少年時想的輕松簡單。老師講‘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我讀斯言,心有戚戚。」

種豆得瓜,薪火相傳。

01

謝不謙自述本書,「拙於說理,厭惡說教,遂揚長避短,以講故事為主。」是以【種豆得瓜集】不做作、不矯情、不端架子也不裝腔作勢,對於讀者而言具備極為友好的可讀性。

「太太學堂」篇中【眼鏡人生】一文,敘事令人捧腹:

「卻說某日回家,半路上遠遠看見一位墨鏡女士,卷毛獅子頭,黑風衣,黑皮靴,乘風破浪而來,心想這類雄赳赳氣昂昂的女人,大都外強中幹、表面風光、內心空虛,不是‘離女’,就是‘怨婦’,忍不住一笑。沒想到她卻朝著我笑,把我笑得怦然心動、心裏發虛,不敢逼視,趕緊垂下頭來,讓在路邊,讓她繼續乘風破浪,奮勇向前。不料,女士噔噔噔地走到我面前,突然停下來喝道:‘嘿,你裝瘋迷竅嗦?’敢對一個目不斜視的男人吆三喝四的女人,當然只有他老婆。我埋怨說:‘媳婦,你咋搞成這副恐怖的模樣啊,簡直一個女納粹沖鋒隊!’媳婦斥道:‘你什麽眼水啊,連老婆也認不出來?’當即把我拽到附近眼鏡店,配了我人生中第一副眼鏡。」

世上文筆出色的人數不勝數,但實在沒有幾人能像謝不謙一樣把妻子的一顰一笑、一呼一喚都妙筆生花揮灑成文。或許太多人屬於「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因此愈加顯得始終將妻子作為第一女主角,才是忍不住從心裏湧出的愛意。

1987年時的伉儷如今已攜手人間四十余年

2006年,謝不謙和夫人從獅山川師校園遷居川大江安花園,後院的空地有人打造為亭台水池、花草果樹,但謝不謙卻要打造「蔬菜基地」。陶淵明詩「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不謙老師深得其中三昧。

【種菜記】中,謝不謙冒雨騎車去附近的文星鎮買秧苗,不知怎麽就神遊到千百年前陸遊「細雨騎驢入劍門」的況味。雖然並非騎驢而是急急蹬車回家,雖然並未作詩而是一鼓作氣耕地栽秧沾滿泥巴,雨中也自有陶詩氛圍「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日常生活對每個人而言,既相同也不同;一樣的事由不一樣的人來做,也會不一樣。最平常的勞動,也可以是荷爾德林海德格爾們所追求的「詩意地棲居」。

02

但詩意棲居並不容易,對謝不謙尤其不易。謝不謙出身大巴山區的宣漢縣,典型的農村鄉鎮。1977年恢復高考,他成了全班唯一考上大學的幸運兒。

【我的普光】一文記述,謝不謙高中畢業後當知青下鄉插隊,休息回城時在縣文化館圖書室翻到一本【孟子正義】,雖然繁體豎排、大字夾小字密密麻麻令當時的他大失所望,但鄉下實在無書可讀,萬般無聊之際隨便翻到一頁,瀏覽之下竟若有所動。「故天將降大人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字字都打在了年輕人的心上。

在人生困境中體驗出來的精神資源涵養,成為謝不謙人生路上的支撐。1977年,他是宣漢唯一到北京上大學的考生。

1978年3月10日,21歲的謝不謙

雖然出於種種考量沒有選文科、讀的是工科,但後來還是實在抵擋不了人文典籍詩詞歌賦的魅力,於是先考入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讀古代文學碩士,之後又考到北京師範大學成了啟功先生的博士生。

書中的【校園故事】一集,專述謝不謙關於師友的雜憶。他感慨啟功先生:「問學三年,隨時都能從先生身上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一種大徹大悟的人生智慧,而不僅僅是淵博的書本知識,更不是時下已蔚然成風的以艱深文淺陋、人格分裂的偽學術。在先生那裏,讀書作文、寫字繪畫、吟詩填詞,甚至鑒定文物,都洋溢著生命氣息,是一種詩意的生存方式。」某次有人求教啟功先生如何才能做出頂級學問,先生只說一字:「玩!」

博士論文答辯合影。前排左起:啟功、曹道衡、趙光賢、張政烺、陳貽焮 後排左起:聶石樵、鄧魁英、韓兆琦、謝謙

有師,也少不了友。

無論是古代文學教研室的同事劉黎明王紅,還是研究生時的同窗同寢、後來成了川師學報主編的李大明教授,都不是那種聲名如雷貫耳、著作等身仰止的學界大咖,但在謝不謙筆下,個個胸中自有丘壑、持身自有操守。川大中文系更是臥虎藏龍之地,能人遍地卻往往自我邊緣化:不申博導、不事炒作,關起門來自己讀書。伍厚愷、馮川、易丹、毛迅、黎風、張放、劉亞丁……統統自甘為「邊緣人」的一眾學者,把常人求名致利的精力都用在了治學上。

03

美學家朱光潛曾有言「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這句話謝不謙也常常參照。出世為道家,入世為儒家,一淡泊一奮進,而人生智慧或許就藏在這淡泊與奮進之間。

在書中的【自序】裏,謝不謙有言:「我此生安身立命的精神資源,主要來自傳統的儒家與道家,有所為,有所不為,既做人生的加法,也做人生的減法,自我定位為儒家中的道家、道家中的儒家。」

「作為文科教授,我追求的是學術與人生打成一片,在對平常人、平常事的日常書寫中獨抒性靈,與廣大網友(讀者)分享我對人生與社會、歷史與現實的所思所感所悟,也許並不高深,但很接地氣。」

而最接地氣的,莫過於現場直面不謙老師,在交流中感受人世閱歷和人文素養鍛造出的人生智慧。7月27日與28日,不謙老師將分別在成都浮於野書店(城西店)和三聯韜奮書店(寬窄店)舉行新書分享及簽售活動,讀者可報名現場參與。

紅星新聞記者 蔣慶 啟淩 編輯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