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水滸傳】中的「武藝」與「本事」

2024-03-24文化

魯智深菜園中演武(選自【忠義水滸全傳圖】)

手持狼牙棒的霹靂火秦明(選自【水滸葉子】)

在中國文學史的長河裏,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為何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除了人物形象鮮活,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外,【水滸傳】還有一個其他許多古典名著所不具備的特點,那就是它透過對武術技藝和器械的展示,將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展現在讀者面前。

其實,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這部小說雖然有不少情節涉及武打場面,且全書描寫的各種名目的武術器械更是不計其數,但書中始終沒有出現「武術」一詞,相關的描寫詞語多以「武藝」「本事」等形式出現。

【水滸傳】第十三回,青面獸楊誌和索超的徒弟周瑾進行比試時,受到兵馬都監聞達喝止:「論這兩個比試武藝,雖然未見本事高低,槍刀本是無情之物,只宜殺賊剿寇,今日軍中自家比試,恐有傷損,輕則殘疾,重則致命,此乃於軍不利。」第十五回,智多星吳用用激將法勸阮氏三兄弟入夥時,阮小五多次強調,「我們弟兄三個空有一身本事」「我弟兄三個的本事,又不是不如別人,誰是識我們的」。書中多次出現「武藝」和「本事」,反映出當時人們是將二者混用的。這實際上反映了中華傳統武術發展演進中的一個現象,那就是「武術」一詞的前身是「武藝」,而「本事」「手段」之類的稱呼,則是【水滸傳】所處特定時代對武術技藝的異稱。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傳統武術的豐富多彩。而正是這些精彩的被稱為「武藝」「本事」的武打技擊形式,共同構建了獨特的水滸武術文化。

十八般武藝:多樣的武術器械

【水滸傳】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性格迥異的英雄形象,每位好漢往往對應的武器也各有不同。

第二回,講到禁軍教頭王進傳授九紋龍史進武藝時,這樣寫道:「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雖然以上十八種武器大體可以概括傳統兵器的種類,但書中描寫的遠不止十八種武器,還有很多細分的種類。

第七十六回,在描寫童貫攻打梁山時寫道,「童貫掌握中軍為主帥,號令大小三軍齊備,武庫撥降軍器,選定吉日出師」。而「武庫撥降軍器」中,就包括了「綠沈槍,點鋼槍,鴉角槍」「青龍刀,偃月刀,雁翎刀」「雀畫弓,鐵胎弓,寶雕弓」「射虎箭,狼牙箭,柳葉箭」「撶車弩,漆抹弩,腳登弩」「開山斧,偃月斧,宣花斧」「竹節鞭,虎眼鞭,水磨鞭」「流星錘,雞心錘,飛抓錘」,以及方天戟、丈八矛、龍文劍、虎頭牌等二十八種器械。小說中還列舉了幾種農業用具兼作武藝器械的:扁擔、劈柴斧、鐵鍬、鋤頭、竹篙、稻叉等。

此外,【水滸傳】還詳細刻畫了好漢們使用的特色武術器械,如花和尚魯智深的禪杖、一丈青扈三娘的紅綿套索、急先鋒索超的金蘸斧、混世魔王樊瑞的流星錘、中箭虎丁得孫的飛叉、沒羽箭張清的飛石等。【水滸傳】展示了形式多樣的武術器械,就像一座規模龐大的古代武術器械陳列館,讓人目不暇接。

不同的武術器械,配合著好漢們的綽號,充分展現了他們各異的性格特點。使用簡單長槍的豹子頭林沖,襟懷坦蕩、正直善良;善使狼牙棒的霹靂火秦明,性格急躁;而持短柄雙板斧的黑旋風李逵,粗魯豪放,他的武器也符合農民身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使用禪杖的花和尚魯智深。小說第七回中,魯智深投大相國寺看守菜園時的一段文字,展示了他的禪杖。為了鎮服「眾潑皮」:

(魯智深)自去房內取出渾鐵禪杖,頭尾長五尺,重六十二斤。眾人看了,盡皆吃驚,都道:「兩臂膊沒水牛大小氣力,怎使得動!」智深接過來,颼颼的使動,渾身上下,沒半點兒參差。眾人看了,一齊喝采。

這段涉及禪杖的文字,既點出了魯智深的深厚功力,又符合他的僧人身份。【水滸傳】將不同的武術器械匹配不同性格的人物,將中國古代武術的文化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

軍事武術與民間武術:豐富的武術技藝

【水滸傳】描寫了大量武藝技擊場景,如果對小說中描寫的相關場景進行分類,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上陣技擊為目的的具有軍事特色的軍事武術,另一類則是與軍事武術相關的民間武術。

中國傳統武術的誕生,與中國傳統農業及軍事活動的演進有著密切關系。軍事武術與民間武術的文化形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軍事武術強調簡單實用,註重實戰技能;而民間武術既具有軍事武術的特色,同時又更強調習武的健身功能。不過,由於【水滸傳】描寫的故事所發生的時代動蕩不安,戰爭頻繁,當時的武術活動在整體上更註重武術技擊的實用性。

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實際上由兩類人員組成:一類是有軍隊背景的武官,如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金槍手徐寧、病尉遲孫立、花和尚魯智深、鎮三山黃信、大刀關勝等;另一類則主要是遊民和流民,掙紮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是水滸英雄的主要成員。

這兩種人的身份與社會經歷有明顯差別,他們的武藝水平也差距較大。第二回中,禁軍教頭王進在評價九紋龍史進的武藝時這樣說道:「令郎學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陣無用。」這實際上是對當時軍事武術與民間武術區別的一個中肯評價。因為軍事武術更註重實戰中簡單實用的技擊效用。林沖在柴進莊園裏與自稱「槍棒教師」的洪教頭較量,就顯示了其高超實用的武藝水平。【水滸傳】第九回這樣寫道:

洪教頭喝一聲:「來,來,來!」便使棒蓋將入來。林沖望後一退,洪教頭趕入一步,提起棒又復一棒下來。林沖看他步已亂了,被林沖把棒從地下一跳,洪教頭措手不及,就那一跳裏和身一轉,那棒直掃著洪教頭臁兒骨上,撇了棒,撲地倒了……洪教頭羞顏滿面,自投莊外去了。

在這裏,林沖對棒的使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凸顯了其武藝水平的實用特征;相對而言,那些民間好漢的功夫就遜色多了。第四十八回,在宋公明兩打祝家莊的過程中,王矮虎被扈三娘活捉,後林沖出場,不到十個回合就把扈三娘拿下。第五十七回,雙鞭呼延灼在敗退的路上連續遭遇沒遮攔穆弘、小遮攔穆春、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小霸王周通及打虎將李忠等人的阻擊,但「略鬥四五合,穆春便走」,「鬥不到五七合,解珍、解寶拔步便走」,「二馬相交,鬥不到六七合,周通氣力不佳,撥轉馬頭往山上便走」,「李忠如何敵得呼延灼過,鬥了十合之上,見不是頭,撥開軍器便走」。這幾處描寫,都非常鮮明地點出了兩類不同人員武術技擊水平的差距。

【水滸傳】中對武術器械與武術技藝的描寫,呈現了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豐富多彩與博大精深。作為水滸文化重要組成部份的梁山武術文化傳承至今,其中所蘊含的「豪爽義氣」和「崇文尚武」,進一步豐富了「梁山武術」的文化內涵。

如今,與水泊梁山和【水滸傳】中人物有關的傳統武術已經走出書本,成了「梁山武術」的重要內容,如子午門功夫、武松刀、魯智深醉拳、水滸拳、飛鏢等。它們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作者:崔樂泉,系鄭州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