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唐楷書法巨匠蕓蕓,卻只有一位廣大教化主?晚年褚遂良的端雅典範

2024-06-25文化

楷書,源於隸書,是在隸書的快速書寫和草書書寫過程中,透過對隸書筆法的解構和結構體式的轉變而形成的。它在漢末時期初具規模,魏晉時期逐漸定型,到了唐代,逐漸演變為以提按為主導,誇張端部和折點的用筆方法。

因此,早期的楷書與隸書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在用筆還是結構上,都明顯受到隸書的影響。在用筆上,擺動與提按共存,上下筆畫之間保持橫向的連線,平畫寬結與斜畫緊結的結構並存。而唐代楷書正是在此基礎上,經過隋代南北書風的融合,不斷演變形成的。正如清代楊守敬所言:「隋代混一南北,其書法亦有整齊氣象。【龍藏寺】【賀若誼】已開虞、褚先聲。」當代書法理論家劉濤先生也曾有言:「初唐三家,歐、虞分峙於先,他們人在唐朝而藝守陳隋,是前朝書風在新朝的代言人,算不上唐風代表、唐楷典型。歐、虞謝世,褚遂良繼起,遊移歐、虞二家之後,自寫心得而卓然自立。真正的大唐書風,實由褚遂良開張。」唐楷在歐、虞之世,尚藝守陳隋與魏晉古法相去不遠,到褚遂良便為之一變,更加強調提按用筆,強化棱角、誇飾肥筆等漸成時尚,終與古法分離,使唐楷之法得以完備。因此,褚遂良開創了唐楷典範創制的先河,不僅在唐楷發展史上具有奠基地位,而且被譽為「唐之廣大教化主」。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博涉文史,工隸楷。他的先祖世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十二世祖褚砦在任晉安東將軍揚州都督期間隨晉元帝渡江,始遷居丹陽(今安徽當塗縣),因其後一支居於杭州錢塘,史稱杭州錢塘人。褚遂良之父褚亮,「幼聰敏好學,善屬文。博覽無所不至,經目必記於心,喜遊名賢,尤善談論」,歷任南陳太子春坊、尚書殿中侍郎,隋東宮學士、太常博士、黃門侍郎,唐通直散騎常侍等。隋唐之際,褚亮曾與歐陽詢共掌隋朝禮儀制度,參修【魏書】,與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名士同任文學館學士,為李世民智囊團中的一員。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褚遂良生於長安,自幼受到陳隋書法的影響,並憑借其父的政治關系,與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等人多有交往,使他的書法承襲了隋朝融合南北的風格。

褚遂良的書法取法,張懷瓘在【書斷】中有所記載:「少則服膺虞監,長則祖述右軍。」這句話揭示了褚遂良書法的兩大影響來源。虞世南,作為褚遂良父親褚亮的好友,同時也是隋東宮和唐文學館的高官,他的書法對褚遂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褚遂良在貞觀初年擔任秘書省秘書郎,在魏徵和虞世南的領導下工作,負責秘書省內的經史子集四部經籍圖書的整理和繕寫。他還擔任弘文館的「館主」,負責檢校館務。在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下詔讓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職事官的子弟在弘文館內學習書法,由虞世南和歐陽詢教授楷法。作為館主的褚遂良,在日常工作中自然受到了虞世南和歐陽詢的影響。

虞世南和歐陽詢的書法風格融合了南北朝的特點,既有南朝的峻雅,又有北朝的古質。唐代書法史研究專家朱關田先生認為,褚遂良早期的楷書多具隸筆,與歐陽詢的風格相似,可能受到了歐陽詢的影響。褚遂良在貞觀年間所書的【伊闕佛龕碑】(641年)和【孟法師碑】(642年)兩碑,從書法風格來看,似乎受到了歐陽詢的影響,並帶有濃厚的齊周隋遺緒。這兩碑的用筆斬截,線條方直瘦勁,帶有明顯的八分筆意;平畫寬結,結構方整。可見,褚遂良早期的書法取法歐、虞,但明顯受到北朝的影響,保留著濃厚的隸書遺意。

褚遂良晚年,體察到唐太宗對王羲之行書的推崇,因此他將行書的技法融入楷書,強化了提按頓挫的用筆,實作了「變古制今」的風格轉變。他的楷書呈現出寬綽疏逸、縝密勁練的面貌,成功擺脫了周隋楷書的影響,使唐楷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因此,褚遂良被譽為「唐之廣大教化主」,對中晚唐的楷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王澍在【虛舟題跋】中所言:「褚河南書,陶鑄有唐一代,稍險勁則為薛曜,稍痛快則為顏真卿,稍堅卓則為柳公權,稍纖媚則為鍾紹京,稍腴潤則為呂向,稍縱逸則為魏棲梧,步趨不失尺寸則為薛稷。」

從褚遂良不同時期的作品,如【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以及【房玄齡碑】(652年)、【雁塔聖教序】(653年)等楷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楷書對提按用筆的逐漸強化和法度的不斷完善。【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是褚遂良的中期作品,仍然保留了陳、隋的舊格,以及歐、虞的書法法度,分隸遺意,起收轉折處可見一定程度的提按用筆,結體寬綽秀逸,筆力挺健,端莊奇偉。正如梁巘在【評書帖】中所雲:「褚河南書【龍門三龕記】(即【伊闕佛龕碑】),中年筆也,平正剛健,法本歐陽,多參八分,碑頭字尤佳。」王世貞評價【孟法師碑】時說:「褚公以貞觀十六年書,時尚刻意信本,而微參以分隸法,最為端雅,饒古意。」

到了褚遂良晚年,他所書的【房玄齡碑】和【雁塔聖教序】都明顯地融入了行書的筆意。在這兩件作品中,用筆細膩而迅疾,點畫的起收和轉折處強調了提按頓挫,線條既婉媚又遒勁,呈現出一波三折的節奏,結構寬松而朗逸,已經完全擺脫了隋書質樸和板刻的面貌。因此,張懷瓘評價褚遂良的書法時說:「(褚遂良)真書甚得其媚趣,若瑤台青璅,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增華綽約,歐、虞謝之。」朱關田先生也評價說:「有唐楷書始有門戶可尋,且其書瘦潤華逸,剛柔相濟,遂使魏晉流風一變而盡。」褚遂良自然也就成為唐楷法度臻於獨立、完備的創造者,為盡顯「盛唐氣象」楷書格局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在【房玄齡碑】中,褚遂良的書法展現出了特有的婉媚多姿,已經定型並進一步走向成熟,成為他書法藝術的標誌性作品。

【房玄齡碑】是為已故丞相所書,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大約五十二三歲,雖然他比房玄齡低一輩,但感情篤深,臨碑作書,充滿了一種情感的沖動,也很少有顧慮,故勢隨情生,法因勢生,節奏極為明快,枯筆由此而生。其書風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橫畫呈現左低右高的俯仰,豎畫的努筆向內凹而呈背勢,隸書似的捺腳依然存在,同時增加了行書用筆,使字勢顯得極為活潑。遒勁秀逸,字勢活潑,收放自如,氣勢開張,可謂褚遂良變法之裏程碑。

【雁塔聖教序】則是為禦制文字所書,深感聖恩,因此下筆較為小心謹慎,筆筆寫來,誌氣平糊、不激不厲的神情,展現了清遠的藝術境界。其作品被形容為「字裏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這種風格既清遠蕭散,又疏瘦勁煉,容夷婉暢,鉛華卓約、靈和勁逸。以中鋒行筆為主,藏鋒與露鋒相結合,但藏鋒的使用更為明顯,如「生」、「乎」、「方」等字。這一特點也被後世用來驗證一些作品是否為褚遂良的真跡。此外,他在橫畫起筆時多使用逆筆,然後提腕波轉而回,僅以毛筆筆鋒處一段與紙面接觸。行筆速度較快,筆畫整體呈兩頭粗若墜石,中段細如鐵線的形態。這些技巧使得褚體不僅突破了傳統唐楷的制約,還營造了形式活潑的書寫美感。

【雁塔聖教序】是褚遂良在筆法和結構上的創新之作。他多采用能夠向外延展拓張的重筆與長筆畫,以此擴寬字的左右取勢範圍。因此,字型結構從歐瘦長嚴整之態變得更加方正開張,有的字形仍可看出隸書正面扁平的結構影響。結字松而不散,體格寬博和諧,筆筆相斷實則筆筆相連,顯得舒展流暢而文雅。

褚遂良作為「唐之廣大教化主」,對薛稷、顏真卿、柳公權、鍾紹京等書法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將【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珍本宋拓】、【褚遂良房玄齡碑梁啟超藏本】精確復制,作為極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饗書友!請註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無限接近原件超精復制品,不是網上通行的嚴重調色的低精度圖片印刷形態!

欲購專業級【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珍本宋拓】、【褚遂良房玄齡碑梁啟超藏本】超清復制件的書友,可點選下面商品卡,品鑒與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