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深度|如何給「暴騎一族」戴上緊箍咒?

2024-09-07健身

近期,單車「騎行熱」迅速升溫。在蜿蜒曲折的郊區公路,或者川流不息的城市道路,經常能看到穿著緊身騎行服、騎著彎把公路單車的潮流「追趕者」。他們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單打獨鬥,快速穿過道路,成為一道「新風景」。

隨著速度越來越快,這些騎行者騎上機動車道、闖燈逆行、追逐競駛,安全隱患增加,交通事故頻發。應該如何管理這些「暴力」騎行者?當前的執法和監管有哪些挑戰?怎樣正確引導騎行圈良性發展?

追求速度、不顧安全,野蠻騎行在蔓延

「我覺得公路不是競逐、不是競速的地方,要選一個安全的場地和場所!」說這話的,是騎友王先生。見到老王時,他剛沿著國道108輔線一路上坡騎行到門頭溝的戒台寺。作為熱門路線,打卡戒台寺是每位北京騎友的「必修課」。

老王今年已經快50歲了,多年來,他不僅保持著規律的騎行,而且將始終安全放在第一位。老王說,自己基本上就是每天騎行20公裏。大家為了健身,有一個小圈子、小團體一塊騎行,這樣樂趣更多。

老王一直強調,騎車時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該等紅燈的不要搶行,不要占用機動車道,盡量靠邊來騎。因為公路車跟普通的單車還是不一樣,需要有一些技巧,速度不能太快。速度太快有時候反應來不及,可能就會發生一些事故。

在國道108輔線騎行的愛好者/記者拍攝

在國道108輔線騎行的愛好者/記者拍攝

像老王一樣,沿國道108輔線一路上山,沿途能看到不少騎著公路車的愛好者。上坡時使出最大力氣,下坡時弓著腰減少阻力,才能獲得最大速度。「嗖的」一下,劃過一個大彎,看得人膽戰心驚。

隨著「騎行熱」升溫,「出圈」的騎行者也越來越多,闖紅燈、拼速度,發生了不少事故和悲劇。在河北保定,一名11歲少年跟隨父親及單車隊在雙向公路騎行,不慎摔進對面車道,遭汽車碾軋後身亡;今年4月,在北京戒台寺輔路,趙某騎車從正常行駛的機動車左側超車,騎入對向機動車道,因速度過快,與被超車輛發生事故,趙某摔倒受傷,並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騎行者在國道108輔線快速下坡/記者拍攝

崔先生騎公路車鍛煉有10多年了,他也描述了自己看到的讓人揪心的一幕。「尤其周末,很多人組團的,差不多有個十幾個小夥子,騎得非常快。公共汽車上進站,肯定擋了他路,但他們是不願意減速的,就直接就過去,甚至還有好多闖紅燈的。」崔先生覺得,這種行為就違背了騎行宗旨。肯定是要管一管的,因為太不安全了。

行車記錄儀記錄的騎行事故/來自網絡

騎行者之間發生的碰撞事故/來自網絡

Boskey House主理人、資深單車文化和運動推廣人風月認為,當前騎行圈出現的亂象,更多的是由跟風「入坑」的新人引起。他們缺乏專業知識,只一味追求速度,造成很多隱患。

風月說,現在新人有點太多了,沒有接觸過正規的基礎指導,一味的刷速度、刷賽段,安全意識也比較淡薄。然後也有一些攀比,這個車貴,這個車就好,拼裝備。跟風的還是會比較多一些,在公共道路上和開放道路做這種拼速度的行駛,確實是不安全的。

風月(粉衣者)正在給團隊強調安全騎行的知識和要求/受訪人提供

風月(粉衣者)帶領夥伴們進行騎行活動/受訪人提供

執法不利、責任缺位,暴騎一族監管難

隱患背後,是法律的盲區與常規監管的缺失。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目前只有針對電動單車有最高15公裏的時速限制,但對於人力單車限速還沒有明確規定。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魏鎮勝解釋說,以前用人騎行,就是一個簡單的代步,所以再怎麽快也快不到哪去。現在出現了騎單車是為了鍛煉身體,需要追求一定的速度。特別是現在技術的革新,好多單車它都是帶檔位的。法律在這個問題上,對我們傳統意義上騎單車的速度確實它沒有規定。

「如果為這一點馬上又去進行調整的話,恐怕社會的矛盾會不斷的去增加。只有達到一定程度,用現有的又無法去解決,才可能啟動到立法層面上。」魏鎮勝說。

道路交通法中有關非機動車行駛的規定/來自網絡

晚高峰五棵松附近,一位騎行者進入機動車右轉道/記者拍攝

盡管法律相對滯後,但針對非機動車其他明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北京交管部門迅速行動,在熱點區域和周末、晚間等騎行活動密集的時段開展專項執法。8月以來,累計現場處罰非機動車追逐競駛行為2000多起。

騎友們都對嚴管「野蠻騎行」表示贊同。一位騎友說,比如像公路車其實速度還是挺快的,而且上機動車道也是非常多,自己支持嚴格管理。因為有些人其實是剛騎車,但是他們只覺得是速度快,就是自己覺得特別厲害。

「會給馬路上的一些共同的使用者造成一些風險,按照法律法規去做,大家都是支持的。在大眾的道路上還是建議大家速度相對均勻,相對比較安全穩妥。」另一位騎友說。

騎行者躲閃不及與機動車發生事故/來自網絡

騎行者與機動車發生事故/來自網絡

同時,由騎行組織或者俱樂部牽頭的集體活動,如果出現事故,組織者最多只在特定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比如有證據證明組織騎行過程中有明顯逆行、超速等過錯。

北京市單車運動協會原會長宋國強表示,騎行組織更要加強管理和自律。他介紹,騎行組織要做一些教育和引導,用一些事故的案例進行宣傳教育,發表文明騎行倡議書,安全騎行倡議書,包括制作一些小影片。作為協會,也搞一些比賽,把追求速度的騎行者從競速這塊分流,讓他們在競賽環境當中,能夠享受騎行的樂趣。

單車社會團體組織愛好者舉辦騎行活動/來自網絡

單車社會團體組織愛好者舉辦騎行活動/來自網絡

疏堵結合、多管齊下,文明騎行並不難

作為一項運動,騎行本身並無過錯,錯的是一部份騎行人「出圈」和「野蠻」的行為。前單車國家隊運動員、現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專業碩士李金松說,參與騎行的人群,首先要在心裏設立一道門檻,對騎行有一份基本的敬畏心。

「行業的服務已經匹配不上群眾的需求了。沒有得到很好的安全教育騎行科普,這個圈子是要有一定門檻的,一些人他不具備身體條件,沒有靈敏度和協排程,他在彎路、在山路裏就會出現很多事故。應該搞一個單車騎行認證,掌握了一定的騎行技能之後,才能去郊外的山野裏面去競技、去騎行。」李金松表示。

教練員給愛好者講解騎行知識/來自網絡

騎行人正在學習安全知識/來自網絡

從監管角度看,交管部門確實面臨執法成本高、無法全天候和全覆蓋等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創新方式,利用資訊化技術,引入誠信體系,用多種手段約束騎行人。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魏鎮勝建議,比如闖紅燈的騎行人,如果要是人臉辨識抓到了,他就在一個大螢幕上,把頭像放在上面,這是一種社會輿論上的一種監督。

執法當中,在密集的地方抓典型,可不可以進一步的通報,比如說通報他們的所在單位進行披露。一年如果同一個人出現相同或類似的違章的行為,處罰系統要進行資訊化聯網,甚至能不能納入到誠信系統裏面去,可以影響你的貸款和找工作等等。

北京交管部門嚴查非機動車違法違規行為/來自網絡

北京交管部門嚴查非機動車違法違規行為/來自網絡

北京鐵刷單車俱樂部創始人、資深騎友孫鍵認為,當前迅速給騎行熱降溫是不現實的,各方要轉變思路,嘗試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的管理方式。

孫鍵強調,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加大疏導,聯合各大單車組織、俱樂部、車店、車協一起,來推廣公益活動,有效的管理和疏導這個騎行文化,還有騎行的紀律,建立由政府引導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體制,去規範騎行是最合適的。

夜晚北京街頭的騎行者/記者拍攝

夜晚北京街頭的騎行者/記者拍攝

當然,我們也要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滿足騎行人的基本運動需求。交通部門要在合適的空間和範圍上,提供更多的、適宜的騎行道路,逐漸將競技性騎行從正常的社會交通中分離。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研究所工程師馮曉玲表示,應該嘗試在一些郊野的道路上,考慮規劃建設一些騎行綠道,讓騎行者能有一個專屬的空間。另外在這些騎行道上,也可以劃分一些快慢的單車道,因為綠道上不僅有追求速度的騎行愛好者,還有一些休閑的愛好者,讓他們各有其道,各行其間,讓出行更安全。

愛好者在北京首條單車專用路騎行/北京市交通委提供

愛好者在北京首條單車專用路騎行/北京市交通委提供

牢記安全、遵章守紀,快樂釋放能兼顧

夜幕降臨,長安街燈光璀璨,新首鋼大橋夜景優美。五顏六色的公路單車、花花綠綠的騎行服,在夜晚的北京格外引人註意。

布藍尼小布騎行俱樂部主理人孫方琳希望,廣大愛好者在跟隨潮流的同時,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用她的話說,叫做「放彼此一個安全」。

孫方琳說,對於騎行而言,它就是一個快樂的運動,不應該脫離快樂這個宗旨。但如果想要競賽的話,我們有競賽的場地,是封閉和安全的。「如果想要日常騎行,我個人覺得騎行的速度還是要有一定的把控,畢竟不是你一個人在路上。放彼此一個安全吧!我們經常說騎行安全人人有責,這個負責的話不單單是對自己,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愛好者在國道108輔線騎行/記者拍攝

愛好者在石景山區新首鋼大橋騎行/來自網絡

騎行者在夜間穿過長安街/來自小紅書app網友發帖

沒有文明守法的騎行,就不可能平安、自在地享受運動。只有理直氣壯地強化監管,多管齊下治理「暴騎一族」,才能讓騎行這種健身方式實作健康、有序、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騎行文化也才能得到更廣泛的社會認同。

騎行愛好者在戒台寺牌樓休息/記者拍攝

教練員向少年兒童講授安全騎行知識/來自網絡

記 者 黃 河 編 輯 王琛琛 主 編 程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