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少年的化學組成與代謝特點
一、體成分
與成人相比:兒童少年體脂比例高,瘦體重相對較低;
青春期:男孩體脂減少,瘦體重增加;女孩相反。
二、運動器官的化學組成
1.骨骼
兒童少年:5:5(彈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易彎曲變形)
成年人:3:7
2. 肌肉
結構特點:含水量較多蛋白質、脂肪及無機鹽類較少肌原纖維少;
功能特點:收縮能力弱,耐力差,易疲勞,恢復快。
兒童少年的代謝特點
一、兒童、少年物質代謝的特點
1. 糖代謝
肌糖原含量低,糖解作用酶活性低 (特別是PFK),糖解作用能力低於成人,且年齡越小差別越明顯。
可氧化的肌糖原含量低,糖的有氧氧化能力低。
(1)血糖的維持
肝糖原的儲量低,中樞神經系統攝取血糖的比例高,兒童少年維持血糖的能力低,在長時間運動時,年齡越小越容易發生低血糖現象,年齡較小的兒童不宜進行長時間的耐力運動。
(2)兒童青少年糖需要量
4~7歲,糖需要量280~300g/d
8~13歲,糖需要量350~370g/d
14~17歲,糖需要量450~470g/d
2.脂類代謝
是構膜的主要物質,對神經系統更為重要,脂肪需求量的年齡變化:
5~6歲,需脂肪量2.5(g·kg-1·d-1)
10~11歲,需脂肪量1.5(g·kg-1·d-1)
16~18歲,需脂肪量1.0(g·kg-1·d-1)
脂肪過多→肥胖→血脂升高。
兒童少年運動時脂類代謝的特點:
脂肪動員與肌肉氧化脂肪酸的能力高於成人。在運動中,兒童少年更多地依靠脂肪酸氧化來供能,從而可以補償運動過程中糖解作用能力的降低,維持適當的血糖濃度,對維持兒童少年的耐力性運動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有效防止肥胖的發生,提高身體素質,有利於身心健康。
3.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組織主要物質。
蛋白質占人體幹重百分比: 蛋白質45%,其它55%。
蛋白質占細胞幹重百分比:蛋白質80%,其它20%。
正氮平衡:蛋白質的合成大於分解 。
蛋白質需求的年齡變化
6個月:2.0~4.0(g/kg)
4~7歲:4.0~6.0(g/kg)
8~12歲:3.0(g/kg)
12~15歲:2.25(g/kg)
成人:1.0~1.5(g/kg)
攝入不足會導致發育遲緩。
4. 水鹽代謝
因此,兒童少年在運動時排汗量比成人低,故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運動,常因散熱慢而發生中暑。
(1)兒童少年與成人體內水的含量(占體重百分比)
兒童:65%
成人:60%
(2)兒童少年需水量年齡變化(g·kg-1·d-1)
6歲:需水量100~110(g·kg-1·d-1)
14歲:需水量70~804(g·kg-1·d-1)
18歲:需水量0~50(g·kg-1·d-1)
在運動後應及時補水,以免造成累積性脫水,影響運動能力。水代謝的神經調節不完善。
(3)酸堿平衡
血液中堿儲備低,耐酸能力差,因此,兒童少年的耐酸能力是限制其運動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能量代謝特點
1. 無氧代謝
兒童少年骨骼肌中能源物質的含量和動用量與成人的對比關系
故兒童少年ATP-CP系統供能能力較成人低。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註意調整好運動強度,以保證運動量的完成。
2.有氧代謝
兒童少年有氧代謝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但女孩的耐力始終低於男孩。
a、VO2max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但肌糖原儲備量少,所以兒童的耐力相對較差
b、Hb值低於成人,影響了氧的運輸能力。
3.運動對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能力的影響
合理的運動訓練可以提高兒童少年的有氧和無氧代謝的能力。
但是,其有氧代謝能力的可訓性與機體的生長發育程度有關。
所以,兒童不宜過早的進行大強度的耐力訓練,而要根據其生理生化特征,合理安排運動訓練。
科學安排兒童少年體育教學與業余訓練的生化依據
一、體育教學和訓練原則的生化依據
科學訓練:超負荷原則,全面訓練原則,專門性原則,可逆性原則。
二、合理選擇運動專案的生化依據
不宜過多地采用耐力性、力量性練習,特別要避免單調、靜止的力量練習。
有氧代謝的低負荷、多次重復(12-15次)的力量訓練對兒童少年的身體機能有益無害。
三、適宜運動負荷的生物化學分析
1、運動負荷和強度
1.註意根據專案特點選擇最適宜的運動持續時間;
2.同一時間的運動註意強度的掌握,使機體出現最明顯的超量恢復。
2、休息時間
休息間歇的長短取決於能源物質的恢復速度。
兒童少年運動後磷酸原的恢復和乳酸的消除速度比成人快。
適當縮短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增加運動密度來提高運動負荷。距離或時間應比成人短一些。
四、合理安排訓練內容的生化分析
三組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方案
運動員經過3個月訓練後身體機能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但第1組除了無氧代謝能力增加外,有氧代謝能力也較其余兩組有明顯改善。
運動訓練的負荷相同時,訓練內容的安排順序不同也會影響訓練效果。
從生物化學觀點來看,首先應進行速度練習,最後進行耐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