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揭秘華夏美食文化,【三餐四季】以小餐桌彰顯大智慧

2024-06-25美食
中華美食文化歷經悠悠千年,其獨有的地域性和多樣性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為很多人心底難以磨滅的「最強鄉音」。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商務部聯合攝制、央視綜合頻道制作的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節目【三餐四季】於6月23日20:00檔登陸央視綜合頻道,央影片APP同步播出。本期節目走進古城貴陽、遵義,由撒貝寧和孟盛楠、王嘉寧和王耀慶分別組成尋味團,遊走在市井長巷,感受那些蘊藏在美食中的情感交織與文化共鳴。盡管很多美食已經演變成更具時代氣息的模樣,但那些食物背後的煙火故事,依然閃耀著中華文化最悠久的氣質與智慧。
美食不僅是一種文化,更蘊含著人們對生活、對家鄉美食文化的態度。從貴陽到遵義,一日三餐,人間煙火,每一種美食的名字,都裝滿幸福的味道:諧音「常吃常旺」的腸旺面,是貴陽人一天好兆頭的開始。透過油炸將食材黏在一起的「戀愛豆腐果」是人們對愛情的美好憧憬。當然還有代表著把春天一口吃進肚子裏的「絲娃娃」,預示著世間萬物的欣欣向榮。
【漢書·酈食其傳】中曾提到「民以食為天」,從節目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美食帶給我們味蕾的沖擊,還能體會到美食中濃縮的人們情感溫度。那些煎炒烹炸都變成人們對幸福生活的一種向往,流淌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而節目透過溯源美食承載的人文內涵,不僅能夠讓人們更深切感受中華美食文化的美好與溫暖,也加深了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當然美食裏的智慧不僅僅存在於名字裏,東方美味裏流傳更多的還有祖先不屈不撓的精神,敬畏自然的初心和無比堅韌的生命力。
古時的貴州自然環境惡劣,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吃」變成了祖先們傾註最多智慧的一種方法,抵禦寒濕的「熱辣滾燙」成為貴州美食的標誌。節目中我們看到,藥食同源的折耳根是貴州人的「本命菜」,從油炸、涼拌到泡水,折耳根的吃法被透徹挖掘。因為自古缺鹽,聰慧的貴州先民便想到了一種迂回的辦法——以「酸」代「鹽」,於是紅酸湯應運而生。還有能除濕禦寒的火鍋,溫補暖心的羊肉粉,平衡酸堿的豆花面……
【三餐四季】展示給我們的美食,不再只是用來簡簡單單的果腹,更表達了人們依時而變的智慧靈動。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升起煙火,努力生活,構建文明,頑強把握著生命的延續。節目用品嘗「中國味道」的方式講述了「中國精神」,絲滑地讓美食文化從一場「視覺盛宴」昇華成了「精神盛宴」。
對一道美食的品鑒,不僅僅是要「食其味,知其史」,更重要的是「會其意」,更包含生命體驗以及文化傳承。透過節目裏的這些平凡的人間故事,讓觀眾真實感受到美食中流淌的情愫,形成了完美的精神共振,進而洞見了美食文化背後對生活的期待,對幸福的向往。這些和諧願景、情感傳承共同凝聚成集體的民族情懷,讓美味擁有了更濃厚的「時代氣度」。
作者:王彥
文:王彥圖: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提供編輯:姜方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