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走進齊魯大地【三餐四季】尋找最地道家常菜

2024-07-20美食

人傑地靈、文脈綿長,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千百年來,美食作為獨特的文化名片,一直在齊魯大地上熠熠閃光。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商務部聯合攝制、央視綜合頻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節目【三餐四季】山東篇,將於7月21日20:00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央影片APP同步上線。本期節目,撒貝寧和徐海喬、馮碩和李若彤組成的兩組尋味團分赴山東濟南和煙台,走進八大菜系之一魯菜的發源地,品嘗「一年四季各有味,不同風景各有情」的山東美食。樸實的菜名,厚重的文化,斑斕的民俗,濃濃的親情,都融進一道道美味中。這些美食,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超群的烹飪技藝,反映著齊魯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更凝聚著濃濃的「家常味」。

「甜沫」不甜一碗只賣一塊錢

居中國四大菜系之首的魯菜歷史悠久,雛形於夏、商、周三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深受儒家文化與中原傳統飲食思想的影響,由此形成了技藝精湛、選料應時、調味適中、平糊養生等特點。和其他菜系不同,看似樸實的魯菜對烹飪技術要求極高。在本期節目中,每一道美食的背後似乎都展示著烹飪者的「深藏不露」。

在濟南,一個油旋,一碗甜沫,一個饃饃,都要經過數次的捶打揉捏才能凝結成最後的美味。新鮮海魚加上澱粉勾芡、 雞蛋飛花,搭配各種時令海鮮。澆在經過揉、搓、拉、摔的面條上,「蓬萊小面」海味盡現,是煙台當地人早餐的首選。拔絲地瓜講究火候,蔥燒海參要註滿高湯,把子肉要肥瘦均勻,一道道看似簡單的菜肴卻滿滿都是「技術感」。

最值得一提的是,制作雖繁復,這些佳肴的價格卻低的讓人咋舌,「不甜」的甜沫只賣一塊錢一碗,鮮味十足的蓬萊小面只賣五塊錢一份,對於幾十年不漲價的老板來說,這些美食不僅僅能用來果腹,更是他們盡最大努力給與每個人的、最溫暖的人間美好。

從「官府」到「家常」配菜大蔥也不「尋常」

作為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魯菜代表著北菜的繁盛。雖然當年曾是「官府菜」,但經過千百年的改良,親民和大眾化成為了魯菜的精髓。如今的魯菜成為了老百姓吃的最多、最常見的菜。

在本期節目中,每一道美食都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糖醋鯉魚,黃燜雞,拔絲地瓜,疙瘩湯……,當然還有白白胖胖的饅頭,鮮香四溢的鮁魚水餃。如果說以往的美食還讓大家感到「新奇」,那麽魯菜就讓大家真正感覺到什麽叫「親切」了。

因為太過「親民」,做菜的過程儼然成為一堂「烹飪課」:海參如何清洗,什麽樣的鮁魚適合做肉餡,糖醋鯉魚如何能炸到酥脆可口。連最常見的配菜大蔥都會教你如何精細的分成段蔥,大蔥段和馬蹄蔥。

這些家常便飯存在於每個人的記憶裏,在煎炒烹炸中,最樸素的人間煙火和美麗鄉愁蕩漾而出。難怪作為山東本地人的徐海喬在吃到最地道的把子肉時,也不禁慨嘆出一句「是我小時候的味道」。

「雞打頭,魚殺尾」上菜也要有「規矩」

看似豪放熱情的山東人,其實都有著最細膩的情感和最嚴謹的「禮節」。在本期【三餐四季】山東篇中,尋味團參加了兩次家宴,真切體會到了那些蘊含在美食裏的文化底蘊和人間真情。

在濟南,尋味團來到徐海喬的家,和徐海喬的媽媽一起包著餃子,回憶美好往事。陽光濃淡相宜,微風在院子裏遊蕩,處處都是家的味道。在徐海喬看來,這將是他以後回憶裏最幸福的畫面。在煙台,烹飪大師權福健也為尋味團準備了一桌家宴,還傳授大家包美味鮁魚餃子的「獨家秘訣」。山東作為禮儀之邦,自古就是靈秀文藝之地,家宴上的禮節自是不可缺少。比如菜品必須要雙數的, 上菜順序一定是「雞打頭,魚殺尾」,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吃餃子過程中, 要說一些吉利話,比如吃餃子破了不能說「破了」,要說「掙了」……

在「彬彬有禮」中,品嘗著美食,感受著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幸福的味道。在民風淳樸,思想飛揚的齊魯大地,美食傳承著世間百味,也傳遞著文化和情感。7月21日20:00檔釘選央視綜合頻道、央影片APP,走進【三餐四季】山東篇,感受美食之鄉最濃郁的人間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