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含任何推廣,僅分享真實生活體驗。
大家知道現在外面請朋友喝杯咖啡,能有多便宜嗎?
我知道。
宜家7塊9兩杯,還無限續杯。
所以午後的餐廳裏坐滿了人,仿佛共謀一場消費降級的狂歡。
我認識個朋友,家裏有礦的那種。
從小就被各種物質滿足,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早年被家裏送到國外讀書,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買買。
而且,她買東西有兩個特點,一是熱衷追大牌新品,二是喜歡量販。之前買次去英國,成箱地買施華洛世奇帶回國,雖說人造水晶一件幾百到幾千不算太貴,但也架不住量多啊…
就是這麽有錢且愛花錢的朋友,前兩天教育了下我的消費觀。
事情的開始是倆人沒話找話,我順嘴誇她頭發柔順,她說人到40,被誇發量比誇職場風光。
然後我隨口一問用的什麽洗發水,她聽完眼神一亮,神秘地跟我說你不知道,自己現在正在被國貨陶冶。
前一段花西子眉筆事件後一堆國貨崛起,稱霸所有直播間,她用的洗發水就是在直播間買的,深灰色塑膠瓶、去頭屑專利的老牌國貨,名字忘了叫什麽,只記得是70塊直接懟3瓶的那一種。
買的時候純粹帶著一股愛的沖動,抱著支持國貨的念頭反正不貴,但用完後功效神奇,一頭秀發烏黑柔順真沒有頭屑。
不像以前自己用的科顏氏,一瓶洗發水要200多塊,再加護發素一套大幾百,香氛不錯但用完白雪飄的啊,當年沒覺得這錢花得冤,
但如今洗發水實作了國貨突破,給她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
護膚品隨後進行了一輪叠代。以前她信仰的是價格要貴,一方面自己有錢,另一方面也因為有錢,計較一分錢一分貨,老娘這麽努力,還不能在自己身上多砸點錢嗎?
一萬多塊蔻家的全套,三四千塊小小一瓶的魚籽精華,比吃魚子醬還貴;新晉網紅款黑白繃帶三千多塊,一瓶一瓶往臉上招呼…
實際效果也不能說沒有,只是未必有我們花錢的時候想得那麽完美。 有的第一次用容光煥發如初戀,用上兩次就成了中年婚姻,雞肋且寡淡無味。
現在統統換成國貨。玻色因面霜1000塊五瓶,精華299兩瓶,富含大馬士革玫瑰精油,還送兩盒面膜…
買起來毫無壓力,用起來也不心疼。最重要的是效果不差,因為便宜,塗脖子塗手,做到了玻色因全身保養無盲區。
護膚品之後就開始研究衣櫃、包包…
中產一旦消費降級,就會發現過去的奢侈生活,交了多少智商稅。
香奶奶六七萬一只,用了一個月五金就磨掉了色。一開始還以為買到的是假貨,跑到小紅書上查詢如何辨別真偽,結果點開之後上百個吐槽貼,說因為五金用的印度黃銅,不掉色的不是真貨…
D家小羊皮柔軟一碰就破,P家貝殼超大號會鼓包,最誇張的是MIU家這個經常被人當成奢侈品的潮牌,次次和品質擦肩而過…
設計也非常讓人驚嘆,尺寸小的甚至容不下一根包帶,不具備任何實用性,作用只是個裝飾,標註出一個人的生活底價而已。
一次次都消費沖動,換回來一個個無用的閑置品,在十年的時間裏排隊破滅,成了對中產生活的嘲諷。
中產女性之前有個夢想叫「實作lamer的自由」。之前每次去美國,旅團裏總有人成套成套地帶貨,一瓶2000多的面霜買起來毫不手軟,錢像大風刮來的一樣…
沒見過世面的我,看得大為震撼,當時我不知道,再貴的護膚品用上兩次,也都成了安慰劑。因為被用力雞過的皮膚,也有倦怠期…
中產的心態一旦變化,消費降級的快樂就完全停不下來——
十年前坐辦公室,羨慕的是金融街人均手捧一杯星巴克,現在成了自由職業,和坐擁七八套房產的芳鄰,愉快地喝著八塊八的庫迪咖啡…
我們這一代人,最厲害的就是能屈能伸。
一夜6000多安曼能住得了,100塊的青年旅社一樣睡得著。之前全家去普吉,選得都是COMO泳池別墅,有一次因為夜航直飛,淩晨到怕小孩撐不住,在機場邊隨便找了個小度假村,四五百塊一晚,泳池大房間,檸檬椰子樹,哇,走一步掃出一小片驚喜——
幾百米外是不要錢的國家公園,周圍當地人小食店,20塊錢一條碩大的烤魚,幾十塊一份地道的冬陰功湯,椰汁飯免費管夠…
人間煙火氣,簡直不要太香。
朋友說,自己十幾歲時讀過一本書叫【 class】,是她社會和消費分層的啟蒙讀物,裏面有一段話到現在還記得——
當你把手插到口袋裏面,只有你自己能感受到兜兜裏面皮毛的軟和絲綢的絲滑,獨自享受這一份愜意的時候,才叫真正的格調。
直到40歲消費降級之後才明白了這句話的真諦:我管別人怎麽看呢,老娘要的就是取悅自己。
至此,中產不僅完成了消費的降級,還解決了消費降級的心理自洽。 最近連網紅都去海底撈去蹦迪: 不是夜店去不起,而是海底撈更有性價比。
教育小孩也是一樣,有錢的時候馬術高爾夫,帶娃全世界遛彎去英美過寒暑假,沒錢了可以足球+跑步,後者連球都不用買,只要肯動腿就行…
中產在經濟下滑的過程中完成了消費的降級,以及消費降級後的自洽——
幹嘛要裝給別人看?
那些出自那種低劣虛榮心的自我陶冶,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到這個年紀就得活明白,如果你覺得這些東西對你好,就要拋開一切虛榮心。
有人放著香港和倫敦的房子不住,和爹媽擠在老破小社區兩套疊拼裏,為物業費六毛一平、每天被各種投餵而沾沾自喜…
有人衣帽間裏塞滿了各種大牌但如今穿的都是直播貨,看見SKP名品店裏掃貨如掃白菜的新一代韭菜,只會微微地一笑而過…
也有人全身心享受著國貨之光,徹底從心底甩掉了對大牌那些年的盲目崇拜…
有錢沒錢都不用裝了,可能就是經濟下行帶給中產最大的收獲。
教育也是一樣的消費邏輯:讀公立不屯學區房了,走國際路線拒交智商稅了。
之前有人拿數百萬就給孩子搞學區房搞關系,想爭取進牛小的機會,費盡心機把娃送進去了又怎樣?只是讓自己學到:
中三之所以能進海澱六小強,不是學校足夠牛逼,而是中三選拔出來的爹媽超人般努力;
還有爹媽花一百多萬送小孩進國際化學校,小學畢業英文都不太會將,當年這種學校風生水起,如今理念說得不管有高大上,被坑多年已經百煉成鋼的爹媽再也不買賬了…
我勸退過不少朋友,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要註意家庭財務分配,不要一味砸教育。如今他們有錢做養老規劃,還能給小孩托底,不知道有多香…
中產消費降級,帶著一種千帆過盡的雲淡風輕,只要不端不裝,這日子就能好好過下去。
-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