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隱藏的江南早餐之城,吃碳水有多少種花樣?

2023-12-05美食

隱藏的江南早餐之城

有多少種開啟方式?

南京,一座六朝古都,一個民國風濃厚的地方,一座所有的鴨子都逃不出的地方,一座槳聲燈影秦淮河的熱門旅遊地方……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南京還是南方中吃得最北方的城市,早餐裏你 既能吃到豪橫的碳水和肉類,也能喝到甜甜鹹鹹的湯類。這座古城能把米食和面食做出紛繁的花樣,許多吃食更是有千年的歷史底蘊。

「歹吃面」「豁餛飩」 的南京早餐,我們能吃到多少隱藏的味覺狂喜?

▲ 南京老城南,拎著早餐上班的人們。(圖 | 圖蟲·創意)

南京的早餐,

有多少起源自「開封菜」?

南京地處江南水鄉,氣候溫和濕潤,水源豐沛,土地肥沃,是物產豐饒之所。加之六朝以來的文化、經濟的積澱與發展,成為位居「東南之先」、萬商雲集的重鎮。南京被稱為「吃得最北方的南方」,也是南征北戰之地。餐飲風俗多元。所以, 南京早餐有大量北方元素,不斷整合著南風北俗,海納百川融會大江南北的風物 ,並形成自己獨特的早餐文化。

▲ 南京城,不僅能看到古典和現代共生,也能嘗到南北美食的融會。(圖 | 圖蟲·創意)

小籠包or牛肉包?皮薄餡大才是硬道理

在南京,小籠包口味微甜、湯汁濃郁、皮薄餡大。每天早上,熱鬧的居民區樓下、菜市場裏面,包子店裏都人頭攢動。蟹黃包分量十足,每一個包子的大塊兒內餡裏都能吃到蟹肉,滿滿的鮮甜。實際上,這種包子 最早起源於北宋開封的灌湯包。

北宋靖康之變後,開封小籠包也隨著南宋南遷。宋代周密的【武林舊事】中,就有 「灌漿包子」 ;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酒肆」篇,也有 「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

▲ 南京大松湯包就是典型的北派湯包,比較接近開封灌湯包的工藝。(圖 | 圖蟲·創意)

而南京的小籠包,又因地制宜,發展出了鮮肉小籠包、菊葉小籠包。鮮肉小籠包褶子整齊,白白胖胖,一口咬開, 皮薄不爛,湯汁甘甜滾燙, 讓早餐帶上了晨光的溫度。

菊葉小籠包算是南京獨一份的地域創新。在傳統湯包的基礎上, 加入夏季時鮮野菜菊花腦,清爽去火, 吃得嘴裏惠風和暢,早晨也天朗氣清起來。

另外,不帶灌湯的素包和清真包,也是南京包子的另外兩大頭牌,菜包鮮亮,牛肉包香而不膩。綠柳居的素菜包,號稱南京最好吃的包子,誇張到有的人會直接提著鍋來買。青菜用南京特色「矮腳黃」,調餡則加了麻油,沁入蒸熟的包子皮,香透了南京的早晨。

▲ 南京雞鳴湯包,肚臍眼朝下,倒過來蒸是最大特點。(圖 | 圖蟲·創意)

牛肉鍋貼的「鍋氣」,喚醒金黃酥脆的清早

南京的老城南人特別偏愛牛肉鍋貼。尤其是草橋牛肉鍋貼,出自老一輩師傅手藝,味道足夠正宗。鍋貼這道碳水代表,也是起源於開封。 在【開封飲食誌】和【開封市誌】中都有記載,在北宋東京(今天的開封),有一種食品叫「煎角」 ,一個「煎」字細致刻畫了鍋貼的核心工藝。

草橋牛肉鍋貼,當地人一吃就是很多年。 香脆的外皮,爆汁的內餡,尤其是鍋貼底部,那點睛的焦香 ,一口咬下去,鍋氣一上來,整個人都清醒了。

而李記鍋貼, 餡裏加了牛蹄筋煮的高湯,膠原蛋白滿滿。 牛蹄筋加持下口感更是驚艷,牛肉和湯汁的在嘴裏雙重迸發,讓「爆汁」也有了層次感。

▲ 南京牛肉鍋貼,咬上一口會爆汁。(圖 | 圖蟲·創意)

創始於1922年的「蔣有記」,鍋貼面皮與前兩家不同,是玉米面做的,與東北的玉米面鍋貼有異曲同工之妙。蔣有記的玉米面鍋貼, 天生內建酥脆的金黃外殼,外酥內軟不粘牙 ,讓爆汁有了「百戰穿金甲」的視覺美感。

在鍋氣喧騰的老店早晨,鍋貼的必要元素,不只有牛肉餡、面皮、菜籽油,還有 蘸鍋貼的香醋和煎鍋貼的淺口大鐵鍋 ,它們共同構成了南京鍋貼的「早餐風情畫」。

▲ 淺口大鐵鍋裏,金黃焦脆的牛肉鍋貼。(圖 | 視覺中國)

泡泡餛飩vs.鴨血餛飩,哪一款是你的菜?

在南京人心中,雞汁餛飩、柴火餛飩等大餛飩,撐起了腹中空空亟需碳水加持的早晨。而辣油小餛飩吃的則是安逸與從容,其 精華不在肉餡多少,而在餛飩皮和辣油、湯汁。

「阿要辣油啊」是早餐餛飩鋪裏的高頻詞,辣油可以自己隨便放。一口餛飩一口湯,渾身通透舒爽。在當地人心中,不放辣油,早餐吃得都不到位。

▲ 南京人鐘愛的雞湯餛飩。(圖 | 視覺中國)

南京人鐘愛的餛飩,也起源自北宋開封。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碁子,餛飩店。及有素分茶。如寺院齋食也。」 看來,北宋的餛飩吃得挺素,到了物產豐饒的南京,開始豪橫起來。

南京的早餐餛飩,流派多到數不清。外人看似暗黑料理的鴨血餛飩, 在餛飩湯裏浮著大塊鴨血,兼有毛血旺的豪放和鴨血粉絲湯的清爽。 餛飩也可以如此厚實,緊致的肉餡,和彈牙的鴨血,口口都是雙重大滿足。

而名字頗年輕化的泡泡餛飩,實際南京人都吃30多年了。 一枚枚膨起的、鼓鼓的餛飩,像輕盈的雲朵, 給人以視覺美感。制作工藝就在於老師傅能把餛飩皮和肉餡中間留空。吃上一口餛飩皮用嘴一抿就破,堪比精肉版的「雲朵泡芙」。

▲ 吹彈可破的泡泡餛飩。(圖 | 圖蟲·創意)

萬物皆可早餐的南京,

無死角溫潤早起人的胃

吃過了小籠包、鍋貼、餛飩,你感覺金陵六朝風韻穿越到開封東京夢華?實際上,南京早餐還有相當一部份,還是帶有濃厚的江南色彩。在豐饒物產加持下, 南京早餐的豐富豐富多元,超乎你的想象。

▲ 在南京,寶藏早餐小店往往在某個巷子的轉角。(圖 | 圖蟲·創意)

烏飯可包萬物,「糯嘰嘰」與「嘎嘣脆」的舌尖交響

南京人早餐喜歡吃「烏飯」,類似於上海的飯團, 南京人卻是用烏米做的飯團。 烏米飯又稱「青精飯」,源於唐代,杜甫在【贈李白】中說,「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植物染料來源於烏飯樹,烏飯樹又名南燭、烏撚子。用樹葉粉碎提煉汁液,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也記載了此類做法。四五月份嫩葉上市,烏飯人氣最旺的時候。

老油條、鹹蛋黃按碎,包在烏飯裏。酸豇豆、鹹菜等按照客人喜好加。包飯加油條,烏飯軟糯彈牙。 老油條炸得酥脆,酸豇豆和鹹菜是烏飯裏的不可或缺的味覺密碼。 南京人早點吃堂食,一般來碗烏米飯配豆腐腦。

▲ 南京人的烏米飯團,能包得下任何好吃的東西。(圖 | 視覺中國)

流量擔當鴨血粉絲湯,其實還有前身?

在鴨血粉絲湯成為南京頂流之前,鴨血湯才是早餐流量擔當。基本就是路邊攤子。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 鎮江人在鴨血湯中加入了粉絲,開創了鴨血粉絲湯這種吃法。

南京鴨血粉絲湯哪家最好吃,多半人家會跟你說「我家樓下那家」「校門口那家」「巷子裏那家」。老南京吃鴨血粉絲湯,有一個重要標準: 這家辣油香不香?如果想要吃到加倍的快樂,鴨肝雙份 ,多放香菜,澆辣油。

▲ 南京人吃鴨血粉絲湯,鴨肝雙份,快樂加倍。(圖 | 圖蟲·創意)

南當地人常打卡的小店,當屬紅廟的小潘記,附近記年輕人都是吃這家鴨血粉絲湯長大的,多年以來湯底始終是不變的老味道;來鳳小區裏的葉新小吃,湯呈乳白色,味道醇厚,鴨胗鴨腸量足,還能加鍋巴,給溫潤的湯底多了一絲恩正(硬錚)的口感。

南京早餐的甜,有一點點粘,有一點點綿

南京的九月,是桂花味的。而在九月城南的老店,桂花會落進酒釀元宵的碗裏。在名為「藍老大」的糖粥藕店裏, 酒釀赤豆元宵,赤白軟糯、金桂飄香。

▲ 酒釀赤豆元宵,紅紅白白糯嘰嘰。(圖 | 圖蟲·創意)

糯米、藕粉、湯圓是「三重粘膩」打底; 紅糖、酒釀提供兩種維度的甜蜜;煮得糯爛的赤豆,和金色的桂花碎,則是豆香與花香的「珠聯璧合」 ,構建出味覺前調與後調,南京的秋日早晨,真好!

而糖芋苗,則是大塊的芋頭煮得粉爛,調入藕粉或菱角粉,讓湯底濃稠柔滑。 蒸熟的芋艿粉、糯、沙。 一碗晶瑩剔透的暗紅色,隱隱透著芋頭塊的白,視覺上恰似一枚超大的石榴果肉。

為了追求面面的口感,糖芋苗裏的芋頭基本選用山東、浙江出產的。 食客們愛吃芋頭勝過喝碗裏的甜湯,一勺一勺停不下來。 穿透芋艿的甜,也擊穿了人們的味覺防線。

▲ 糖芋苗的甜,讓人一勺一勺停不下來。(圖 | 視覺中國)

如果要選出南京早餐的甜點頭牌,糖粥藕當仁不讓。 藕洗後曬幹,掐頭去尾只取中段灌入糯米,清水煮上四五個小時, 工序復雜。糖粥藕選用南京郊區的深水藕,搭配糯米粥底無敵粉糯。

銅鍋煮的糯米藕,撈起半塊,用銅刀切片,鋪在碗底; 再蓋上熱乎乎、黏稠稠的紅糖粥。吃的時候用勺背把碗底的藕壓碎, 和粥一起㧟到嘴裏,綿甜桂香裏,品味著藕斷絲連在舌尖纏繞,這是晨光的羈絆呀!

▲ 糯米藕等待被撈起切片。(圖 | 圖蟲·創意)

「面條之城」南京,

吃起面條有N種花樣!

都說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離開南京,可是據不完全統計, 南京面館大概6000多家,是鴨子鋪的三倍,被網友戲稱為「面條之城」。 那麽在南京,面條有多少種開啟方式呢?

▲ 南京的面條,一樣可以潑辣粗獷。(圖 | 視覺中國)

在南京,沒有什麽是一碗皮肚面解決不了的

在南京,有「上午老鹵面,下午小煮面」的說法。小煮面,南京人稱之為皮肚面。大碗皮肚面,皮肚是主角, 挑剔的老南京人對於一碗面裏的皮肚,相當看重。

白花花的肉皮,經過煮、曬、炸、泡,變成了金黃色。一口下去, 皮肚吸滿的湯汁迸發而出,口感剛中帶柔、緊實爽脆。 面條分為細直的水面,另外就是面條彎曲、略粗的手搟面。但都必須要「恩正」(硬錚),俗稱「面要嗆」。

獨柄鐵鍋舀一瓢高湯,金黃的皮肚、鮮嫩的豬肝、細長的肉絲,再配以青菜,黑木耳,溏心蛋。 另一口鍋裏的面熟了,撈到鐵鍋裏,臉盆般碩大的瓷碗,嘩啦啦連湯帶面倒進去 。一碗皮肚面便端上來了。

▲ 皮肚面,主打一個配菜豐富。(圖 | 圖蟲·創意)

辣油是一碗皮肚面的點睛之筆, 最好下面條的時候,就把辣油放進去煮,更入味。 再加一份油渣,完美。

小刀面:人跳面,煮兩遍

創始於清末的劉長興面館,是南京最老的面館 早先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南京人,一般會選擇吃碗面,劉長興小刀面則是頗具南京特色的面條。

小刀面的壓面工藝,傳統上采用「人工跳面法」(現在多是機器面):先將揉好的面團放粗杠下方, 粗杠一端固定,一個夥計坐在另一端,不斷將粗杠擡起下壓, 把面團壓緊壓實後,再壓成薄薄的面皮。最後疊起面皮,手工切成面條。

▲ 魚湯小刀面,也是南京的人氣面條之一。(圖 | 圖蟲·創意)

小刀面的做法有點像過水面條,但卻是煮中間過水。煮面時, 將面條先用開水煮一遍,清水涮一遍過後,再次入鍋煮熟,最後配上各種澆頭的湯汁 ,隨時令變換材料,比如夏季用鱔絲,秋季選蟹黃。

小刀面的面條光滑緊致, 吃起有嚼勁,吃後仍留有滿嘴面香, 澆頭和鹵湯令人回味無窮。

鹹中帶甜的老鹵面,可以鹵萬物

同樣起源自清末的老鹵面,以 包羅萬象的老鹵 ,在南京早餐版圖自有一方天地。

老鹵面的鹵子,就是面的湯頭,鹹中帶甜,脂香四溢,卻不是醬油湯那般簡單。在南京, 大碗高湯老鹵嗆面,澆頭在面條上豪橫地鋪了厚厚一層 ,吃得就是大滿足。

▲ 老鹵面的湯頭,鹹中帶甜,脂香四溢。(圖 | 圖蟲·創意)

老鹵的 湯色濃厚,舀起來卻要清透;澆頭不同,各成一派。 南京人早餐人各有所好:小排面、熏魚面、肥腸面、大肉面、扣肉面……實際都是老鹵面的範疇。

尤其是大肉面,紮實的大肉,肥瘦分明,口感緊致, 是早餐的碗中「能量場」,大肉一口,一天能量滿滿。

六朝古都的南京,早餐豐富而不奢靡;精致裏透著豪橫。她豐饒的地方物產,更襯托出民間生活的厚樸。 古道厚味的生活傳統,與快節奏的城市性格, 碰撞出來的,不僅僅是吃得最北方的南方,也是中國人的煙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