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塌餅俠」的春日滋味

2024-04-06美食
寶山區羅店古鎮,穿過長長的巷弄,草頭塌餅的清新香氣驟然浮現。
街邊老宅窗邊探出一聲親切的問詢:「你是要找古鎮吳阿姨嗎?」80後小夥陳葉鋒身著棕咖色外套,搭配牛仔褲。只見他邊說話,手中的活兒也未放下。少量油水的高溫烘烤下,一只只包裹著肉餡的草頭塌餅變得圓潤可愛,表皮也泛起誘人的金黃色澤。
頭腦靈活、幹活麻利的陳葉鋒,在社交媒體上自封為「塌餅俠」。「古鎮吳阿姨」,正是他以母親之名為草頭塌餅定下的店名,如今已順利註冊商標。
清明時節,草長鶯飛。踏青之余,咬春是免不了的習俗。滬上寶山、嘉定等地,時令餐桌必有一道草頭塌餅。它有時是正餐的「配角」,有時則在下午茶環節招待來客。
籌謀開店時,「塌餅俠」一度糾結,草頭塌餅本地老人幾乎都會做,小店的競爭力從哪裏來?出乎意料的是,這款堅持復刻「母親味道」的草頭塌餅,以紮實用料、實惠價格,收獲了不少擁躉。如今,「塌餅俠」正積極為羅店草頭塌餅申請區級非遺專案,並探索建設冷鏈物流運輸體系,讓這道本地美食不只屬於春天。
尋味記憶
循著叫賣視窗望去,一眼便能望到草頭塌餅的出爐過程。阿姨媽媽們圍坐成一圈,切草頭、拌糯米粉、包餡料,各司其職,宛如一條分工嚴明的流水線。
看著母親、妻子其樂融融地包著草頭塌餅,陳葉鋒不禁聯想起兒時畫面。每年立夏,根據羅店本地習俗,家家戶戶必定要吃一次草頭塌餅。貪玩的孩子們從不會在飯桌上等待美味,而是在竈披間擠成一團,爭相搶著第一口鮮。
吃完立夏的草頭塌餅,春天的最後一波美味也就過去了。這是當地人「過春天」的儀式感。
兒時咬春的鮮活場景,成了「塌餅俠」惦念不忘的舌尖記憶。直至有一回,他前往周邊古鎮遊玩,抱著好奇心品嘗了當地的草頭塌餅,卻與記憶中的味道相去甚遠。「不少鋪子選擇用油鍋煎,雖然節省了近半的出鍋時間,卻也令草頭塌餅多了一分油膩,少了一分春日之鮮。」
本就做餐飲的他心念一動,何不開一家草頭塌餅小吃店?「塌餅俠」是個行動派。短短數月,便迅速談好了鋪面、規劃了開業計劃。
萬事俱備,只欠懂經的老師傅。「塌餅俠」想到了自家姆媽吳阿姨。63歲的吳阿姨積攢了一輩子做塌餅的豐富經驗,如今正愁滿身技藝無處可發揮。一拍即合,「古鎮吳阿姨」草頭塌餅,就此開業。
難忘相遇
開篇順遂,可「塌餅俠」沒想到,開業僅三個月,自家姆媽便動了放棄的念頭。
原來,由於店鋪處於背街小巷,很難從主街客流中獲客。再加上小店尚未積攢起名氣,少有聞名而來的顧客。「塌餅俠」接過吳阿姨遞來的賬本,發現每月營收連房租成本的一半都不到。
「這就是一樁賠本買賣,我們別做了!」心焦的吳阿姨,忍不住勸道。聽聞此話,「塌餅俠」心裏一沈,想了想回復道:「我把外面的店轉讓出去,再給我兩個月,如果真的做不起來就放棄。」「塌餅俠」如今回想,當時真可謂破釜沈舟。
小店的轉機來自數位社交媒體美食博主的推薦。愛挖掘各類古鎮美食的博主們,不知從何打聽到這家開業不久的草頭塌餅小店,主動為其蓋章認證。流量加持,小店的生意肉眼可見地變好,可「塌餅俠」卻更焦慮了。
社交媒體上,小店評價數量持續上漲,其中諸多「差評」引起了他的關註。他焦慮的並非差評數量影響小店生意,而是差評背後對本地美食的認知差異。有一回,他甚至在網上與客人辯了起來。這位客人說,「草頭塌餅應該是糯米皮子草頭餡」。他則緊接著回復,「傳統做法是草頭與糯米和在一起,然後包肉餡」。
有同行說他太較真,「生意好不就行了」。可「塌餅俠」不這麽看,讓更多人吃到傳統羅店草頭塌餅,才是他的開店初衷。
他拒絕了多次商圈夜市的邀請,卻連續兩年主動請纓到羅店鎮花神節現場擺攤,希望打響羅店草頭塌餅的招牌。今年,他的攤位設在最深處,卻絲毫未影響客流,1500只草頭塌餅在3天內銷售一空。
多年堅持,「塌餅俠」遇到過懂他的顧客。一位年輕時遠嫁外地的寶山阿姨返鄉尋根。當老人顫巍巍地走過一片片街區,發現曾經的記憶都隨風消逝後,卻在這家店驚喜找回了兒時記憶。「什麽都變了,什麽也都沒變。」聽著老人嘴裏的嘟囔,「塌餅俠」想等忙完後與老人合影留念。沒想到,等他一回頭,老人已結賬離開。
每一次相遇,每一次認可,都讓「塌餅俠」更堅定將草頭塌餅做成事業。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塌餅俠」的女兒也學會了這門手藝。「就算是給她的未來留條後路,也讓這門手藝延續下去。」
作者:王嘉旖
文:王嘉旖圖:趙立榮編輯:單穎文責任編輯:祝越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