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春天的菜,比肉好吃!

2024-04-08美食
中國人享受春天,從吃開始。
春到人間草木知。樹上花、枝上芽、林間筍,每年都會在春天準時占領我們的餐桌。
吃春天,吃的是那一口鮮味。
筍之味,一言以蔽之,就是鮮。明末清初的文學家、美食家李漁,將筍稱為「至鮮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
新鮮的春筍,扒皮、焯水、切塊,用油煸香,煸到表皮微微褶皺焦黃,下醬油、冰糖收汁出鍋。一口下去,浸出滿口鮮鹹的汁水。
把春筍靈魂發揮極致的,要數腌篤鮮。一塊火腿或鹹肉,大刀切塊的筍,再加上一些冬瓜和百葉結,一股腦放入鍋中,小火咕嘟咕嘟慢燉。冬天裏腌好的鹹肉,碰上當季鮮嫩的春筍,既有冬的遺存,又有春的生發。江浙人形容,這味兒「鮮得掉眉毛」。
吃春天,吃的是那一口野味。
最愛吃野菜的,恐怕要數南京人,他們擁有一套完備的「吃草」體系:苜蓿頭、薺菜頭、馬蘭頭、香椿頭、枸杞頭、豌豆頭、小蒜頭、菊花腦,被稱為「七頭一腦」,還有「水八鮮」「旱八鮮」「金陵十三菜」「金陵三草」等各種組合。
做法幾乎都一樣,或涼拌、或加鹽清炒,或與雞蛋、豆腐煮湯。不需過多調味,素雅淡潔,清清爽爽,正是春天裏該有的味道。
其中個性最張揚的,莫過於香椿,人們歷來對它愛憎分明。清明前後,鄉下的人們帶著長長的勾點,對著香椿的嫩芽輕輕一勾,椿芽便落下枝頭,成為盤中之物。
最常見的做法是香椿炒雞蛋,直白又入味,盛行南北。要素淡一點,可以香椿拌豆腐,被汪曾祺先生評價為豆腐菜品系列中的上上品,「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吃春天,吃的是那一口青味。
江南一帶,將艾草或鼠曲草統稱為「青」。采摘新鮮的艾草,碾壓成汁,揉進面團裏,色如碧玉,再裹上細豆沙、肉末,軟軟糯糯,鹹甜各有滋味。
上海、寧波叫「青團」,杭州叫「清明團子」,溫州叫「清明餅」,金華、衢州一帶叫「清明粿」。江南遊子無論走到哪,只要一看到青團,鄉愁就被勾出來了。
吃春天,最浪漫的,是吃春花。
都說雲南人的春天從吃花開始,芭蕉花炒肉、清炒石榴花、茉莉花炒雞蛋、韭菜炒棠梨花、臘肉炒攀花,樣樣都是清爽美味,顏值頗高。
不光是雲南人「靠花吃花」,北方有蒸槐花、武漢有櫻花餅、洛陽有牡丹餅......在中國各地人的餐桌上,鮮花從未缺席過。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這一農耕時代留下的銘印,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智慧、我們與自然相處的節奏。
歲歲春來,年年春逝。要想嘗得春天的滋味,須趁早,莫待春光老呀。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