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重塑人體「樞紐」,骨科「木匠」不簡單!

2024-08-21健康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骨科徐兵

骨骼,人體的「支架」;關節,人體運動的「樞紐」。 若「支架」出了問題,身體將苦不堪言;「樞紐」受到損傷,疼痛難以忍受。為了疏通樞紐,有這麽一群人,他們玩轉「萬能神器」 ——關節鏡, 拼盡全力只讓病人站起來。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骨關節組的徐兵醫生就是其中的一員。

今天,在「一濟之長」的欄目中,我們就從徐兵的故事裏,走進骨科醫生的群像。

初心

看不得老人忍痛

身處於老成都中心四聖祠邊上的市二醫院算得上一代成都人的 「健康老搭子」 ,在這家醫院骨科科室裏,80%患者都是中老年人,而徐兵已經「修修補補」十多年了。

為什麽紮根骨科?

答案在患者身上。

幫助患者康復訓練

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坐著輪椅來的患者,因為雙側膝關節有嚴重的疾病,「我在輪椅上都坐了8年了」患者沮喪的說。「我當時給他說:您有可以站起來的,也有機會去旅遊的,去西藏也說不定。」徐兵回憶到。

經過骨科團隊經過精心治療後,術後很快患者就在病房裏轉悠鍛煉起來。

一年後,徐醫生在微信收到了患者訊息,是一張患者站在布達拉宮門前的照片。他感嘆: 「看到之前在輪椅上坐了8年的病友自己旅遊去西藏,自己雖然沒去過西藏,但就覺得很值得。」

不過骨科亞專業這麽多,想要真正治好骨病,除了之前廣學雜收各專業技術打基礎外,現在需要深耕「一技之長。」

人無骨則不立,無節則不活。不過,能勇敢選擇手術治療的老人並不多。「我看到過很多老人害怕骨科手術,最終放棄了重新回到正常生活活動的機會。」在采訪中,他告訴筆者: 「如何才能讓老年人接受重獲新生的選擇,要用心,更要敢於突破和創新, 用新技術。」

用心

快速康復用於高齡患者

膝關節表面置換可以重塑人體「樞紐」, 讓老年人退變不能行走的關節重新獲得功能。但是很多老年人對膝關節表面置換有所顧及,一聽說「換關節」,就覺得很恐怖,很痛苦,以為術後要在床上躺很久。

「我們引入了 快速康復理念。 從術前開始就把該理念貫徹到病人管理過程中,術前康復介入,超前鎮痛,多學科會診等」。徐醫生說, 「讓病友在最好的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

所謂的「換關節」,其實就像我們給手機換個屏一樣。以前的屏--軟骨--因為退變而破壞,行走就可能引起行走疼痛,進而出現功能障礙,換個人工的軟骨,人體「樞紐」-關節-又能行動起來了。

「只是換個面子,並不是把所有的骨頭都換了」。徐兵介紹說:「膝、髖關節的置換是很成熟的手術。 我們引入快速康復理念後,病友最快手術當天就能下地行走」。

精心

「檢查鏡」變身治療工具

長期以來, 關節鏡被看作是關節與運動醫學醫生的 「透視眼」 和 「延長手」 ,因為有著微創的先天優勢,通常情況下可以透過不到 0.5 cm 孔道,對關節內軟骨及半月板、韌帶等損傷的情況進行診斷和處理。

「切口、插入、遊走」 透過小小的切口口,徐兵在手術台上遊刃有余、分毫不差地直接將關節鏡放入狹窄的膝關節內,像開了遊戲「全圖視角」一樣,觀察整個關節內壁。

關節清理、半月板修補、髁間窩成形、韌帶重建......關節鏡早就成為針對膝關節疾病的微創「工具」。

「透過微創關節鏡手術將半月板修復,病變滑膜切除,關節內遊離體去除,斷裂的韌帶重建,便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因為創傷小,所以術後康復快。從而減少治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徐兵介紹。

匠心

從關節到全身

作為醫院最常見的科室之一,骨科被很多人打趣:「他們上班,仿佛木匠工匠一起上工。」臨床20余年的徐兵看來,「我們科室醫生除了鐵匠的力氣,木匠的手藝,繡花匠的眼力,還要有發明家的創造力。」

「隨著外科手術越來越微創,我們開始考慮關節鏡作為微創工具能不能用在其他部位呢?」徐兵說道, 「關節鏡在我科已經用於肩關節、髖關節,腕、踝等其他關節。」

除了各種關節疾病以外,非關節疾病也可以透過關節鏡微創操作手段來進行治療, 比如膝關節髕前囊腫、腘窩囊腫,跟骨骨刺等,雖然不存在關節腔,但可透過微創技術建立一個腔隙通道,在關節鏡放大的視野下,刨除不需要的軟組織或骨性結構, 使術中做到更省時、更精準。

「我們已經開展用關節鏡切除某些腫瘤病變」徐兵介紹,「關節鏡微創是以前很大切口做的手術可以經過不足0.5cm的小孔完成,既美觀又安全」。

每月400多例門診,門診日經常要延時半小時到一小時才能下班。每周10多台手術,每個手術日要站8-9小時。

這就是徐兵乃至科室裏不少醫者的日常。

這群用以仁心濟世人,以仁術改變醫療觀念的「工匠」讓筆者感受到骨科醫生的簡單的不平凡。

四川名醫編輯 張力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