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易小平、肖茜聯合研究團隊在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研究中發表成果

2023-12-07健康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放射科易小平副教授和心理衛生中心肖茜副教授聯合團隊,圍繞青少年人格障礙(BPD)這一重大精神疾病,分別在精神科領域頂級期刊【Psychiatry Research】(精神病學研究,IF=11.3),【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歐洲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IF=6.4, 2篇)、【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情感障礙雜誌,IF=6.6,2篇),【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歐洲精神創傷學雜誌,IF=5),以及國際先進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雜誌,IF=4.3)等上面,連續發表7篇高水平文章。上述系列文章透過功能影像研究,分別從腦結構和功能的角度揭示了青少年BPD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的影像表征,為臨床診療新策略制定提供初步實驗室證據。所有研究均由聯合研究團隊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獨立完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均為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

在【Psychiatry Research】(精神病學研究,中科院一區,IF=11.3)雜誌上以論著形式發表題為「Association of white matter microstructural alteration with non-suicidal self-injury behavior and visual working memory in adolesc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中白質微結構改變與非自殺性自傷行為和視覺工作記憶的關聯)的原創性論著。該研究透過彌散張量成像(DTI)技術,發現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患者在皮質邊緣和皮質丘腦回路中的白質顯著微結構改變。這些神經改變與BPD的關鍵特征——非自殺性自傷行為(NSSI)和視覺工作記憶障礙密切相關。本次研究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保留的視覺工作記憶可以減輕這些神經改變介導的青少年BPD患者NSSI行為的影響,為青少年BPD這一重要疾病機制研究乃至治療策略最佳化提供了新的證據。易小平副教授為第一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肖茜副教授為通訊作者,2021級碩士研究生傅彥、2022級碩士研究生王雪瓔和申莉瑩(共同作者)做出重要貢獻。

(論文連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04864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5178123005693)

此外,該研究團隊在2023年度發表的其余6篇系列論文分別發表於【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歐洲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IF=6.4,JCR 1區, 2篇)、【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情感障礙雜誌,IF=6.6,JCR 1區,2篇),【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歐洲精神創傷學雜誌,JCR 1區,IF=5),以及【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精神病學與神經科學雜誌,JCR2區,IF=4.3)。這些論文分別聚焦於青少年BPD患者的腦神經環路結構和功能表征,為深入理解BPD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提供了更全面的視角。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類典型癥狀是人際關系及情感不穩,有顯著沖動和頻繁的自殺、自傷等行為的重要的精神疾病。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可能最有效、甚至唯一可能治愈這類疾病的最重要的「視窗期」。然而,目前青少年BPD的神經心理機制在國際上基本上仍屬空白。鑒於此,在放射科和心理衛生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易小平糊肖茜團隊組成了聯合攻關團隊,在湘雅醫院招募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性別比例均衡的真實世界研究佇列,率先在理解青少年BPD的神經機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為青少年BPD未來的診斷、幹預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室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