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溫病學派創始人張景嶽醫學主張和成就

2024-06-11健康

張景嶽,明代傑出的醫學家,其醫學主張和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以下是對其醫學主張的概括分析,並舉例說明其醫學成就:

一、張景嶽中醫學主張

1、重視真陰真陽:

張景嶽認為陰陽在人體健康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他主張補益真陰元陽,慎用寒涼和攻伐方藥,強調在臨證上常用溫補方劑,以調和陰陽失衡。

2、提出「陽非有余」及「真陰不足」:

根據【黃帝內經】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的理論,張景嶽提出了「陽非有余」和「真陰不足」的論點。他認為人體虛多實少,主張透過補益真陰元陽來糾正這種失衡狀態。

3、凡診病施治,必先審其陰陽:

張景嶽強調在診治疾病時,首先要明確陰陽失調的具體情況。他認為陰陽無謬,治療才能準確有效。

4、重視問診,首創十問歌:

張景嶽在臨證實踐中發現,問診對於了解病情至關重要。他首創了十問歌,明確了問診的內容,使四診合參更加完善。

二、張景嶽醫學成就

1、創立溫補學派:

張景嶽的醫學主張和臨證實踐,使他成為溫補學派的代表人物和實際創始者。他的理論對後世影響深遠,許多醫家都受到他的啟發。

2、著有多部醫學經典著作:

張景嶽一生著有【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景嶽全書】(含【新方八陣】)、【質疑錄】等中醫學經典著作。這些著作詳細闡述了他的醫學主張和實踐經驗,對中醫學術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提出新的治療原則和方劑:

張景嶽在治療上主張溫補腎陽,慎用寒涼與攻伐方藥。他創立了左歸丸、右歸丸等方劑,加強補腎之力,對後世醫家產生了較大影響。

4、在針灸學上的貢獻:

張景嶽不僅精通內科,還擅長針灸學。他創立了以「補淤、虛實、通利」為原則的針灸法,能夠有效地治療多種疾病。此外,他還著有【針灸甲乙經】,是中國針灸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

5、對後世的影響:

張景嶽的醫學主張和成就對後世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理論為中醫臨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對於解決現代醫學中的一些難題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同時,他的著作也為中醫學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三、張景嶽的「陽非有余」論點, 具體來說,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陰陽的平衡性:

張景嶽認為,陰陽在人體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它們之間需要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狀態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關鍵。

2、陽氣的重要性

張景嶽特別強調了陽氣在人體中的主導地位和重要性。他認為,陽氣是生命的原動力,對於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陽氣不能有所偏失,否則就會導致陰陽失衡,引發各種疾病。

3、對「陽有余」的批判:

張景嶽對朱丹溪提出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觀點持批判態度。他認為,這種觀點過於強調了陽氣的亢盛和陰氣的不足,而忽視了陰陽之間的平衡關系。在張景嶽看來,陽氣的亢盛並不一定都是病理狀態,它也可能是人體自身的一種正常反應或調節機制。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陽氣就是多余的,而需要綜合考慮陰陽之間的平衡關系。

4、強調真陰真陽:

張景嶽認為,真陰真陽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兩種物質。真陰是指人體內的陰液和陰精,具有滋養和濡潤的作用;真陽則是指人體內的陽氣和陽精,具有溫煦和推動的作用。真陰真陽之間的相互關系,決定了人體的健康狀況和疾病發展。因此,在治療疾病時,需要重視補益真陰真陽,以恢復陰陽之間的平衡。

5、提出治療原則:

基於以上觀點,張景嶽提出了「陽非有余」的治療原則。他認為,在治療疾病時,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陰陽之間的平衡關系,采取適當的治療方法。如果陽氣確實亢盛,可以適當清熱瀉火;但如果陽氣不足或陰液虧損,則需要補益真陰真陽,以恢復陰陽之間的平衡。

6、制作方劑:

為了實作上述治療原則,張景嶽創制了左歸丸、右歸丸等方劑。這些方劑以補益真陰真陽為主要目的,透過調和陰陽之間的關系,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些方劑在後世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和傳承,成為中醫治療陰陽失衡的重要方劑之一。

總之,張景嶽的「陽非有余」論點強調了陰陽之間的平衡關系以及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性。他批判了「陽有余」的觀點,並提出了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劑。這些觀點對於中醫理論的發展和臨床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張景嶽作為明代傑出的醫學家,其醫學主張和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他重視真陰真陽、提出「陽非有余」及「真陰不足」的論點、重視問診和創立溫補學派等主張,為中醫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著有多部醫學經典著作、提出新的治療原則和方劑、在針灸學上也有所建樹等成就,也為中醫學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布一,出生於桂西北河池山區,自幼在長輩的熏陶下略知山野花草之用,略通五術之功。五年前系統研習醫易之用,借布一學社分享心得與君共勉,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