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左力:腳踏實地 全力推動中國腎臟病領域高質素發展|中國醫師節

2024-08-19健康

醫師報訊(融媒體記者 黃晶)一位結腸癌後造瘺的老人,因肌酐過高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臟內科左力教授處就診。彼時老人面色蠟黃、有氣無力,已對生命並無多少期待。

左力教授詳細問診後,建議患者將以牛奶為主的飲食結構換成固體食物。「因為奶是液體,喝完後直接從瘺道流走了,身體無法吸收,固體食物可以留給腸胃更多的消化吸收時間。」左力耐心地跟患者解釋。一個月後患者再來復診,患者臉不復初診時的凹陷,變得圓潤了,眼裏也有光了。

老先生血鉀高達6 mmol/L,極易猝死,左力給出了嚴格的食物處方。「海鮮、瓜子、醬豆腐等鉀含量高的食物,全都不能吃,您如果堅持地好,我們就可以不用透析。」左力真誠地告訴患者。

「左大夫,我相信您,一定聽您的話,好好忌口。」老人家雖然仍被病痛折磨,但與初診時的「絕望」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眼中重燃對生命的渴望。

「醫患之間是一場對生命心存敬畏的雙向奔赴,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劑。」左力表示,作為醫生,尤其是腎臟科醫生必須時時如履薄冰,將規範刻入腦中,容不得半點疏忽,因為哪怕一個簡單的高鉀,都可能成為收割生命的利器。

左力深知醫生責任重如泰山,他任勞任怨精研醫術;他組建中國腎臟病數據庫助力科研;他牽頭制定血液透析質控標準提高安全性,這是醫者的大愛,也是他三十年不變始終在踐行的醫者初心。

左力教授

踏實做好每一件事

做合格的腎臟人

中學時奶奶突然生病,幾個月後就去世了。左力被告知,「不知道什麽病,只知道治不了。」從小撫養自己長大的奶奶故去,卻不知道病因,讓這左力深受打擊。「哪有病會治不好?肯定是醫生的水平不行。」最親愛的奶奶離世,堅定了左力當醫生的決心,好好學習考醫學院成為他此後數年最重要的事。

1984年,左力考出了河北省高考第二名的好成績,清華、北大唾手可得。但左力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只因為「清北不能學醫」。

基礎知識紮實、多個「三好學生」榮譽,本科畢業時左力又以絕對的實力,被全國最強的腎臟病科室:北京醫學院第一醫院(現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腎臟內科錄取,成為一名腎臟病醫生。後來,左力考上博士研究生,師從世界著名腎臟病學家、中國腎臟病學的重要開創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腎臟病學之母」的王海燕教授。

從醫開局即頂配的左力,沈下心來做好每一份工作。「做主治醫師期間,我做過將近5000例腎穿刺,沒有一例穿刺失敗,從來沒有過。」左力驕傲地告訴【醫師報】記者,之所以能清楚地記得5000例這個數碼,是因為我將每一例腎穿刺患者的病情、會診經過、經驗分析等,都詳細地記錄到筆記本,多年來共積攢了47個大筆記本,現在仍保存完好。

踏實、肯幹、任勞任怨,這是當時科室前輩對左力的一致評價。寫病例、照顧病人、做科研……,從五棵松的家到北大醫院,左力每天都天未亮就從家出發,晚上10點多才回到家。那些年,星星與月亮見證並記錄了左力工作的勤奮努力。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左力明白,珍惜眼前,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理想、目標、所有的美好都將在未來的某一天,與日漸優秀的自己不期而遇。

建立中國腎臟病數據庫

助力診療與科研

左力的機遇並沒有等待太久,2005年他得到了一次寶貴的出國學習機會。

2003年以前,北大醫院以細胞、基因、細胞因子、免疫通路等基礎研究為主。院領導高瞻遠矚,推行「基礎+臨床兩腿走」的發展思路,開始布局臨床研究的發展。快速發展臨床研究,必須得到國外取經,帶著這一使命,2005年左力飛往美國,到美國腎臟病數據中心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與方法。

美國腎臟病數據中心負責維護美國腎臟病數據系統(USRDS),自1989年以來,USRDS每年發表年度報告,對美國的腎臟疾病譜、患病率、發病率、死亡率等數據進行報告,是全球腎臟科醫生參照最多的文獻資料之一。

完整、規範的數據是做臨床研究的基礎,但當時中國還缺乏類似的數據系統。左力明白,他的責任重大,必須把USRDS系統搭建的基礎、數據來源、數據清理、數據分析方法等,統統學會帶回國。

「當時只身在國外,沒有瑣事困擾,我就天天泡在實驗室裏,學習能學到的一切知識,SAS軟件就是那時候學會的。」左力回憶。

兩年後,左力回國即開始著手建立北京市血液透析登記系統,一套完整、豐富、符合國際標準的血透數據,在中國大地上誕生,這也為多年後國家血液透析登記系統的建立提供了參考。

數據庫系統建立的學習與實踐,又讓左力獲得了另一次重要的機會:牽頭中國加入透析預後與實踐模式研究(DOPPS研究)。DOPPS研究是由美國Arbor研究所發起的一項國際性的前瞻性觀察研究,從全世界多個國家的的透析人口中隨機抽樣,旨在闡明血液透析實踐中與透析患者最佳預後相關的問題,是研究透析患者各項指標與預後關系的最大的觀察性研究,該研究從1996年開始陸續完成了7期。

「我們在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挑選了大約45個血液凈化室,每個凈化室隨機選擇約30人,形成大約1500人的佇列。」左力介紹,透過DOPPS研究發現,中國患者每周只透析2次,但2年的死亡率卻並不比國際通用的每周3次的患者高。我們推測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患者依從性好,在了解了疾病相關知識後,主動嚴格限制了自己的飲食種類和量的攝入。雖然我們不建議這麽做,因為我們不知道更長時間的每周2次透析是否對患者有害,但最起碼可知,每周兩次透析是可行的。相應的文章在腎臟領域頂級期刊上一經發表,這一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註,他們想了解中國管理患者的獨特之處,即引起了廣泛的關註與討論,設計了隨機對照試驗來驗證每周2次透析的安全性。

「加入DOPPS研究意義重大,不僅讓中國數據成為這一國際大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讓中國數據、中國聲音唱響國際。」左力強調。

推動血透規範化

安全守護生命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續命的重要手段,其質素標準高低直接決定著患者的生命。2000年前後,國內對血液凈化室的質素控制不足,交叉感染等不良事件時常發生。

2012年,北京市擬建立自己的血透質控體系,左力和北大人民醫院王梅教授一起牽頭,制訂了多項血液透析質控檔,以及血液透析質素檢查表,包括人員配備、器材管理、水質素標準等,讓血液凈化室管理有了可操作的實用規範。

質控體系實施之初,很多醫院的血透中心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多年執行下來,血透中心不斷整改已逐漸合格,基本不會再有導致安全性的重大問題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套檢查表在全國推廣開來,許多省市在北京規範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北京血透檢查表成為全國血透中心規範操作的基礎模版。

多年來,左力不遺余力地推動血液凈化中心的規範化。2017年,左力牽頭成立「中關村腎病血液凈化創新聯盟」。這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核準登記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以開展腎臟病和血液凈化診療技術領域的創新性學術研究為己任,目前已是國家4A級的社會組織,其標準委員會制定了近20項國家血液透析的服務標準。

20余年的質控工作成果斐然,上文中提及的DOPPS研究顯示,中國透析年度死亡率為8%,比美國低將近一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DOPPS研究數據庫顯示,近些年中國DOPPS研究點未發生因血透引發新發乙肝或丙肝的不良事件,創造了數據為零的記錄。」左力自豪地表示,這是我們行業對血透質控工作努力的最好答案。

後記

2013年,左力成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的掌門人,在醫療、教學、科研三方面齊頭並進、推動發展。他重視人才培養,建立「主任查房討論會」,每周一次對疑難病例進行討論總結,提高臨床水平;他鼓勵年輕醫生做科研,手把手教他們寫標書;他最佳化住院流程,在床位不變的情況下使每年住院患者翻倍,為更多患者創造了就醫的機會。

「我希望帶著北京人民醫院腎內科快速往前跑,以全國最佳為目標不斷攀登。」這是左力作為學科帶頭人的理想與魄力,也是他幾十年堅忍不拔、砥礪前行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