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置換」人生,幫助老年人重回夕陽下的奔跑

2024-10-11健康

重陽佳節

自古便有登高遠望的習俗

家裏的長輩也躍躍欲試

然而

炎癥、骨折等導致的關節疼痛

讓不少老年人只能在家中休息

那些年,在夕陽下的奔跑都過去了嗎?

我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宋斌副主任醫師 表示

大家可以嘗試「置換」的人生

置換一個零件,拓展生命的「髖」度

73歲李奶奶(化名)原本過著溫馨愜意的生活,一次摔倒打破了日常的寧靜。李奶奶左股骨頸骨折,這意味著長時間的臥床休養,還可能影響到她今後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質素,甚至危及生命。

術前

李奶奶年齡大,基礎疾病多,手術風險高。在當地醫院檢查後,決定到我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宋斌副主任醫師處治療。宋斌團隊慎重評估準備,在李奶奶受傷24小時內就安排行「左側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30分鐘完成,術後第一天李奶奶即可重新下地行走,恢復了關節功能和生活質素,李奶奶對此非常滿意。

術後

宋斌提醒 ,股骨頸骨折作為臨床常見骨折類別之一,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群,常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老年人骨折愈合所需時間更長,同時老年人股骨頸血運相較於年輕人更差,容易發生骨折愈合延遲甚至是股骨頭壞死等。多數老年人可能伴隨相關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導致其免疫力以及創傷應激反應能力較弱,容易出現嚴重並行癥。因此,針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其中,髖關節置換手術不僅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還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讓他們能夠重新站立、行走,甚至恢復到受傷前的活動水平,從而拓展他們生命的「髖」度。

機器人輔助手術,精準性、舒適度再提升

近日,我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開展關節手術機器人手術。

年近七旬的劉奶奶(化名)此前左膝關節疼痛行左側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恢復良好,疼痛明顯緩解。此次,劉奶奶為了同樣因疼痛而影響正常行走的右側膝關節而來,並接受機器人手術。

術中宋斌團隊對關節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操控,實作了對手術區域的精確定位和動態跟蹤。機械臂的穩定性和靈活性使得手術操作更加精細、準確,能夠在極小的誤差範圍內完成復雜的截骨步驟。這不僅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減少了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還提高了手術效率和患者術後的舒適度。

宋斌介紹 ,關節置換可套用於髖、膝等關節,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手術,適用於關節炎、關節骨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骼發育不良與遺傳性疾病、關節融合與重建失敗、關節周圍腫瘤、關節畸形等,具有顯著優勢。

1. 緩解疼痛: 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有效緩解關節疼痛,特別是對於患有嚴重關節炎、骨質疏松等疾病的患者,這種手術能夠顯著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2. 恢復功能: 透過關節置換,患者可以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從而改善或恢復行走、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能力。

3. 矯正畸形: 若患者原有膝關節或髖關節出現病變而導致畸形,甚至影響活動,則可透過人工關節置換術來進行矯正。手術可以恢復關節的正常形態和功能,改善活動障礙的癥狀,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質素。

使用 關節置換手術導航定位系統(膝髖一體關節手術機器人) 進行手術在患者體驗、精準治愈上更進一步。膝髖一體關節手術機器人由導航控制台、機械臂台車、手術規劃導航系統組成,可以覆蓋多種術式。術前采用患者下肢CT原始掃描數據進行股骨/脛骨/髖關節三維重建,然後進行關節置換手術規劃,包括選擇義肢、確定義肢安裝位置和截骨量、磨削量。

術中,常規顯露膝關節局部骨骼後,采用導航儀精準定位骨骼的空間位置(空間配準),即時顯示患者骨骼和手術執行器的空間位置,最後由機械臂輔助術者按術前規劃進行精確截骨、磨削。此器材可以智能控制刀具走位,精準釘選規劃截骨位置;並即時監測鋸片運動位置、髖臼打磨深度和臼杯植入深度,超過設定區域或深度時,自動實施斷電保護,保證操作的安全性、準確性。

Tips

宋斌提醒,關節置換手術後恢復應註意:

消腫止痛與預防感染: 冰敷,使用消腫止痛藥物,在醫生的指導進行傷口換藥及護理。

肢體擺放與避免脫位: 術後要註意肢體擺放的位置,避免進行可能導致關節脫位的活動。

肌肉力量訓練: 術後應盡早開始肌肉力量訓練,隨著康復進展,可以逐漸增加有負荷的肢體活動。

關節活動度訓練: 術後應主動進行關節活動角度的訓練,同時可以被動使用器械促進關節活動角度的恢復。

關節負重訓練與活動能力訓練: 術後早期可以借助拐杖或助行器進行輔助行走,以減輕關節負擔;隨著康復進展,增加關節負重訓練,如站立、步行等,逐漸恢復日常生活中的各項功能。

飲食與營養: 保持均衡的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以促進傷口愈合和肌肉修復。

心理調適與休息: 勇敢面對,保持積極的心態,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定期隨訪與復查: 術後需要定期到醫院隨訪,透過復查評估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時調整康復計劃。

本文指導專家

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 宋斌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術任職: 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足踝工作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醫師分會常委、青年醫師專業組組長;廣東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兼髖踝學組副組長;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運動醫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足踝運動損傷學組組長,粵港澳大灣區運動醫學醫師聯盟委員及秘書;廣東省運動防護協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廣州科普名師。


擅長領域: 關節骨病、四肢關節(膝、踝、髖、肩等)運動損傷的關節鏡微創治療以及復雜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尤其在膝關節、踝關節運動損傷診療方面具有較深造詣,2022年入選廣東省實力中青年醫生。

近5年發表高水平論文20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10余項, Arthroscopy Biomaterial 審稿人,【中華創傷骨科雜誌】編委,【中山大學學報】青年編委,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客座主編,主講課程【骨科學概論】榮獲國家一流課程認定。

感謝郭鵬對本文的支持

責編:張婷婷

初審:戴希安

稽核:簡文楊、樂虞瑩

終審:李文敏

審定釋出:李漢榮

稿件來源: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