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夏天耗陽氣的5件事:吹空調、出汗多、吃冷飲……別讓你的陽氣被偷走

2024-07-03健康

高溫暴曬,多雨潮濕是小暑到三伏的特點,在高溫濕熱的環境下,我們出汗多,代謝快,消耗也大,有一些看似平常的行為,在這段時間很容易傷害到身體,且夏季比起其他三季來說更復雜,不光有暑熱,還有寒邪,濕邪夾雜。

我們特別要提防暑邪、濕邪和寒邪。

暑邪: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中暑,但是中暑不能一概而論,有陰暑和陽暑之分,我們經常看到新聞,許多高溫下工作的人,都發生中暑現象,這都屬於陽暑,在氣溫過高,日曬過久或是工作場所悶熱引起的,屬於陽暑,中陽暑的人會身體發熱,頭暈,頭疼,四肢倦怠,口渴,嚴重者還會意識不清醒。

我們減少中陽暑,在戶外要做好防曬,即使是戶外作業者,也要每隔一個小時就稍作休息,而且要註意及時補充津液水分,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飲水,不然很容易嘔吐,腹痛哦。

咱們在戶外作業者,可以煮點綠豆湯來喝,解暑生津,又能降溫清熱,只需要綠豆,提前浸泡半小時,熬煮半小時即可,不要煮的時間過長,這樣綠豆衣會破,不利於清熱解毒哦。

陰暑則和陽暑相反,指的是在暑熱時節,我們過食寒涼,或者貪涼吹空調,食冷飲,洗冷水澡,把寒積在身體中,從而引起的,這屬於陰暑。中陰暑基本不會出汗,而且體溫偏低,身上有酸痛感,頭很重,沒有力氣,頭暈腦脹,還容易嘔吐,關節酸痛等等,像是感冒的感覺。

很多人把陰暑當成陽暑來調,結果越調不適感越重,中陰暑我們可以用藿香正氣水,也可以自己煮藿香飲,用藿香3克,香薷3克,穿心蓮3克,生姜2片,加200~300毫升的水煮開,去渣取汁飲用。

故此咱們夏季要提防以下這5件事,都和中暑有關哦。

第一件事:不要通宵達旦吹空調

很多人到了夏天,特別是三伏天,空調從早開到晚,特別是有些空調還會直吹我們的身體,睡覺時候直吹腦袋,這時候是非常容易中陰暑的!

第二件事:不要洗冷水澡

很多人外面回來一身汗,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沖涼,洗的還是冷水澡,這時候我們毛孔處於一種張開的狀態,冷水一激,寒氣順著我們毛孔就鉆進去了,會讓體內的陽氣受損,輕則中陰暑,頭疼渾身無力,頭暈腦脹,重則還容易引起腿部抽筋等等,夏季洗澡建議還是熱水,洗完也會覺得更涼快哦。

第三件事:不宜大量出汗

夏季天氣炎熱,無論我們出門還是因為工作性質需要在戶外工作,都要做好防暑降溫,不要大量出汗而不補充水分津液,很容易讓身體脫水,從而中陽暑,陽暑嚴重是會發展到熱射病的,會危機到生命,建議咱們隨身帶上一些酸梅湯或是綠豆湯,都有生津解渴,降溫之效。

濕邪: 雨多外界的濕氣就重,外濕帶動內濕,也會影響到我們身體。「濕邪」為陰邪,易傷陽氣,易從寒化水,其性趨下,重滯黏膩。很多人到了三伏天總是感覺困頓,食欲不振,吃不好也睡不香,渾身無力,大多也都是因為濕邪。

提到體內濕氣,就不能不說脾胃,現代大多數人思慮過重,久坐不動,放肆飲食,這些都會讓我們脾胃運化越來越弱,脾是代謝水濕的,這樣水液代謝不掉,就會積在體內,變成讓人生厭的濕氣。

我們在夏季高溫多余時尤其要註意濕邪,通常這時候濕邪和暑熱也容易勾結在一起,變成濕熱。故此,我們在夏季需要註意的第四件事便是:

第四件事:暴飲暴食,喜食油膩辛辣甜膩食物

我們在夏季也要註意飲食方面的問題,少吃一些肥甘厚膩,以及辛辣甜膩食物,很容易生濕生熱,暴飲暴食,饑一頓飽一頓是非常傷脾胃的哦。特別是夏季大家都喜歡吃吃夜宵,喝喝小酒,很放松很愜意,但娛樂的同時,也要註意健康。

再者熬夜晚睡,過度疲勞,也容易加重體內濕氣,以及容易滋生內火,加重濕熱。

祛濕清熱,我們平時可以泡點荷葉茶來喝。荷葉最大的作用就是祛濕,荷花生長在水濕之地,荷葉長期被水浸泡卻不腐爛,說明荷葉有非常強的趨勢本領,而且荷葉祛濕不會傷害我們的陽氣,反而能升發我們身體的清陽,可以把我們身體的濁水往下排,濁水往下走,清陽就會上升,令人神清氣爽。

而且荷葉是平性的,不用擔心身體生寒,這股荷香也有醒脾的效果,很多人喜歡用荷葉蒸飯,蒸雞肉都是喜歡這股清香的味道,分享一道荷葉藿香茶,祛濕清熱又能化濕和胃。取20克藿香、20克荷葉,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後就可以喝了。

若是喝不慣荷葉藿香茶,也可以備上一點這種茯濕金方吃一吃,祛濕清熱更好,都是搭配好的膏方,開袋即食,小包裝哦,很方便。

膏方的優點在於好吸收,更容易被脾胃吸收,很適合咱們脾虛的人,這款茯濕金方的配料有茯苓,桑葚,藿香,砂仁,赤小豆,薏米,芡實,山藥,陳皮,大棗,荷葉,甘草,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口感比荷葉藿香茶要好許多,調味用的也是低聚異麥芽糖液。

茯苓薏苡仁祛濕,桑椹養血,藿香化濕止嘔,化濁解暑,赤豆養心補血,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祛濕消腫,山藥健脾益氣,陳皮理氣化痰,紅棗養氣血,荷葉清熱解毒,消腫祛濕,甘草健脾生津,芡實補脾的同時還能起到固攝作用,也就是把我們吃進去的營養固住不流失。

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溫水沖泡飲用,有果香味,而且不會很甜,純手工熬制的膏方,把裏面的食材的營養都給熬制出來了,別看這小小一包,祛濕化濁,化痰的效果十分不錯,濃稠不黏膩,開啟後能聞到一股棗香,很好聞,吃起來味道也不錯。

體內濕氣很重,可以每天2袋,一般1袋即可哦,註意嬰兒和孕婦不要食用哦。

寒邪 :夏季也會有寒邪,我們吃的瓜果,冷飲雪糕,以及吹得空調,都會帶著寒邪進入到我們身體中,很多人身體受寒,都容易脾胃受損,拉肚子,腹痛,寒邪再往身體深處走,還會讓我們肌肉,關節酸痛。

故此我們在夏季第五件事,就是別讓身體受寒!

第五件事:貪食冷飲

我們在夏季千萬不要貪涼,反而應該以熱制熱。像是冰西瓜,冷飲雪糕,乃至涼拌菜等,都要適度,雪糕冷飲最好一口都不要碰哦。夏季可以吃點姜來暖暖脾胃,生姜辛熱,驅寒祛濕,溫中散寒,還能補脾陽。

擔心吃姜上火的朋友,可以每天早上吃2~3片醋泡姜,有了醋的壓制,姜的辛熱之性得到中和,吃起來也不會那麽辣,醋酸有收斂作用哦,搭配在一起,還能開胃健脾,還能驅寒排濕,養護脾胃。

醋泡姜特別適合:

·脾胃虛寒

·手腳冰涼

·特別容易感冒

·寒性咳嗽

·受涼胃痛

·沒有胃口

·寒濕之人

·痰濕肥胖之人

醋泡姜做法也很簡單:需要用到嫩姜,陳醋,鹽、糖(調味,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是否加糖),生姜洗凈,晾幹,切薄片,更好腌入味,姜皮不用去;切好的姜片放進玻璃瓶中,把醋倒進去,瓶子一定要幹凈幹燥,不能有油啊水啊,不然容易變質,醋沒過姜片,加點鹽,糖,放入冰箱冷藏,差不多過個3~5天就可以吃了。

懶得自己腌制,還可以選擇這種現成的醋泡姜,這款用的是銅陵白姜為原料,配料只有銅陵白姜、食醋、白砂糖、食鹽和純凈水,全程手作,最大限度保留了姜的鮮嫩營養。

銅陵白姜鮮嫩,味道更好,幾乎沒什麽纖維,辣味也低。

銅陵白姜系銅陵「八寶」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銅陵生姜經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科學鑒定,屬白姜,排姜類別。

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姜指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銅陵生姜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

老陳醋:泡姜的醋,選用最正宗的老陳醋,他們的陳醋釀制技藝,是國家認可的老陳醋釀制技藝,被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吃完也不容易上火,入口脆嫩多汁,沒有那些渣滓纖維,吃著口感也更好,,沒有雜七雜八的添加劑改變味道,吃的就是地道的姜味,酸中帶辣,辣中帶著一絲絲甜。

在口中咀嚼咽下,能從喉嚨一路暖到我們的胃裏,特別舒服,我們吃姜的時候,盡量選擇在早上吃,晚上就不要吃了,早上吃更能夠振奮我們的脾陽,促進其升發,對溫補脾胃的陽氣也有幫助。

這款醋泡姜是我們在銅陵當地,經過眾多試吃,走訪後挑選出來的,有陳醋和醬汁兩個口味,良心手作,如果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醬汁口味,不含糖。

若是不喜吃姜,我們想要幫助身體排寒邪的,也可以用艾草,艾草是地之陽,除了太陽外,它是地表陽氣最充足的植物,也是陰寒的克星,家裏很多老人都會定期艾灼幫助身體排寒祛濕,即使上了年紀,也依舊身子骨硬朗,面色紅潤,吃嘛嘛香。

把艾條艾柱點燃,置於皮膚上方,距離2~3厘米處即可,哪裏受寒可以艾灼哪裏,註意艾灼的時候避風,艾灰也註意不要掉下燙傷皮膚。

若是擔心自己操作不當,也可以備上兩盒這種三伏貼,一撕一貼,就可以幫助身體排寒祛濕,溫補陽氣,不用擔心燙傷,像是膏藥一樣的敷貼。

三伏貼其實也是借鑒了三伏曬的方法,只不過利用的是一些具有辛溫,補陽,排寒祛濕性質的草本,熬制成膏,攤塗在無紡布貼上,利用天然植物的能量,幫助我們排寒濕,補陽氣。

三伏貼比三伏曬要舒服許多,不必冒著曬中暑的風險,而且貼上之後我們可以該上班上班,該帶娃帶娃,該學習學習,生活節奏不會被打亂。

小小的一貼,貼在身上也沒有什麽異物感,透氣性也不錯,炎炎夏日貼著也不會悶汗,貼在背部,腹部,腿部,胳膊,因為小巧,身體各個部位都能兼顧到。

三伏貼裏面的配料都是一些辛溫的草本,有元胡,白芥子,細辛,甘草,肉桂,桂枝等,溫陽化瘀,排寒祛濕的效果非常好,

白芥子可以把我們身體中多年積攢的寒濕給化解,疏散出去;元胡可以理順我們體內的氣機,緩解疼痛,活血化瘀,很多中老年寒濕重,經常會感覺肩膀,胳膊,腿部酸痛,這時候依靠元胡就有很好地活血化瘀作用。

細辛和肉桂可以溫通身體,尤其是肉桂補陽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幫我們補充缺失的陽氣。這些天然的草本,正如自然界中的太陽一般,有著無窮的能量。

貼在我們的皮膚上,散發著草本香,用起來很簡單,小孩子都能一看就會,而且美觀大方,簡約時尚,貼在皮膚上外露也不擔心尷尬,剪成了花瓣的形狀,小朋友也會很喜歡。

我之前用過很多種,有的要不就是成分欠缺,要麽就是布料低劣,貼上去發癢,撕下去有膠痕。而這款三伏貼,之前用了一段時間,撕下去後很幹凈,不會粘黏皮膚,偶爾會有黑色的膏體,用濕巾一擦就掉,沒有膠痕真的太舒服了。

敷貼的時間一般成人在6~10小時,兒童2~4小時即可,裏面還搭配了敷貼圖,不知道貼在哪裏了,參考著貼就可以啦。

要提醒的一點是,三伏灸或者貼伏貼之後, 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蝦蟹類海鮮。

1.什麽時間貼?

入伏(7月15日)、中伏(7月25日)、末伏(8月14日),每天上午貼4~6小時,連用3天,休息一周,再連用3天,休息一周……堅持整個伏天。

入伏(7月15日)、7月16日、7月14日

中伏(7月25日)、7月26日、7月27日、8月1日、8月2日、8月3日

末伏(8月14日)、8月15日、8月16日

2.貼哪兒?如下圖

夏季養生,註意以上這5件事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