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的提高,讓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糖尿病容易帶來諸多並行癥,尤其是病史較長的患者,如果出現四肢末端,特別是下肢疼痛,或者是雙腳有踩棉花的感覺,足部傷口不易愈合,足部從末端開始變黑、壞死的情況,要警惕這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所致。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郭燕舞主任醫師攜手全國健康節目金牌主持人林欣,在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的協辦下,在醫聯媒體直播間與廣大網友深入探討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早期幹預,這次直播旨在為廣大患者和關心健康的朋友們提供最新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資訊和希望。
郭燕舞主任醫師(右)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可逆 警惕典型癥狀
作為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並行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僅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潰瘍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跌倒骨折的重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即無法逆轉,只能夠緩解癥狀。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後面還會發生一系列的改變。為此,郭燕舞主任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一般表現為對稱性多發性感覺神經病變,最開始影響下肢遠端,隨著疾病的進展,逐漸向近端發展,形成典型的「襪套樣」和「手套樣」感覺。
2、最常見的癥狀是疼痛和感覺異常(小纖維病變所致),可表現為灼痛、電擊樣痛和銳痛,還有酸痛、瘙癢、冷痛和誘發性疼痛,麻木和位置覺異常(大纖維病變所致)。
3、多達 50%的DPN可能是無癥狀的,如果未被辨識且未實施預防性足部護理,則患者足部受傷的風險將會增加。
血糖正常也要提防病變 預防幹預越早越好
直播期間,有網友問每天測血糖都正常,為什麽還是會出現並行癥?郭燕舞主任醫師這樣回答,糖尿病不只是血糖的問題,尤其是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只是第一個措施,同時還要戒煙,管理好血脂、血壓、體重等等,上述提到的這些都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危險因素。所以,在糖尿病前期、代謝症候群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推薦生活方式幹預以預防 DPN 的發生,越早幹預效果越好,一般包括以下手段:
1、自我管理:定期進行營養咨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2、規律進餐:切勿吃得飽一頓餓一頓,合理加餐,促進餐後血糖穩定
3、食養有道:結合傳統中醫中藥,食補食療在糖尿病飲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4、清淡飲食:避免大魚大肉,限制飲酒,預防和延緩並行癥
5、食物多樣:不要每天只吃幾種固定的食物,養成和建立合理膳食習慣
6、能量適宜:能量不能太多或太少,控制超重肥胖以及預防消瘦
7、主食定量:優選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例如豆腐、肉類等等
8、積極運動:改善體質和胰島素敏感性,還能夠減肥
微創手術效果明顯 緩解疼痛改善血迴圈
對於介入治療無效,又或者條件不適合開放性手術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脊髓電刺激療法(SCS),不僅能有效緩解缺血性疼痛,還能讓病變的傷口愈合得到改善,是對血管重建術的有效補充,對膝下側肢微迴圈的建立,SCS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其優勢在於微創以及實作部份情況可逆。
郭燕舞主任醫師又補充,需要提醒的是脊髓電刺激療法也有最佳的介入時間視窗期,一般是在Wagner分級的3級之前,也就是患者的足部有些地方還沒有爛,但又有非常明顯的缺血性疼痛。透過這種治療手段,患者的周圍迴圈馬上得到改善,疼痛感也明顯緩解,有助於防止糖尿病足的進一步惡化。當然,越早采用這種介入手段,治療效果越好。
糖尿病患者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機率較高,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好血糖,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早期幹預的重要手段。如果不幸的事情仍然發生了,患者應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除了使用常規藥物之外,透過及時的外科手術的幹預,也能夠提高整體的治療水平。
本文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特許,不得部份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