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都面臨著被稱為「三重擠壓」的共同壓力。慢性病發病率上升、人口老齡化和醫護人員短缺都意味著醫護人員正在以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每個人都希望解決方案能夠節省這些一線工作人員的時間和資源,讓他們能夠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即將時間花在患者身上。
盡管全球醫療保健界為行業恢復到新冠大流行前的營運規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根據BMA的數據,僅在英國,2023年2月就有722萬人在等待治療,其中300萬患者等待時間超過18周。其中約362,500名患者等待治療已超過一年,這一時間是新冠大流行開始前的169倍。
如何透過RFID提高效率?
常規進行的外科手術有許多不同類別,比如白內障手術和剖腹產手術等,每個手術室都有一個相應的無菌手術工具包。一旦進行手術,臟器械就需要被打包並送回無菌服務機構,通常是在單獨的地點。通常,這些套件會用塑膠包裹,以保護它們免受空氣中細菌的侵害,然後再進行編碼和儲存以備下次使用。
盡管這種滅菌過程在理論上很棒——但很容易出錯。設想一下,如果外科醫生必須使用相同的有限器材進行多次手術要怎麽辦?如何確保托盤在重新滅菌之前在保質期以內,並以有效的順序使用?如何將托盤追溯到患者,以檢查器材是否留在體內或減輕相關並行癥的擔憂?
如果物品遺失,最初的策略應該是尋找它們。但這種尋找可能每天會占用臨床醫生大量的時間。在一項研究中,八名臨床醫生花了近四個小時尋找相關物品。
如果物品不容易找到,或者很難找到,優先的方法可能就是購買額外的庫存,這樣就沒有人會花費時間進行第二次尋找。但這真的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手術器材的售價很高,於是這個方法的代價也很高。考慮到由於庫存管理不善而導致不必要的托盤清潔,並且還會增加額外的能源成本和碳排放。然後考慮一下無法精確定位儀器的位置,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會增加 X 射線等額外的程式和一大堆額外的焦慮。
射頻辨識 (RFID)
說到 X 射線,還有另一種不可見的波,稱為射頻辨識 (RFID)。RFID閱讀器可以作為基於RFID技術的更廣泛跟蹤解決方案的一部份。在其他垂直行業,例如零售和倉儲,RFID用於庫房,可以即時檢視庫存。開啟RFID閱讀器的物品尋找模式,透過器材蜂鳴聲,可以立即追蹤特定物品。
為了透過實作自動化來消除「臨床醫生的額外任務」,RFID技術基礎設施可以戰略性地部署在醫療機構周圍。放置在手術室、儲藏室入口和出口點周圍或其他地方(例如處理台或高壓滅菌器處)的RFID天線和閱讀器可以報告物品位置。每次物品離開或返回時,都會透過RFID標簽自動記錄其上的唯一辨識碼,該標簽經過精心設計,可承受醫療器材、手術器械或套件的任何耐受力。
RFID閱讀器天線
這些RFID基礎設施連線到一個數據庫,數據庫中包含跟蹤的每項資產與醫院工作流程相關聯的數據。對於手術托盤,這將包括上次記錄的位置、上次清潔的時間、與哪些患者一起使用等。
事實上,英國的一家醫院最近完成了一個無菌服務RFID專案,作為更廣泛的定位解決方案的一部份。於是,他們現在可以在電腦上搜尋手術托盤,並使用 RFID 在儲藏室中定位它們。即使手術托盤出現在錯誤的地方,也會被發現。這對患者也有巨大的好處,因為他們的手術不會因為缺少無菌托盤和器械而被取消。
降低風險也很關鍵。例如,如果一個心臟手術器械托盤掉落,可以在幾秒鐘內找到另一個托盤,從而確保將重要手術的延誤降至最低。該醫院的臨床團隊表示,他們已經看到患者護理方面的改進,以及時間的節省和采購成本的降低。有了RFID,尋找物品的時間就會減少,消毒也變得更加高效。此外,所有這些騰出的時間和資源都可以重新投入到患者護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