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2年新四軍主力團修復一重炮,粟裕看過後搖頭:這老古董能用嗎

2024-06-04歷史
  •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1942年新四軍主力團在團長廖政國的帶領下,組建起了一個「小小兵工廠」,用來翻造子彈和維修我軍所繳獲的重型武器。

    當時大家都以為廖政國是心血來潮,僅憑三五個人組建兵工廠不過是小打小鬧,卻沒想他們竟然修好了兩門重炮。

    訊息一出全軍都震驚了,而廖政國也十分開心大咧著嘴笑著邀請粟裕大將前來參觀,並說道:「首長我們這次可了不得,給咱們折騰出了一個大殺器!」

    等粟裕接受廖政國的邀請來到現場後,卻發現這只是兩門清朝光緒年間老舊的獨角炮。眼見如此粟裕大將搖了搖頭並問道:「這就是你說的大殺器?還能用嗎?」

    廖政國修復的這兩門清朝獨角炮到底能不能正常使用,是否能成為我軍抗日作戰中的一大殺器?面對粟裕大將的質疑與不看好,廖政國將透過怎樣的方式讓他消除疑惑?廖政國的廖記兵工廠能派上用場嗎,又在戰鬥中起了哪些作用?

    五個幹部 就能成立軍工廠?

    當我軍在全面抗戰開始組織局部反攻後,日偽軍也不甘示弱多次在蘇中地區實施「清鄉掃蕩」,為了應對日寇的頻繁騷擾新四軍第1旅軍工科把整個工廠化整為零,到各個團裏去保存技術力量,等逐漸安全後再回旅部進行整合。

    於是軍工科的徐琨、丁逸、張震等5位同誌被分配到了新四軍第一師第一團,受到了團長廖政國的熱烈歡迎。

    當時的第一團雖然是我軍抗日的主力團,但是在打起仗時還是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經常要為子彈、炮彈、武器維修等問題而苦惱。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隨著這些軍工科骨幹們的到來,讓廖政國在腦子裏謀劃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作為一名動手能力極強的將領,廖政國經常將繳獲來的各式武器進行研究,而現在有了專業人士加入,自然要好好對他們的長處加以利用。

    於是廖政國大手一揮在第一團裏專門給徐琨、丁逸、張震等人規劃出了一個小型修理所,當然按他自己的原話來說的話應當是「小小兵工廠」。

    因為幾人來之前廖政國便打聽清楚了,幾人中的徐琨擁有高超的槍械修理維護經驗,而張震呢有過子彈和手榴彈廠的火藥填裝經驗,丁逸則是一位鍛鋼打鐵的好手。透過三人的熟悉配合,想必很快便能讓這個「小小兵工廠」運轉起來。

    不僅如此廖政國還專門將部隊裏腦子靈活、熟悉槍械的戰士們調了過來,給這幾位軍工科的專家們打下手做幫忙。

    而這個「小小兵工廠」也沒有讓廖政國失望,很快便從槍械維修開始做起,並且沒多久便將一批批從日偽軍處繳獲而來的槍械維修成功。隨後又很快完成了刺刀的鍛造工藝,甚至還超乎廖政國預料的將子彈翻造快速提上了日程。

    當時我軍雖然擁有大量的駁殼槍(也就是俗稱的盒子炮),但是因為這把槍屬於是德國制造,而二戰期間德日兩國都屬於是軸心國同盟,沒有了購買渠道便只能依靠繳獲的少量子彈進行發射。

    因此當時我軍經常會陷入一個解不開的難題,這些駁殼槍作為德國毛瑟兵工廠制造的自動手槍,擁有威力較大、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

    但是因為駁殼槍所使用的的7.63子彈沒法補充的問題,讓它成了一個「寶貝疙瘩」。有子彈的幹部或警衛舍不得經常使用,沒子彈的戰士們在繳獲後卻只能「望槍興嘆」。

    當時的駁殼槍子彈甚至還成了硬通貨,有人願意拿一支金星金筆來換取10發駁殼槍所使用的7.63子彈,足以見證它的珍貴程度。

    但讓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廖政國手下的「小小兵工廠」剛開張沒多久就搞了個大動作。經過丁逸、張震等軍工科技術員的不斷研究,他們成功將在日軍處繳獲的8毫米子彈透過打孔、灌鉛等方式改造為駁殼槍可以使用的7.63子彈。

    而且不僅如此「小小兵工廠」的眾人又接二連三的將老式漢陽造的步槍子彈也改造為了駁殼槍可以使用的子彈。

    當廖政國來到兵工廠進行視察時,張震等人興奮地向他匯報到:「廖團長,只要咱們能把原材料收集得足夠多,那我們一年造出10000發子彈不在話下!」

    這樣的好訊息自然讓廖政國興奮不已,當場便將幾人誇贊一番並且還把福利待遇都給提了上去,雖然抗戰時期他這個團長也有些囊中羞澀,但是對於幾位骨幹的津貼他卻從不吝嗇。

    在聽說廖政國的「廖記兵工廠」取得成就後,三旅旅長陶勇也順路來到這裏進行觀摩,看著面前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子彈陶勇當即便有些恍惚,他激動得抓起一大把駁殼槍子彈愛不釋手。

    而廖政國看此情形也十分大氣,當即大手一揮給陶勇裝了1千發改裝駁殼槍子彈,在臨別之際當作贈禮給了這位老戰友。

    而陶勇在收到子彈後很是開心,回到旅部便安排人給廖政國送來了10枚迫擊炮彈,兩人有來有往。

    經過這樣一頓宣傳,廖政國「小小兵工廠」的美名很快便在部隊裏傳開了。廖政國更是趁熱打鐵專門派遣黃更新牽頭,為改造彈藥所需要的彈殼、鋼材等材料進行采購和收集,用來保證兵工廠後續工作的原料供給。

    清朝大炮 竟能成為大殺器?

    後來在南下天目山進行作戰時,廖政國因為和當地百姓打成一片,很快便了解到一個傳聞:據說在這裏藏著光緒年間的大炮。

    聽到這個訊息後廖政國先是一楞但很快便開心起來,他心裏想到:管他清朝的還是哪朝的,只要是大炮那就能派上用場!在有了「小小兵工廠」的加持後,廖政國的那些奇思妙想也終於都派上了用場。

    很快在經過走街串巷的問訪後廖政國便將這2門清朝獨角炮給找了出來,當看到實物後隨行的戰士當場便傻了眼,炮管上滿是銹跡、而且因為多年沒有維修保養的原因看起來十分破舊,仿佛一發炮彈就能把自己送走。

    但是廖政國卻很是胸有成竹,他擼起袖子和戰士們一起將這2門獨角炮帶回了營地,並且帶著兵工廠的眾人以及戰士們一起鉆研,尋找能讓大炮運轉起來的方法。

    俗話說「苦心人天不負」,當時一位機械制造專業的大學生給兵工廠的眾人點醒了,最終經過前後20天左右的日夜奮戰,他們終於將這2門獨角炮成功修復。

    得知訊息後的廖政國十分開心,在現場高興地說道:「這2門獨角炮糙是糙了點,但是不耽誤用啊!以後咱們打仗時來上幾輪齊射,想必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支東拼西湊的技術工組成的兵工廠,竟然從鍛刺刀、造子彈一步步便得連大炮都能修了。經過一番仔細的檢查後廖政國更是越看越喜歡,於是當即便興沖沖地去找粟裕大將,要給他展示一下自己新搗鼓出的「大殺器」。

    收到邀請的粟裕起初並不對這個廖政國和他的兵工廠抱有太大希望,畢竟如果嚴格來算的話,他這裏只能說是一間小小的修械所,並不能稱之為兵工廠。但是畢竟盛情難卻,粟裕大將還是跟著廖政國來到了營地。

    盡管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粟裕大將來到現場還是嚇了一跳,他心裏想到:這哪兒能是「大殺器」啊,分明就是兩個「老古董」,和廖政國口中所描述的秘密武器差距太大。

    看著眼前的2門老舊獨角炮,粟裕大將的臉色有些無奈,他開口問道:「廖政國,這就是你小子跟我吹上天的大殺器嗎?這兩個歲數都比你大了吧,還能用嗎?」

    廖振國也不解釋只是默默的完成了填充炮彈並點火射擊,只聽「轟」的一聲後獨角炮瞬間飛出,將遠處的一間土地廟都給打了個大洞。

    眼見如此粟裕大將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當即便拍著廖政國的肩膀說道:「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沒想到啊廖政國,現在你都成了半個軍工專家了啊!」

    隨著炮彈威力順利展示,還聽到了來自粟裕大將的誇贊,廖政國和兵工廠的眾人別提有多開心了。而這2門獨角炮也在日後攻打雙林鎮日偽據點時大顯神威,幾輪齊射之下,打得駐守其中的日偽軍紛紛舉手投降。

    歷經艱險 只為解放舊中國

    在他人眼中看來廖政國和這個兵工廠仿佛是一夜之間就建了起來,而且發展的十分迅速,但只有廖政國心裏清楚這支隊伍的組建有多麽困難。

    隨著「小小兵工廠」成功改造出駁殼槍子彈,當時的抗戰形式也有所好轉,於是軍工科的領導便下發命令過來,要徐琨、丁逸、張震等5位軍工骨幹都重回老部隊。

    但來都來了廖政國哪能就這樣輕易把他們放走,更何況兵工廠現在才剛開始運轉,一下子就將骨幹人員全部撤走那他這裏豈不是只能幹瞪眼了。

    於是廖政國當即決定不服從命令,並且在黨委會上說到:「這三人誰都別想要走,我廖政國要定了!」

    不過張震等人卻覺得在這裏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聽從上級安排於是多次和廖政國商量起了回隊一事。

    耐不住幾位骨幹的軟磨硬泡,廖政國便給他們定了個小目標並說道:「給戰士們造上幾千發子彈再回去也不遲,跟日寇軍隊作戰,手裏的家夥什沒有子彈怎麽能行?上面的命令晚些再服從也不遲,給戰士們補充子彈才是當務之急。」

    於是張震等人便聽從了廖政國的安排,不過隨後的日子裏他們經常加班,趕著時間把定下的任務目標給完成了,一個個又找上了廖政國。

    但廖政國卻還是舍不得這些軍工骨幹們離去,因為上過戰場的他心裏十分清楚,戰士們手中的子彈實在是太寶貴了,許多戰士還因為手中的子彈不匹配、無法發射等原因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對於廖政國來說,戰士們也就像是他的生命一般,怎能不想盡一切辦法來愛護他們?

    後來張震幾人又找到了軍區司令部,請求葉飛為他們寫上一封信好讓廖團長能夠放他們回去。但拿到信後幾人卻誰都不敢當面去找廖政國,於是便商量著自己拿著信返回老部隊。

    雖然當天晚上張震幾人不辭而別,但一切都在廖政國的掌握之中。他當即便派遣出了一個偵察班連追蹤帶保護的跟在他們身後,將他們幾人帶了回來。

    回來後幾人很是不服氣覺得還把葉飛的信拿了出來,表示自己做這些都是合規矩的。卻沒想這句話當即惹怒了廖政國,他生氣地說道:

    「合規矩?!你們知不知道這是什麽行為?往輕了說是擅自離隊,往重了說就是逃兵!」

    這句話一出幾人當即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方式不太合適,於是都低著頭不再說話,而廖政國則對幾人做出挑水勞動作為懲罰。

    不過別看廖政國表面上這麽生氣,其實他更多的是因為擔心,這幾個人都是他的寶貝疙瘩,萬一在離開路上被日偽軍碰到那才是遭了殃。而他給出的那些懲罰也都不過是做做樣子,幾天之後便又將眾人帶回了兵工廠。

    回去之前廖政國挨個給他們端了碗雞蛋面條,並且苦口婆心的跟他們說道:「同樣是打仗做工作,在哪裏又不是做呢?你們在這裏一天,戰士們的壓力就會輕上一天,日本人的軍隊也會早一天被我們趕出去。」

    這樣一番話自然是說到了張震等人的心坎裏,這些日子的相處他們也很清楚自己的重要性,於是便留了下來更加努力的研究各式武器來為我軍增添戰鬥力。

    其實在我軍之中有不少將領都和廖政國一樣,他們可能沒有十分耀眼的履歷,不是什麽名牌大學甚至連學都沒上幾天就參加革命。但是在戰鬥之中他們的頭腦卻十分靈活,經常能夠就地取材打出十分亮眼的成績。

    也正是因為眾多像廖政國這樣的將領與士兵,把手中的各類資源無論老舊都給盤活了起來,而我們也應該像他們學習,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天生擁有一幅「好牌」,但透過後天的努力也可以做出耀眼的成績!

    對於這個在戰爭時期特殊的「兵工廠」大家有什麽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