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3天血戰,上甘嶺大捷,聽聞誌願軍勝利的蔣介石有何反應?

2023-12-18歷史

1952年11月25日,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結束,我軍取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

這次戰役也成為了北韓戰場上的轉折點,人們看得出來,勝利的籌碼已經不在美軍手中。

訊息很快傳到了台灣島上,蔣介石得知美軍如此慘敗,大驚。但他隨後又說: 「這個世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美國人曾說我蔣介石不行,他們又如何呢?」

蔣介石難得對解放軍做出正面的評價,他說出這句話,一來是解放軍輝煌的戰績讓他不得不認可,二來,也是一種絕望的感慨。

整個韓戰期間,蔣介石看起來是一個旁觀者,但事實上,北韓戰場上每一次變化都牽動著蔣介石的心,因為他還做著反攻大陸的美夢。

蔣介石認為,只要美軍在北韓戰場上取得勝利,那麽,自己反攻大陸就有機會了。

參戰意圖

1950年,美軍悍然入侵北韓半島,這時候,台灣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畢竟,此刻蔣介石高度依賴美國,而且蔣介石很清楚,北韓和中國之間是唇亡齒寒的關系。

蔣介石美滋滋的認為,只要美軍由北韓半島入侵中國本土,最終獲得勝利。那麽,將來中國領導人這個位子,還是他蔣介石的。

所以,蔣介石很快透過顧維鈞給美國發去了電報,電報中提到了這樣幾條: 「可聲明,凡我力所能及與防守台灣情勢所許,深願供給最大量之軍援,至何種軍援,可暫勿說明。」

「……中華民國自願派遣陸軍赴南韓助戰,盼美國政府迅將對於此事之意見見示。中國政府以南韓局勢緊急,業已一面訓令占領軍駐日代表團長,向麥克阿瑟將軍詢商具體辦法。」

這個時候,台灣官方和民間的態度是不同的。因為蔣介石此前種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所以,台灣民眾對於美國非常厭惡,更不願意出兵出力去幫美國打仗。

但蔣介石的態度顯然和民眾正相反。蔣介石認為,此時如果能夠順利的出兵北韓,那麽就可以證明台灣的國際地位。

要知道,自從新中國成立,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就成為了一個爭議點。

原本這個席位是給了中華民國的,但現在蔣介石已經被趕到了台灣島上,這個合法席位自當由新中國政府繼承。

這件事情是蔣介石最忌憚的。所以,他一直阻撓新中國政府走進聯合國,同時,也透過種種手段去證明自己的地位依然合法。

所以,在蔣介石看來,美國出兵北韓是聯合國的決議,自己一旦加入美國組建的聯合國軍,那也就意味著自己得到了聯合國的肯定。

而且,蔣介石生怕美國不允許,所以表現得非常大方,要兵力給兵力,要資源給資源。

可很快,美國便當頭潑了蔣介石一盆冷水。

蔣介石的電報發出去沒多久,美國方面又透過顧維鈞傳話,讓蔣介石暫且按兵不動,理由是此時的台灣,有被解放軍進攻的風險。

但事實上,不讓台灣出兵,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麥克阿瑟本人不同意。

麥克阿瑟為人自負驕傲,而他對蔣介石以及台灣的軍事實力,又十分看不上眼,所以並不願意帶這樣一個累贅。更何況,台灣兵力傾巢而出,的確存在被解放軍包圍的風險。

所以,盡管蔣介石如此熱情,但麥克阿瑟卻是十分生硬的拒絕。

賊心不死

然而,蔣介石卻不死心,他以為美國是真的在擔心台灣島的防禦問題。

所以,蔣介石和自己的幾個心腹連夜開會,討論台灣出兵的同時做好本島防禦的可行性,甚至還專門寫了備忘錄,呈交給美國。

他又提出,如果麥克阿瑟還是不放心的話,自己願意派代表去,面對面和他談台灣島的防禦問題。

美國那邊代表的態度有所松動,因為,蔣介石承諾願意出兵3.3萬人,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只是,在1950年,大陸要解放台灣的心情是很迫切的。美國方面對於兩岸關系之緊張有所耳聞,所以,他們還是很忌憚。

後來,美國【紐約時報】也針對這一問題做了分析。【紐約時報】的評論家認為,美國不讓台灣出兵,除了台灣本土的防禦,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不想讓戰爭局面擴大化。

雖然這次戰爭是由美國挑起的,可美國帶去戰場的都是自己人,台灣一旦參戰,可能又牽扯到兩岸之間的鬥爭,這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結果。

再說,美國對台灣的防禦能力毫無信心。

要知道,在解放戰爭期間,美國可是給了台灣不少援助,可這些援助完全沒有起到作用,甚至有一大半,都被蔣介石以及四大家族的成員貪汙了。

所以,這一次北韓的戰爭,美國非但不指望台灣能給自己什麽援助,反而給他們提出了最低的要求,那就是在戰爭爆發期間,一定要守住台灣島,不要讓大陸占了便宜。

能提出這樣的要求,可見美國對台灣的評價已經低的不能再低了。但蔣介石似乎毫無察覺,還是對出兵一事非常熱心。

特別是十月份,中國人民誌願軍已經跨過了鴨綠江。這時候,美國才相信中國是真的會參戰,而台灣那邊又興奮了起來。

蔣介石認為,既然中國大陸已經明確參戰了,那美國這次總該用得上自己了吧?

當然,蔣介石這樣做不完全是為了向美國表忠心。

他覺得,在這次事件中,自己有利可圖。試想,中國誌願軍一旦在北韓戰場上潰敗,到時候,他反攻大陸的夢想不就實作了嗎?

美國這時候也開始討論這個問題。有一部份人認為,台灣軍隊之前和解放軍交戰多年,所以他們熟悉解放軍的作戰風格,把他們放在戰場上,可能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但這個建議很快被否決了。因為,關於國民黨的作戰能力,美軍可是實打實見識過的,當年,國民黨在巨大優勢之下,都輸得如此徹底,何況現在?

美國已經在國民黨身上吃了一次虧了,他們深知,國民黨軍隊作戰能力是個迷,但是論拖後腿的能力,卻是一等一的,美國很擔憂解放戰爭的故事會重演。

這次,美國可是要親自上陣,他們不希望國民黨成為他們的累贅。

但是,幾個月後,美軍在北韓戰場節節敗退,這時候他們想出了一個更狠毒的計策。

蔣介石不是想要反攻大陸嗎,那麽,不如趁此機會,讓蔣介石真的對大陸發動攻擊,開辟第二戰場。用這個圍魏救趙的計策,說不定可以解決美軍在北韓戰場上遇到的麻煩。

1952年2月,美國進行了新一輪的總統大選。當時,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就公開表明,美國應該支持台灣反攻大陸的計劃。

因為,台灣與新中國政府之間的事情是內戰,這不會讓戰場局勢擴大化,還能夠緩解美軍在前線戰場上的壓力。

美軍雖然要為台灣提供一些援助,可是,相比於北韓戰場上的損失,這都是九牛一毛。

浴血奮戰

但這會兒,蔣介石的心情卻復雜起來。

一方面,美國好不容易松口,讓他反攻大陸,他自然歡呼雀躍。可轉念一想,蔣介石明白過來,這分明是美國要拿他當炮灰啊!

此時,中國的大批兵力雖然都在北韓,可大陸方面也並非完全的空虛,台灣那些由烏合之眾組成的部隊,遇上大陸的正規軍,恐怕只有被追著打的份。

而且,國民黨軍隊如此不得人心,就算是成功的進入大陸,只怕也會被解放軍和中國老百姓團結起來攆出去。到時候,蔣介石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白白為美國做了嫁衣嗎?

最關鍵的是,美國雖然嘴上說支持,可卻並沒有給蔣介石實際上的幫助。

美國現在大部份的資源都在北韓戰場,實在騰不出手來。就算日後有援助,也不知道美國具體樂意給多少,蔣介石生怕自己得到的是一張空頭支票。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美國對蔣介石愈發失望,認為他對解放軍心存畏懼。

對於美國人的這種批評,蔣介石很不服氣。正在蔣介石和美國為反攻大陸的問題來回推諉的時候,上甘嶺戰役爆發了,而這次戰役,徹底絕了蔣介石趁機反攻大陸的念想。

上甘嶺戰役是美軍主動發起的進攻。

因為這時候,美國的心態非常焦慮。在前面幾次戰役中,他們都慘敗,所以美國只能決定,用一場孤註一擲的戰爭來挽回局面。一番計劃後,他們決心進攻上甘嶺地區。

上甘嶺地區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讓美軍占領這裏,我軍就會直接被扼住咽喉,今後想再反擊就困難了。

我軍很清楚美國的戰略意圖,所以這次戰爭,所有的戰士都不敢松懈。

而美軍也明白,這是生死戰,所以他們派出了空前強大的兵力,再配合空中打擊,以及地面的坦克部隊等,對上甘嶺進行了連番轟炸。

美軍這樣的戰術是很有效的,因為,我軍在硬件實力方面完全不足,僅有的一些先進武器還是靠蘇聯援助,而美國卻有源源不斷的武器補充。

所以,初期我們非常吃虧,美軍的彈藥不斷傾瀉在上甘嶺,甚至直接把地面削平了,我軍很難進行正面的進攻。

更糟糕的是,我軍的物資補給線也被切斷,陣地內和陣地外的將士很難溝通。

在對表面陣地的爭奪中,我軍的損失很大,犧牲的將士不計其數,這也讓美軍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勝利近在眼前。

但是,誌願軍並沒有輕易的放棄,很快,我軍轉入了坑道戰。

在抗美援朝戰役中,坑道戰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坑道約等於一個升級加強版本的戰壕,它除了起到防禦功能之外,還可以作為生活場所,戰士們可以24小時駐守在這裏。

坑道的位置優勢,極大的削弱了美軍狂轟濫炸的威力,讓我軍的戰士有了喘息之機。

在坑道戰期間,我軍戰士靈活的運用戰術和地形優勢,殲滅美軍多支部隊,這讓美軍感到了一絲恐懼。

他們雖然派出重兵,飛機坦克的轟炸也一刻不停。可是,我軍的戰士永遠都能夠找到辦法,對他們迎頭痛擊。所以,美軍不得不想一個新的計策。

可是,連續作戰讓美軍身心俱疲,而誌願軍方面雖然損失慘重,卻還保持著強悍的戰鬥力。一番思索之後,美軍決定讓南韓軍隊頂上。

而南韓軍隊的手段就更加齷齪了。

一方面,美軍雖然不願意出兵,但是給了南韓軍隊強大的支援,轟炸依然未停。

另一方面,他們繼續對上甘嶺實施包圍政策。坑道裏的戰士們,想喝一口幹凈的水都十分困難。同時,韓軍又使用了化學武器,將大量的毒氣彈投入了坑道附近,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粉碎陰謀

面對如此形勢,我軍的策略是繼續堅持。在物資困難的情況下,戰士們幾個人分著一包壓縮曲奇,有時候,一個班的戰士甚至要餓上三四天。

這已經突破了人類的生理極限,但令人感慨的是,即便如此,他們還在堅持。

面對源源不斷的敵人,誌願軍決定借著夜色的掩護發動突襲。在作戰期間,我軍一共發動了夜間突襲158次,其中,有149次都取得了成功。

同時,在白天,我軍也一刻不停的尋找機會進行反擊,我軍的作戰意誌之強大,是美國和南韓軍隊都無法預料的。

所以,在我軍的攻勢之下,囂張的聯合國軍依舊節節敗退。

特別是南韓軍隊,他們本來是仗著美國的幫助,如今卻被我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整個陣地幾乎陷入了崩潰,甚至有不少人都當了逃兵。

10月30日,時機成熟,我軍進入了反擊階段。15軍用猛烈的火炮招待了南韓軍隊,敵人被打的抱頭鼠竄,美國的軍隊也隨著崩潰。

我軍各個陣地上駐守的軍隊,都對美軍展開了進攻,高地不斷地被奪回。聯合國軍慌不擇路的逃跑,許多部隊陷入我軍的包圍圈之中,被成建制的消滅。

1952年11月25日,我軍收回了537.7高地,宣告著上甘嶺戰役的結束。此時,是戰爭爆發的第43天。

對於這個結果,全世界都目瞪口呆。

作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美國始終不相信,自己會成為韓戰中的輸家。然而,上甘嶺戰役的結果似乎證明,美國並沒有那麽的強大。

遠在台灣的蔣介石坐立難安。此時,他或許還在慶幸,還好他沒有把自己3.3萬人的大軍投入到北韓戰場,否則,他將血本無歸。

但慶幸之後,便是絕望。蔣介石清楚,自己再也無法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抗衡了!

上甘嶺戰役是一次改變世界的偉大戰役,這次勝利,為新中國換來了長久的和平,也粉碎了敵人的陰謀,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次意義非凡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