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2年,吳國楨參加蔣介石的壽宴,返程時發現車子被老蔣動了手腳

2024-01-28歷史

1952年,吳國楨參加蔣介石的壽宴,返程時發現車子被老蔣動了手腳

1952年,吳國楨與蔣介石的關系陷入破裂的邊緣,卻在10月的某一天收到了蔣介石的邀請函。這讓吳國楨感到十分意外,畢竟他已經在準備辭職的事情了。蔣介石居然還願意邀請他前去山上參加壽宴。

帶著疑惑和喜悅,吳國楨攜夫人一同赴宴。在宴會上,吳國楨居然意外地受到了蔣介石的熱情接待。宴會結束後,蔣介石還主動安排專車送他們回去,這讓吳國楨感到有些受寵若驚。

回程途中,夫人黃卓群因腸胃不適,讓車在山路邊停下,與吳國楨一同下車休息。這一下車竟然在無形中挽救了夫妻二人的性命。

吳國楨無意中發現車輪被動過手腳,如果不是中途下車,後面夫妻二人可能就會在路上喪命。而兇手的身份不言而喻。

吳國楨作為蔣介石曾經的心腹,二人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呢?

蔣介石為何要將吳國楨置於死地呢?

吳國楨,蔣介石身邊的紅人。1926年,他在美國留學完成後回國。早年在美國留學的吳國楨受到了美國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一回國就積極從政,大有要以美國制度為「樣版」,來對中國進行改革的勢頭。

國民黨親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於是吳國楨毫不猶豫地投入了國民黨,並與親美派的代表宋美齡關系密切。

另一方面,蔣介石得知他是留美回來的高材生,不由得喜出望外。當時的國民黨內部正急需留美歸國的人才。因此,蔣介石決定讓吳國楨協助他,了解美國的資訊。

由於多年留學,吳國楨對美國的風土人情了解得也很透徹,能夠取悅美國人,進一步促進與美國的關系。考慮到這一點,任用吳國楨完全是一舉多得。

吳國楨回國不久就受到國民黨內部的青睞,很快成為了「黨國中堅」。吳國楨也沒有辜負蔣介石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工作。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外國使團紛紛前來漢口調查。其中,使團團長李斯頓的身份尤為引人註目,曾擔任英國駐印度總督。這一事件引起了國民黨高層的高度關註。

為了維護國民黨在外交場合的威嚴,這次接待變得異常重要,不能像過去一樣隨意派遣一名官員去應對。蔣介石得知此事後,特地囑咐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務必要好好接待他們。然而,派遣誰去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當時省政府並未設立專門的外賓接待機構。

在何成浚為難之際,他突然發現桌上有吳國楨不久前自制的【整理財務稅收方案】,給了他靈感。他心中突然有了一個負責接待的合適人選——吳國楨。

吳國楨早年在美國學習,精通英語,同時擅長多種外語。他接受過高等教育,舉止紳士得體,是接待的理想人選。因此,何成浚任命他為此次接待的總負責人。吳國楨也正需要機會展現自己,於是欣然接受了這個安排。

在接見外國調查團時,吳國楨以流利的外語回答調查團代表的問題。他考慮到調查團的生活喜好,特地為他們安排了西式花園洋樓,甚至飲食也是按照他們的喜好準備。

全程陪同,提供體貼入微的服務。盡管代表團未在此逗留很長時間,但後來他們專程寫信給蔣介石,除了說明調查的基本情況外,還特別表達了對接待工作的滿意之情,對吳國楨給予高度贊揚。

蔣介石因此信對吳國楨更加滿意,堅信吳國楨是黨國不可多得的人才,心中對他的器重更深。

後來,蔣介石擔任豫鄂皖總司令,在湖北定居半年時,特地邀請吳國楨擔任自己的秘書。在短短三個月內,吳國楨憑借出色的能力贏得了蔣介石的信任,正式成為了蔣介石身邊備受器重的「紅人」。

1932年,蔣介石力排眾議,任命吳國楨為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漢口市市長。或許現在我們可能認為市長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職位。但蔣介石曾言:「能夠掌握北京(現稱)、廣東、上海、武漢等幾個城市,相當於掌握了整個中國。」

由於武漢的地位重要,漢口在蔣介石眼中的價值不言而喻。蔣介石特別任命吳國楨擔任漢口市長,顯示了當時對吳國楨的高度信任。吳國楨29歲時,在眾多官員的不解目光中正式成為漢口市長。

隨著全面抗戰爆發,國民黨中央遷至重慶,吳國楨仍然緊隨蔣介石。面對日本侵略導致的重慶困境,蔣介石再次派遣吳國楨,任命他為重慶市的陪都部長。甚至在國民黨撤退至台灣時,吳國楨還擔任了台灣省的主席。

盡管吳國楨在蔣介石身邊官途一帆風順,為何後來走向了復雜的命運?

與蔣經國的紛爭逐漸加深。1946年,吳國楨正式出任上海市長。尚未上任時,吳國楨信心百倍,堅信能夠引領這個曾經繁華的城市繼續繁榮發展。然而,一旦上任,他才發現面臨的問題有多麽艱巨。曾經繁榮的上海在戰爭肆虐後,已然不再昔日的繁榮。

吳國楨面臨的是一堆因戰爭遺留的混亂。特別是在民生方面,問題尤為突出:許多商人無視市場秩序,非法囤積糧食,導致市場上的糧食供應銳減,物以稀為貴。糧食稀缺使得只有富貴人家才能正常購買,而普通民眾卻陷入「一鬥米難倒英雄漢」的境地。

普通市民陷入困境,吳國楨為改變這一局面,及時頒布了政令。透過市場與需求的結合,適度釋放存糧,實施限購政策,有效緩解了糧食問題。然而,上海已經遭受了「千瘡百孔」的創傷,糧食問題得以短暫緩解後,通貨膨脹問題接踵而至,使吳國楨措手不及。

面對飛漲的物價,吳國楨感到無所適從,而蔣介石的幹預使得他更加焦頭爛額。當時的上海使用法幣,但在通貨膨脹的沖擊下,以法幣為主導的貨幣流通系統幾近崩潰。因此,蔣介石聽從他人建議,發行新的貨幣來替代原有的貨幣體系,並采取強制手段,強制兌換民眾手中的財產。

談及容易,付諸實踐則困難重重。新幣的發行成本巨大,換幣過程耗時,而且涉及的風險非蔣介石一人能夠負擔。因此,許多金融專家都向蔣介石詳細分析了弊端,試圖說服他放棄這一想法。

吳國楨也參與了說服行列。然而,蔣介石仍堅持己見,特意調來自己器重的大兒子,蔣經國,協助進行。蔣介石派遣蔣經國以督導員的身份,推進新貨幣的推行。

初到上海的蔣經國權力不大,但父親對他的信任使他備感振奮。在蔣介石的支持和默許下,蔣經國在上海開展了「打虎」運動。最初,他取得了一些成績,逮捕了幾批「貪官汙吏」。

蔣經國的「打虎」行動很快以失敗告終。正是由於這個行動,他與吳國楨正式結下了深仇。

在揭露了財政部機要秘書陶啟明的「牟利」罪行後,又逮捕了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在抓捕下一個「老虎」孔令侃時,遇到了重大阻力。

孔令侃不僅是財政部長孔祥熙的兒子,還是蔣經國繼母宋美齡的外甥。盡管與蔣經國有親戚關系,但在當時,為了爭取政績,蔣經國並未放過這位「親戚」。孔令侃無奈之下選擇依附自己姨媽宋美齡。

由於宋美齡對孔令侃寵愛有加,而且孔令侃手中還掌握著能威脅到宋美齡的資訊,因此宋美齡果斷派遣吳國楨代表自己反對蔣經國。她則親自去找丈夫蔣介石,對他施加「枕邊風」。

在宋美齡的暗中努力和吳國楨的公開反對下,再加上來自民間多方力量的阻礙,蔣介石最終放棄了原定計劃。蔣經國的「打虎」行動,在未能打到主要目標的情況下被迫停止。

蔣經國不僅失去了向上攀升的機會,還受到了「只拍蒼蠅,不打老虎」的嘲笑。在周圍人嘲笑的註視下,蔣經國充滿憤怒。盡管明白是因為宋美齡的原因導致自己的行動無法繼續,但當時蔣經國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宋美齡。他只能將怒火撒向身為市長的吳國楨。從此,暗地裏對吳國楨懷有深深的怨恨。

隨後,蔣經國在台灣繼續承擔了培養特務的任務,這次同樣是在父親的指示下。每培養一名特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蔣經國的任務則是培養數萬名特務,這個龐大的培養資金需求不言而喻。

當時的吳國楨擔任台灣省主席,掌管台灣省的財政開支。他需要同時關心台灣的國民需求以及國民黨官兵的軍費生活費用。然而,財政有限,面對蔣經國大手大腳的「經費」要求,吳國楨無法提供如此龐大的資金。

然而,蔣經國對吳國楨所謂的「苦衷」毫不體諒,因為吳國楨本來就反對蔣經國手下的特務,反對隨意抓人的行為。蔣經國誤以為吳國楨是故意針對自己,擔心自己取得成績後會得到父親的贊賞。

於是,他對吳國楨的厭惡更加深重。蔣經國與吳國楨之間的矛盾在無形中不斷升級,成為導致吳國楨不幸的一根導火索。

與蔣介石徹底決裂的另一個原因是,吳國楨在無意之間觸及了蔣介石的底線,引起蔣介石對他的敵意。

最初,蔣介石對吳國楨十分賞識和器重。然而,有句古話說:「伴君如伴虎」,陪在蔣介石身邊本來就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蔣介石天性多疑、猜忌心強,身邊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他的懷疑。

有時,即使身邊的人才過於出眾,也會被蔣介石視為潛在的威脅。或許是對自己能力足夠自信,或者是過於相信蔣介石,吳國楨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當面對蔣介石設下的陷阱時,他未能及時做出反應,便一腳踏入了困境。

談到吳國楨擔任台灣主席一事,蔣介石的幕後推波助瀾功不可沒。隨著國民黨成員抵達台灣,為了更大程度地獲取美國支持,蔣介石毫不猶豫地將原主席陳誠撤職,任命吳國楨接任,以向美國展示與其友好合作的決心。

吳國楨對此任命感到疑惑,然而蔣介石卻對他贊賞有加,明確表示目的是爭取美國支持。這突顯了吳國楨在蔣介石心目中的高度地位,激勵了他極大地。

然而,前任主席陳誠並非等閑之輩。在多年的執政中,他積累了一定的勢力,對抗蔣介石在政治上的反擊也日漸顯現。盡管蔣介石目睹了這一切,但他並未采取實質性行動來支持吳國楨,而只是口頭上的鼓勵。

那時的吳國楨在蔣介石的花言巧語中迷失了方向,憑借勇氣與一些盟友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他未意識到,在這場無形的鬥爭中,他已經招致了眾多敵意。一旦留下漏洞,他就可能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而這正是蔣介石為限制吳國楨設下的圈套。

盡管吳國楨忠心耿耿,但他過於坦率,經常給蔣介石提出一些被他認為是「忠言」的建議。蔣介石生性剛強,一生戎馬,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人質疑他。在一次次的進諫中,他逐漸失去了對吳國楨的好感。然而,這一切變化吳國楨卻渾然不覺。

1950年,在蔣介石設立的宴會上,吳國楨在眾人興致勃勃之際,不合時宜地向蔣介石提出黨員們自己籌備黨費的建議。

這番提議在今天看來顯得真誠而懇切,但在一生追逐利益的蔣介石看來,卻觸動了他的逆鱗。蔣介石當即面露不悅,宴會上的氛圍驟然凝重,眾人間的談笑聲瞬間沈寂。即便吳國楨的反應稍顯遲鈍,也察覺到了此刻氣氛的異常。

回到家後,吳國楨深感懊悔,度過了一段如履薄冰的時光,逐漸決定辭去職務。他意識到自己在蔣介石心中已無立足之地。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1952年蔣介石居然邀請了他,隨之發生了前文所述的情景。看到車胎時,吳國楨心中最後的僥幸心理也煙消雲散。在死裏逃生後,他立即向蔣介石提出了辭職申請,直至1953年才獲準離職。

吳國楨隨即攜家人逃往美國,卻沒想到在美國,蔣介石仍未放過他。

1954年三月,蔣介石突然簽發總統令,要求美國引渡吳國楨回台灣接受黨內制裁。吳國楨陷入絕境,與蔣介石徹底決裂。透過美方媒體,他曝光了蔣介石在台灣統治期間所涉及的「骯臟」行徑。由於蔣介石的忌憚,最終此事無疾而終。

然而,蔣介石和兒子蔣經國仍心懷怨恨,多年來一直尋找機會進行報復。

直至1984年,吳國楨在美國因病去世,吳國楨與蔣氏父子的恩怨才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