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8年開國中將批判粟裕,賀龍一言不發,事後他:此人可信,可交

2024-03-04歷史
1955年授銜時,有三個人鬧得有點兇,他們分別是許世友,王必成,以及鐘偉,三人的軍銜分別是上將,中將,以及少將,他們鬧的原因都是認為授予自己的軍銜低了。
其中許世友去找了周總理,周總理說粟裕才是大將,他不吭聲了,王必成找了老領導譚震林,譚震林替他向上級反應,受到了批評,而鐘偉則是直接說自己將勛章掛狗尾巴上,被林總訓了一頓,此事才算了了。
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王必成。
解放戰爭時期,華野副司令員粟裕麾下有三名戰將,分別是葉飛,王必成,陶勇。
王必成是湖北麻城人,1912年出生,17歲參加了紅軍,此後歷任紅軍營長,團長,副師長等職,抗戰時期,王必成歷任新四軍團長,旅長,蘇浙軍區縱隊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王必成歷任縱隊司令員,三野第七兵團副司令員等職。
從1940年起,王必成就開始在粟裕的麾下任職,當時他是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司令,而粟裕則是蘇北指揮部副指揮,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粟裕能有如此輝煌的戰績,也和他麾下的三大戰將離不開關系,
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王必成率部守漣水時,遇到了國民黨整編74師的攻擊,由於諸多原因,王必成戰敗了,陳毅很生氣,說是要將王必成撤職,粟裕保了王必成。
孟良崮戰役中,王必成率領華野六縱,第一個攻上了孟良崮山頭,報了仇。
建國後,王必成歷任浙江軍區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當時他覺得自己軍銜低了,其實從綜合因素來說,是符合正常程式的。
1958年,粟裕時任總參謀長,因為有幾次「擅權行為」再加上他不懂政治,因而得罪了一些人,這一年,召開了批判粟裕,劉伯承,蕭克等人的會議。
粟裕被批判,有很多人找到了粟裕在戰爭年代的三位下屬,
葉飛是開國上將,他也是一位在軍中很有實力的人,在批判粟裕的會議上他一言不發,無論別人怎麽說,他都不願揭露粟裕的什麽過失。
而王必成,他知道自己的老領導粟裕的為人正直,他根本不相信強加在粟裕身上的那些莫須有的「罪名」,他也不願聲明自己要和粟裕劃清界限。
不過,王必成還是發言了,他說:「我奉命揭發大陰謀家粟裕,我跟隨粟裕作戰多年,對粟裕的大陰謀,有兩點體會最深,那就是「大」和「謀」。記得濟南戰役即將勝利尚未結束時,粟裕就向黨中央、毛主席建議打淮海戰役,基本解決蔣軍的主力。中央采納了粟裕的意見,我們取得了決戰淮海的勝利。這個謀有多大,我不敢評論,也沒資格評論,毛主席他老人家最清楚。至於陰的一面,我不知道,也沒有體會,請知情者揭發。」
聽到王必成說的這些話,在主席台下面的將軍們議論紛紛,賀龍元帥當時也在會議上,他對粟裕的批評是一言不發,但是聽到王必成的話後,他難得發言了,他說:「王必成可信,可交」
過了一會,賀龍再次強調地說:「王必成可深信,可深交。」
陶勇也是粟裕麾下的一名戰將,他也奉命「揭發」粟裕,陶勇說:「我文化低,識字不多,這篇稿子是xxx首長的秘書xxx寫的,但是這裏的比劃太多了,我怕念不好,錯的地方,請xxx秘書補充,」
聽到陶勇的這些話,在台下的人哄堂大笑,主持人趕緊找人將陶勇給架出了會場。
會後,粟裕被撤銷了所有的職務,粟裕在軍事戰場上揮斥方遒,但是在政治生涯裏,卻是一竅不通,林彪對粟裕很欣賞,他不僅不對粟裕落井下石,反而還安慰他。
一次,林彪約粟裕,兩人聊得很開心,林彪對他說:「你缺少黨內鬥爭」,粟裕回答:「我不是缺少,我是根本沒有。」
1965年,粟裕在上海休養時,林彪也來這裏,他特意見了粟裕,還對粟裕說,多到部隊去跑跑,發現什麽問題或者有什麽意見,可以直接向他反映,面談、打電話、寫信都可以。
由於林彪的這份欣賞,粟裕的低沈心情,也難得的晴朗起來。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王必成知道後,他知道一直扣在粟裕頭上的那個報告還沒有平反,因而想要寫信給中央,請求給粟裕平反。
粟裕的夫人楚青得知後,制止了他。
1994年,粟裕當年的老部下,已經是軍委副主席的張震,和同是副主席的劉華清發表了【追憶粟裕同誌】文章,在文中,他們指出:1958年,粟裕同誌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
這才算正式地為粟裕平反。
楚青為此,還特地去王必成(1989年去世)的墳墓前燒紙,將這個訊息告訴他,讓他九泉之下安息。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對粟裕大將的敬意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