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毅和粟裕評元帥,劉少奇更傾向於粟裕,周總理為何力挺陳毅?

2024-07-27歷史

在評選開國軍銜時,曾經許多人都引起了激烈的爭議。

但這其中爭議最大的兩位,估計還是粟裕和陳毅。

為了確定他們兩個到底誰當元帥,劉少奇還專門在會議上討論,但是卻始終拿不出個方案來。

不過,他個人卻力挺粟裕,然而,最終周恩來卻堅持讓陳毅上。

為何劉少奇力挺粟裕而周總理選擇陳毅呢?

陳毅和粟裕兩人私人關系很好,他們兩個可以說是黃金搭檔。

早在新四軍時期他倆就開始合作,雖然那時候粟裕的職位還稍微低了一些,但是已經頻繁與陳毅展開了合作。

到了後面的解放戰爭當中,他們兩人成為三野的核心人員,為三野橫行天下,掃平中原立下汗馬功勞。

兩人不僅僅在工作上合作愉快,生活當中還是兒女親家。

但是,在評軍銜的問題上,許多人卻在粟裕和陳毅之間爭論起來,為什麽爭論呢?

主要還是因為兩人各有千秋。

單純從軍事領域的指揮才華來說,粟裕將軍是我軍當中出了名的常勝將軍。

他在當時的名氣與林彪元帥齊名,而陳毅雖然長期是粟裕的領導,但是軍事才華相對沒有粟裕耀眼。

而且,即便是與其他幾位已經評好的元帥比,陳毅元帥在軍事才華上也顯得平凡一點。

所以,在評元帥的時候很多人選粟裕。

但是,如果從資歷方面來看的話,很明顯又是陳毅更勝粟裕。

並且陳毅只是軍事才華相對粟裕差點,並不是說他沒有元帥級別的軍事能力。

實際上,不論是淮海戰役還是其他的戰役,軍事指揮雖然主要是由粟裕來敲定。

但陳毅卻保證了軍事指揮的執行,不論是在人事管理還是後勤保障等方面,陳毅的綜合能力都是非常耀眼的,而且可以是粟裕無法替代的。

實際上,解放戰爭當中,偉人一度起了讓粟裕當總司令,讓陳毅當副司令做粟裕的副手的想法,但是卻被粟裕嚴詞拒絕了。

因為要是真讓他當了總司令,很多問題他還真沒有陳毅拿的穩。

所以,陳毅僅僅只是在軍事領域有點短板,但若是評起其他領域的才華,陳毅是穩壓了粟裕一頭的。

所以,兩人的條件各有千秋,就難住了那些評軍銜的人了。

劉少奇也不得不為此專門召開會議討論,軍銜是一個軍人一生的榮譽象征,而開國將帥的軍銜價值更高,對於每個將帥的意義也更重要。

所以,這個事情可馬虎不得,但是具體選誰當元帥,一時之間也沒有定論。

因為兩人確實算是各有千秋,如果名額足夠的話兩人都當元帥最好。

但當時元帥的總名額是有限的,外加陳毅和粟裕都是三野的,如果選一個出來當元帥,那麽另外一個當然就不能當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劉少奇個人選擇支持粟裕當元帥。

這倒不是因為劉少奇覺得粟裕的軍事才華過人,而是因為當時的陳毅個人條件,在評選軍銜的時候有個規定。

那就是已經轉入地方工作的將軍不參與評選。

因為當時中國的核心人員幾乎都是軍人,但是如果這麽多人都參與評選的話,那麽將帥的數量就太多了,數量太多意義便會減小,而且也沒有足夠的分量了。

所以,當時偉人說出了這麽個意思,而陳毅雖然之前長期是軍隊的領導人員。

但是在建國後卻長期擔任地方職務,剛剛打進上海他就擔任上海市長,由於在上海市長這個崗位上幹得特別好。

所以後面陳毅又擔任了一些其他的地方上的職務,包括即將評選的時候,周恩來還有了把外交部交給陳毅的意思。

因此,可想而知,後面陳毅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地方上的,軍隊的工作可能成為他的次要方面。

而粟裕將軍就不一樣了,一方面他的主要才華都集中在軍事領域。

並且在軍事領域的才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上級也不舍得讓他去幹別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的其他領域的能力,就沒有陳毅那麽綜合性強了。

陳毅不僅僅能帶兵打仗,還能把一個復雜的上海市治理得好好的,還能在外交上與世界各國交朋友。

這些相對粟裕就有點兒難了,所以上級也不好安排他去幹別的事情。

同時,自從1949年建國後,一直到評選軍銜的那段時間裏,粟裕一直都是在軍隊裏面從事工作。

1949年前後他吞並幾十萬在東南沿海,隨時準備聽從偉人的命令奪回寶島,後面由於韓戰的爆發,粟裕奪回寶島的任務被迫取消了。

但是他又在之後的幾年裏負責總參謀部的事務,依然還是以軍事領域的工作作為核心工作。

所以,劉少奇覺得選粟裕當元帥更合適,因為粟裕他依然在軍隊當中幹事,給他評一個元帥價值大一些。

而陳毅則實際上已經不怎麽管軍隊的事了,他在外交上和地方上做事的話,元帥軍銜的作用就沒有那麽大。

所以,劉少奇個人支持粟裕當選。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周恩來卻發表了堅定的意見,他堅決主張由陳毅來當元帥。

為什麽周恩來要讓陳毅來當元帥呢?僅僅只是因為陳毅的資歷更老嗎?

其實不然,周總理之所以這麽提,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元帥評選的硬性條件,在1955年公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對元帥資格的評定給出了具體的定性條件。

其中一個條件粟裕明顯是達不到的,而陳毅則達到了所有的條件。

在條例當中有這樣的硬性規定,對建立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所以,開國元帥不僅僅要會打仗,也不僅僅要在解放戰爭或者其他戰爭當中,具有足夠大的軍事成果,還得要有一個硬性條件。

那就是對我們的軍隊有開創性貢獻,並且是我們軍隊早期的重要領導,而這一點直接確定了陳毅的地位,並且讓粟裕與元帥軍銜失之交臂。

陳毅顯然是對我們軍隊的建立有開創性貢獻的,他參加了南昌起義。

在南昌起義的同年,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的一個團政治指導員。

然後又率領他的部隊參加了湘南起義,在我軍早期著名的井岡山會師後,兩支軍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而第四軍的軍長為朱德,黨代表為偉人,陳毅則是擔任了政治部主任。

可見早期陳毅的地位有多高,他不僅僅對我軍具有開創性貢獻,而且在早期的資歷也足以擔任元帥軍銜。

相對來說粟裕將軍這方面就差多了,雖然後面粟裕將軍一路起飛,軍事才華碾壓了許多人,但是早期的他並不顯眼。

在南昌起義當中他的官職很低,即便是到了早期的紅軍當中,粟裕也一直擔任著低階官職,沒能夠成為早期紅軍的重要領導。

這一點林彪的條件就要好一些。

雖然一開始林彪的官職也很低,在早期的起義當中林彪也不是重要領導。

但是林彪的軍事才華很快得到展現,並且在紅軍早期就擔任重要領導,成為當時少有的年輕軍團長。

所以,林彪評為元帥沒問題。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為啥早期的開創性這麽重要呢?

因為早期的開創性相當於一串數碼的第一位,後面加多少個零都得看第一位是啥,第一位數碼越大才越有用。

所以,我軍早期起義的領導人,活下來並且繼續在軍隊當中工作的人,基本上後面都被評選為元帥。

比如領導了平江起義的彭德懷元帥,領導或者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的,賀龍,朱德,劉伯承等元帥。

所以,參與領導了湘南起義的陳老總,當然也沒有理由不評選為元帥。

因此,在最終的軍銜評定中,陳毅被評選為元帥,而粟裕因為軍事才華突出,被評為開國大將中的第一位大將。

對此,粟裕個人是沒有任何意見的,他的意見是只怕自己的軍銜評價太高了,而不嫌棄自己的軍銜評價低了。

這是粟裕將軍一向的精神,他有點兒古代大樹將軍的味道。

不太喜歡去跟大家爭功,同時他也是一個很純粹的軍事將領,只想把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軍事工作中,不想去為了這些名利來爭奪。

所以,雖然沒有拿到元帥軍銜,但是粟裕將軍卻安然接受,並且這也沒有影響陳毅與粟裕兩人的關系。

所以兩人後面結成了兒女親家,可見兩人對此都沒有啥芥蒂。

實際上,兩人早在解放戰爭當中,就形成了互相體諒,互相關懷,互相幫助的關系。

陳毅雖然名義上是當時的總司令,但是對於粟裕主管的軍事領域,陳毅從來都不插手去幹涉。

反而每次都對下屬說,你們都按粟司令的話去做,有一些刺頭將軍們暗地裏不服粟裕,陳毅元帥就把他們抓出來教訓一頓,讓他們老老實實的聽粟裕的。

所以,關於這個軍銜之爭,主要是組織上怕虧待兩人,但是他們兩人自己是一點兒不計較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