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雍正:比朱元璋還牛的皇帝,立下了3條規矩,使得百官不敢貪腐

2024-05-16歷史

在我們國家的歷代帝王之中,反腐從來都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歷代帝王也曾嘗試了許多辦法,但是都沒有辦法徹底杜絕腐敗。

但是,也有人做到了這一點。明代朱元璋對腐敗官員實行了嚴厲的懲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達到預期。

有趣的是,朱元璋死後,後來又出了一個新的帝王,僅僅三條法令,就讓官場上的腐敗風氣大為消減,沒有哪個地方的官吏,敢於貪墨。可是,他到底是什麽人?他定下的三個規則是什麽?那我們就好好聊聊吧。

論朱元璋的反腐方略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個窮苦人家的孩子,而且災荒頻仍,家裏的日子也不好過。盡管如此,他還是為貪官所害,在這種情形下,他的雙親也相繼離世。

總之,朱元璋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所以才會踏上反抗的道路。從郭子興這裏,他獲得了發展的資源,然後依靠著一群小弟,將自己的領地擴張開來。

最終在1368年定都南京,建立了舉世聞名的大明。熟悉朱元璋的人都知道,他因為早期受到腐敗分子的侵害,對政府的腐敗行為深惡痛絕。

所以,當上皇帝後,朱元璋千方百計地懲治貪汙腐敗的官員。因此,朱元璋不但設定了「禦前禦前使」等機構,而且還對官吏貪贓枉法、貪贓枉法之事進行調查。

他還頒布了一套法律,規定官員私吞六十兩以上者,殺頭。經過朱元璋的嚴刑峻法,大明的民風逐漸好轉,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廉潔」了。

但朱元璋畢竟是個農家子弟,所以他頒布的法令也有很多限制,缺點也很多。例如,他對所有的官吏都給予極少的薪俸,並繼續實行,不管貨物價格怎麽變動,他們的薪俸都是一樣的。

這也造成了,在國家發展的同時,很多人拿出來的錢,已經不足以養活自己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官吏都走向了貪腐之路,有些良吏也是如此。

朱元璋在位期間,曾出現過一起特大賄賂罪,名為郭恒案。六位大臣,哪怕是朱元璋的近侍,也受到了牽連,可見朱元璋面臨著多大的壓力。

斬盡天下奸佞

但是,本著「誅奸佞」的原則,逮到的人都要狠狠地收拾一下。那時大約有七八千人在腐敗案件中喪生,無一幸免。

回顧朱元璋的生平,他對腐敗采取的都是「重刑」,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某些官吏的腐敗現象,但終究只是一時的,一旦他駕崩,腐敗就會重新擡頭。

正如他所料,到了明代中後期,朝堂上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嚴嵩黨」,「魏忠賢黨」,「東林黨」,將大明王朝拖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簡單來說,朱元璋的原則就是:「薪水低,工作多,而且不許私吞」,這種制度在高強度的情況下可以行得通,但一放松,就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問題,有很大的缺陷。

朱元璋「反腐倡廉」思想具有極大的缺陷,這一點除了他自己能夠實作之外,其他人想要達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不得不說,在清代,有人為了保持朝廷的廉潔,曾經頒布過三道法令,讓朝廷上下無一人敢於貪墨。

比起朱元璋「誅奸佞」的限制,這「三條規矩」在「大局觀」和「小細節」上都做到了極致,而這三條規則的提出者,自然就是雍正。

雍正三律

大家都知道,雍正不像朱元璋那樣,是個勤奮好學的好皇帝,盡管他只有14年的時間,但是他的功績還是相當可觀的。在清代初期,貪官汙吏橫行,朝廷腐敗,所以雍正皇帝決定要改革。

可能是從朱元璋那裏學來的,雍正在懲治腐敗方面做得比較徹底,不過在此之前,他吸取了前輩們的教訓,一共有三條:其一,就是所謂的「連坐」,一旦有官吏貪贓枉法,不但本人要被殺頭,還要被抄家滅門。

這一條,極大地降低了貪官汙吏的數量,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家族為自己而死。在這種情形下,若有官吏貪墨,家中子弟不願死去,自然會上報,從而構成一個嚴密的監察體系。

第二條則是家族成員若不遭滅族,則其所有家產一律充公,子孫不能參加科考,不能做官。官場上的人,都是為了錢財,但一旦被查出來,他們的錢財就會被剝奪,這就意味著,他們的仕途,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與充軍充軍相比,「不能進朝為官」的做法更加殘酷,因為這是從本質上切斷了這些人向上爬的機會。一旦腐敗,相關人員的生活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並最終陷入貧困。

沒有多少人能夠承受這種絕望的未來,所以在貪腐的過程中,他們都會考慮到這一點。

第三條則是行刑之時,要召集群臣旁觀,以杖責為主,涉及到的官吏往往會被抽成重傷,慘不忍睹,既有侮辱之意,又能震懾旁觀之人。

當然,光靠懲罰是不行的,很多人之所以會腐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雍正以「反腐三條」為依據,創立「養廉銀」,開創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先例。

說白了,這養廉金就相當於現代的政績考評,只要這位官員不貪,並且任期內做得不錯,雍正就會多賞賜一些。到時候,能拿到多少?

雖然沒有明確記錄,但從某些歷史文獻來看,養廉金所給予的報酬,甚至超過了平時的俸祿,是一種極好的治理吏治的手段。

如果有官吏腐敗,不但要受罰,而且連養廉金都拿不到。在這種恩威並用的政策下,清朝的官吏,無論是辦事的效率,還是廉潔的水平,都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結果表明,恩威並用,比起朱元璋的「嚴刑峻法」,效果要好得多。他們都知道,一旦被查出來,後果不堪設想,說不定還會給自己的家族惹上麻煩,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比較好。

只可惜,這麽好的一套養廉銀制,到了清朝,卻變成了一種裝飾品。誰都知道乾隆喜歡享樂,喜歡享樂,所以需要大量的開銷,所以他才會使用清廉銀子。

到了年終,沒有了「績效分紅」,日子再次變得窘迫起來,腐敗就成了他們惟一的出路。

回顧清代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在乾隆中晚期,正是官吏貪贓枉法之風盛行之時,亦是清代由盛極衰之時。這麽好的一個養廉金體系,竟然被清朝皇帝給「玩壞了」,實在是太可惜了。你怎麽看這個?精品文學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