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賡任兵團司令兼政委的時間,為何僅僅一年?新搭檔肩負特殊使命

2024-06-08歷史

陳賡任兵團司令兼政委的時間,為何僅僅一年?新搭檔肩負特殊使命

1949年2月5日,威名赫赫的中原野戰軍,在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後,根據軍委的命令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原中野第4縱隊司令員陳賡將軍,直接晉升為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同時還是野戰軍前委委員。令人奇怪的是,原第4縱隊政委謝富治,雖然也同時獲得晉升,但卻離開了老部隊轉任第三兵團政委,陳賡由此實作了兵團「軍政主官一肩挑」,這其中有什麽內情呢?


實際上,陳賡在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時期,都還只是單純的軍事主官,比如1945年秋,太嶽軍區部隊奉命組建野戰縱隊時,軍區司令員陳賡順理成章出任太嶽縱隊司令員,而原軍區副司令員、一度代理司令員職務(陳賡赴延安學習期間)的謝富治,則被任命為縱隊政委。


太嶽縱隊參加了著名的上黨戰役,不久統一序列改稱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期間陳賡、謝富治一直是軍政搭檔。1947年8月,再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第9縱隊和38軍(起義部隊)共8萬余人,新組一個戰略級兵團,直接受軍委指揮,執行南渡黃河逐鹿中原的戰略任務。


由於軍情緊急且出動倉促,該兵團並未設定專門的兵團司令部,而是暫以4縱司令部兼兵團指揮機關,軍委同時指定以陳賡為該兵團司令員、謝富治為政委,因此這支8萬余人的「準戰略集團」,習慣上又被稱為「陳謝集團」,可見兩個人的名字在當時是密不可分的。


1948年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改編為中原野戰軍,原屬「陳謝集團」單獨遂行作戰的第4縱隊、第9縱隊正式歸建,陳賡、謝富治仍然擔任4縱司令員和政委,共同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

需要說明的是,在「劉鄧大軍」最初組建的五個老牌縱隊中,只有4縱沒有參與挺進大別山,其他第1、第2、第3、第6縱隊在此期間,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因此兵強馬壯的4縱,自然成為了當時中野的絕對主力。

再加之「陳謝集團」在獨立作戰期間的突出功績,那麽在二野成立並且組建兵團時,陳、謝的職務晉升已經毫無懸念。第二野戰軍共組建了三個兵團,司令員分別是陳錫聯、陳賡和楊勇,他們也分別是原來的中野3縱、4縱、1縱司令員。

那麽作為陳賡很長時間的搭檔,謝富治理應出任陳賡兵團的政委,然而野戰軍的整編命令釋出時,首長名單卻並非如此。


一、陳賡兵團再次脫離劉鄧作戰序列


軍史上對這段歷史諱莫如深,其實倒也沒那麽復雜,因為陳賡和謝富治兩名將領,在性格和作風上差異實在太大,而且早期的軍隊職務也比較懸殊。比如1931年的時候,謝富治還只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名副連長,而陳賡已經是四方面軍的主力師長。


也就是說,陳賡在30年代初期已是紅軍高級幹部,而謝富治還僅僅是基層幹部,兩個人完全是首長和下級的關系。只不過謝富治後來晉升較快,到1935年已經是紅9軍的政治部主任,但是在陳賡面前,軍政地位恐怕還是很難平起平坐。


開國將帥們之間復雜的關系和內情,我輩不好評價,不妨參照下官方媒體的原文:「由於二人性格不合,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陳賡慣於獨立自主,喜歡從戰場實際出發,而謝富治則嚴格執行上級指示,因此不免發生矛盾」。


筆者個人揣測,問題主要出現在「陳謝集團」獨立作戰期間,以及中野成立後到淮海戰役打響前的那段時間,期間陳賡的部隊雖在建制上屬於「劉鄧大軍」,但是在序列上卻先後劃給了西北野戰軍和軍委直接指揮,單獨行動的時間較長。


在部隊建制和作戰序列不統一的情況下,陳賡司令員可能經常會接到來自軍委、各野戰軍的不同命令,因為我軍各部是需要積極進行戰略配合的,這就難免出現命令上級不完全一致的情況,而陳賡將軍個性鮮明地位超然,總會堅持自己的判斷和決心。


比如後來在南線大追殲階段,二野四兵團曾奉命轉隸四野指揮,同時指揮四野第十五兵團的作戰,期間陳賡數次質疑四野總部的命令,毫不退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最後都要驚動毛主席親自來裁決,如此陳賡在戰場上的特立獨行,可見一斑。


可問題是,謝富治不具備陳賡那樣特殊的資歷和經歷,對直屬上級的指示向來嚴格遵守,這就難免跟陳賡發生爭執和矛盾,兵團司令員是老黃埔和老資格,爭論起來對兵團政委偶爾了點過頭話,「有時會傷及謝的自尊」(這句也是參照)。

為此中野4縱的軍政主官出現了些不愉快,因此在成立二野組建兵團時,謝富治向上級請求調離,旋被任命為第三兵團政委,從而開始跟名將陳錫聯搭檔,官媒對此是這樣描述的:「給陳賡不好找政委,幹脆軍政讓他一肩挑」。

這句「不好找」資訊量很大,當時也確實沒有合適的政委人選,於是陳賡以第二野戰軍前委委員、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身份,親率10萬大軍參加了渡江戰役,並一路殺到江西、廣東和廣西境內。

在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階段,各野戰軍先後組建了十六個野戰主力兵團,而能夠實作兵團「軍政主官一肩挑」的將領屈指可數,只有徐向前、肖勁光、陳賡和王震等寥寥幾人,顯然對軍政雙重能力的要求很高,也必須得到軍委的高度信任。

二、第四兵團終於迎來新任政委

在解放廣東和廣西的作戰中,陳賡出任四野「東路軍」司令員,統一指揮第四和第十五兵團的作戰,其中僅第四兵團即殲敵10萬余人,堪稱戰績輝煌。至1949年12月中旬,第四兵團已經勝利完成了兩廣作戰任務,在廣西南寧附近轉入休整。

在此期間,第四兵團完成了冬裝更換等整補工作,並且正式歸還第二野戰軍建制,準備執行「千裏大迂回大包圍」的最後一戰:挺進雲南。此前,盧漢將軍已經領銜宣布雲南起義,不過敵人正在反撲,昆明正遭受李彌、余程萬兩個軍的瘋狂進攻。

劉鄧首長當機立斷,命令已經解放貴州的楊勇第五兵團,派出有力一步馳援盧漢起義部隊,同時再命令第四兵團自1950年1月1日起,一並指揮四野的第114師、第151師和邊縱一部,自南寧地區火速西進,截殲雲南境內的殘敵。

四兵團隨即在南寧召開緊急前委會議,司令員兼政委陳賡、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郭天民、副政委劉誌堅等首長研究決定:以第13軍為第一梯隊直插滇南,封閉雲南殘敵的退路,在四野兩個師的配合下率先發起攻擊。

兵團部則指揮第14軍和第15軍,作為第二梯隊直驅昆明方向,再以兩個軍的主力向南實施掩殺,力求全殲湯堯的敵八兵團(轄第8軍和第26軍),另以兵團機關和15軍一部進駐昆明,接管城市和政權。

與此同時,四兵團還接到了軍委和野司的最新指示,大部隊在經過黔西南地區時,務與宋任窮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雲南支隊」完成匯合,宋任窮亦將出任第四兵團新的政委。

1950年2月7日,陳賡、郭天民率兵團機關到達貴州西南部的安龍縣,與「西南服務團雲南支隊」勝利會師,此間我13軍部隊輕裝疾進,半個月奔襲2000余裏,打響了滇南戰役。

開國上將宋任窮旋即就任四兵團政委,陳賡則解除兼職專任兵團司令員,此時距離第四兵團成立,剛好一年光景。

既然陳賡將軍是老資格,又深得軍委信任,並且自二野四兵團成立之日起,便身兼司令員和政委,為什麽在雲南即將完全解放之際,還要更換新的兵團政委呢?這是由解放和接管雲南的復雜任務所決定的。

先說說宋任窮率領的「西南服務團」,它成立於1949年6月,是在二野渡江以後經略華東期間,為籌備進軍大西南,而組建和擴招的接管幹部團隊,與四野的「南下幹部工作團」性質相同,因為接管新區急需大量的幹部。

劉鄧大軍南下之前,曾組織了一批來自太行、太嶽等老根據地的幹部隨行,擬用於新解放區的建設,不料大部份被三野「借去」接管福建等地了。於是只好重新擴召,在南京、上海等地吸收政治素質過硬的年輕人,組建用於接管大西南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

西南服務團以南京市委副書記、南京市軍管會副主任宋任窮為團長,成員包括部份老根據地的幹部、華東地區的大批原地下黨員、進步學生等等,其中的「雲南支隊」和警衛部隊有1000余人,在宋任窮的親自率領下趕赴昆明。

三、陳賡兵團圓滿完成戰略迂回的任務

雲南當時的情況比較復雜,以四兵團的10萬大軍和超強戰力,消滅幾萬殘敵根本不在話下,解放全部滇境指日可待。而更艱巨的任務,是如何團結和改造盧漢的起義部隊,以及如何順利接管城市和政權的問題。

換句話說,第四兵團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其實是政治任務要高於軍事任務,黨中央和西南局對此十分重視,針對雲南的實際情況,明確提出在雲南解決一切問題,均應和盧漢協商處理,中心原則是「在省委的領導下,團結第一、工作第二」。

而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業已被任命為新組建的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作為軍委倚重的名將,再不久還要作為中央代表,率援越工作群組前往越南指揮作戰,軍事任務比較繁重,亦不可能久留昆明。

因此宋任窮才被上級任命為西南軍區副政委和雲南省委第一書記,全權負責雲南省的接管和建設工作,肩負著建設新雲南的特殊使命。如此在四兵團奉命經略雲南,並且將以四兵團為基幹組建「雲南軍區」的情況下,由宋任窮兼任兵團政委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適的。

1947到1948年逐鹿中原時期,宋任窮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政委、「晉冀魯豫局」組織部部長、豫皖蘇分局書記兼豫皖蘇軍區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三副政委等職務,是「劉鄧大軍」的主要首長之一,此間泛指原晉冀魯豫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系統。

渡江戰役之前,宋任窮時任安徽省委書記,全面主抓新區接管和戰役支前工作。二野解放南京後,再擔任劉帥(南京市長、南京軍管會主任)的副手,具體負責城市接收和管理工作,因此極富地方工作和城市接管經驗。

從歷史上看,宋任窮又是參加秋收起義的「老井岡」,是毛主席湖南瀏陽的小老鄉,主席曾親口誇贊他「文也來得,武也來得」,顯然這是一位軍政雙優的高級將領,深得黨中央和西南局的信任。

尤為關鍵的是,宋任窮在紅軍時期就曾跟陳賡搭檔過,雙方互相非常熟悉和尊重,那便是長征路上,陳賡曾擔任由紅軍步兵學校改編的「幹部團」團長,時任團政委即是宋任窮,兩人攜手率領這支特殊而精銳的團隊,走過了二萬五千裏長征路。

所以從幾方面來看,值全國解放之際,在第四兵團即將結束大規模作戰改制為軍區之時,由宋任窮擔任雲南軍區政委兼任四兵團政委,執行接收雲南和改造起義部隊的重任,都是非常適宜的,他也能夠與傳奇將軍陳賡,互相很好地配合工作。

尾聲:陳賡將軍離開雲南

1950年2月20日,陳賡司令員、宋任窮政委率四兵團機關和部隊到達昆明,受到盧漢率領的起義將領、以及昆明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並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式和慶祝大會,稍後雲南軍區和昆明軍管會宣告成立。

陳賡將軍的職務是:雲南軍區司令員(仍兼四兵團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同時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第四兵團的建制很快撤銷了。

宋任窮將軍的職務是:雲南軍區政委(仍兼四兵團政委)、雲南省委第一書記(同時任西南軍區副政委),而對雲南的接收和管理工作,其實主要是由宋任窮擔任書記的雲南省委所領導的。

雲南省委認真貫徹中央針對雲南實際提出的方針,嚴格執行各項政策,大力清除匪患,醫治戰爭創傷,加強民族團結,恢復發展生產,迅速穩定了雲南全省的社會局面。

1952年7月,宋任窮升任西南局第一副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在雲南的工作了將近四年時間,一直到1954年才奉調回京,出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等職,協助羅帥開展評銜工作。

而陳賡在雲南工作的時間較短,1950年7月初,將軍便離開昆明前往越南,部署並協助指揮打擊法軍的邊界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再奉命直接趕回北京,就任誌願軍副司令員、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務,率部入朝作戰。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