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什麽古代先有治世,才出盛世?

2024-06-08歷史

在古代中國,治世與盛世是兩個常常被用來描述國家繁榮與穩定的術語。雖然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處,但在許多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講一個朝代的故事,巍巍大唐,來重新認識「治世」與「盛世」的前後規律,她們會是一個怎樣的魅力存在?

01、貞觀與開元的由來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是中國古代最為輝煌的時代。一為奠定基礎,海內晏清;一為殷實富強,萬邦來朝,共同譜寫了大唐的傳奇詩章。 在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公元626年),為選擇一個新的年號來標配他的事業心與人生藍圖,他開了一場影響較為深遠的「辯論賽」(朝會),在這場辯論賽中魏徵以老練的投資人眼光搬出「君道」脫穎而出。李世民聽從他的意見,選擇「貞觀」作為自己的新年號,寓意為「正大光明、開創未來」。這個年號不僅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開始,更蘊含著李世民的強國夢。

李世民身邊這位忠誠能幹的秘書——魏徵。曾多次進諫,提醒李世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關註挨家挨戶的苦日子,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奔赴小康實作大同,重用每一個大家族中既有賢德又有才識的人,到唐朝的管理層工作。正是有了魏徵這樣的秘書,李世民的治國策略得以更加完善。 所以,「貞觀之治的形成,有一半是魏徵的功勞」。

先天三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的陰謀被英武神睿的李隆基焚毀後,終掌大權。此刻國家初定,百姓渴望安足與富饒。李隆基深知人民的心願,他決定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讓國家從此步入盛世。於是,他翻爛老祖宗的經典,終於找到合適的「藝名」來宣布他的出道,故以「開元」作為新的年號頒布於世、城鄉皆知,寓意著國家將開啟一個充滿希望與繁榮的時代。

李隆基勵精圖治,文能整頓職場,建設圖書館,讓文化的傳承就此延續下去。武能爆打不老實的「窩邊草」,揚眉吐氣,重振「四海一家」作為家主的威風和榮譽。還有姚崇宋璟張說這樣的得力助手,讓國家經濟、文化和武功事業迅速騰飛起來。 他重視農民的疾苦,就去大力扶持他們吃飯的家夥;重視各城區的繁華,興修大橋大壩,疏通黃河長江,以利他之心作為今年的大目標來鼓勵店家的生意。使大唐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在他的統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盈。

02 「治」字與「盛」字的區別 治,要安撫知足。盛,要全面繁榮。貞觀時期,就是戰亂結束後經濟剛剛恢復,政治很清明,民風很淳樸,社會很穩定,是一個和諧文明美麗的社會。開元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對外開放和巨大變化,科技、文化、經濟、國防、軍事等等所做出的業績不斷翻倍,正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榮譽與景象。

03 治世是創業者,盛世是守成者 我們看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所處的時代。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所展現出的領導才能、決策力和品質,助他開創了「貞觀之治」。他敢於嘗試新事物,不滿足於現狀,勇於突破傳統的束縛。同時,他也非常聰明,善於觀察和思考,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他從始至終無不像一個「企業家」一樣,秉承著當初的人生信條和創業願景走到今天,貞觀之治的魅力與他的心路歷程是相互成就,相互寵愛。

李隆基在位期間,深知治國安邦之道。他繼承爺爺、曾爺爺兩代人的成果(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減免沈重的賦稅,讓老百姓不再吶喊叫「窮」過「苦」日子,註重農業發展。在崗位上重用有品格的人和有才識的人來巧妙搭配,一個坐左堂一個坐右堂(丞相),使國家從騷亂中步入正軌,再從不斷變化的常態逐漸強盛。他治下的帝國猶如一個今天的同仁堂與王老吉,歷經數十載風風雨雨,屹立不倒成為百年企業,開元初期的他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開元後期的他只是坐享其成的「糟老頭」,沒有能及時看到眼下的問題,讓私人武裝的苗頭愈發愈大,終致成了八年「安史之亂」的源頭(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有後治必有先亂,有先亂必有後治。治世的房地基,是建設在亂世的廢墟上,這段時期所要做的工作只有四點: 1.整頓職場,肅清風氣 2.簡樸生活,回歸原點 3.建立法制,孕育人才 而盛世是當社會在穩定和繁榮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時,便應運而生。這個階段所要的工作: 1.改革舊弊,全新發展 2.提供就業,避免「躺平」 3.強軍強國,穩定邊疆 4.工農搭配,不耽誤吃飯 5.文化創新,科技創新,讓生活有品有趣四、寫在最後:中國為何先有治世才出盛世? 首先,中國之所以先有治世才出盛世,是因為治世是盛世出現的前提和基礎。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盛世的出現往往是在治世之後。這是因為治世的管理者透過制定和執行有效的政策和法律,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制度基礎,從而為盛世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其次,先輩們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實作國家的繁榮昌盛,必須先有治世的穩定和積累,才有可能出現盛世的光輝。

最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盛世與治世的內心狀態與抗壓的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治世它象征著生機勃勃,家家健康安定,百姓知足常樂過著簡樸日子,道德素養也高,鄰裏鄉親們都和諧有序,不會為了一塊地鬧得不可開交,爭得死去活來,是個積極進取的陽光青年,而不是紙醉金迷的勞碌命。 反觀所謂的盛世「大佬」,情況則有本質不同。一到國家府庫充盈,百姓豐衣足食,他們便開始沾沾自喜,故步自封,不再安分起來,易鬧事,要折騰胡來了。我們看清朝的乾隆與西漢的武帝,清晰可見。

參考資料: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現代〕呂思勉【隋唐五代史】

〔現代〕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當代〕丁自生【盛唐密碼】

〔現代〕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當代〕沈剛【興亡:中國兩千年治理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