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9年賀子珍到上海,陳毅邀她共事,聽聞待遇後,為何她和主席都搖頭?

2023-12-30歷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選右上方的「關註」。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1949年,毛主席從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口中得知,組織正在為賀子珍安排工作,並為其提供十二級行政待遇。

誰料這時,主席立馬告知陳毅,以後賀子珍享受的待遇,皆由他的稿費支付。

聞言,陳毅不禁吶吶自語地感慨道:「主席與賀子珍分別十余載,哪裏是對賀子珍忘了情,分明是將曾經那份蕩氣回腸的愛情化作深入骨髓的親情......」

那麽,此事最後是如何解決的呢?

重回故土,今不作昔

傳聞民國愛情十有九悲,紅色崢嶸歲月裏的愛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毛主席與賀子珍的愛情故事,始於井岡山上的驚鴻一瞥。

在後來十多年的相伴中,兩人在革命的道路上生死與共,在婚姻的道路上攜手同行。

遺憾的是,這人世間最難琢磨的就是一個「緣」字。

1937年冬天,賀子珍不顧毛主席和一眾老同誌的勸說,毅然決然地遠走蘇聯。

離開祖國,這一去就是十余載。

都說真正相愛過的人,即便此生無法共白頭,也終究舍不得看對方落寞。

1947年,經歷喪子之痛、女兒生病、自己被抓進蘇聯瘋人院等一系列悲劇事件後,賀子珍在王稼祥夫婦的幫助下,從蘇聯回到祖國。

闊別故土十余載,賀子珍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在這兒見到的第一個親人,竟是自己素未謀面的嫂子——李立英。

說是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當時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雖然在舊時戰友那兒聽說妹妹歸國的訊息後,赴心似箭。

但他當時是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一師之長,平日工作繁忙。

在家國之間,他果斷選擇了後者,便沒有赴東北與妹妹相聚。

最終還是在陳毅的建議下,他才讓妻子李立英前去看望。

雖然賀子珍因為之前十余年一直在蘇聯,錯過了哥嫂的喜酒。

但或許是兩個女子誌趣相投,此次哈爾濱的初相見竟也相見如故,言行舉止間一絲尷尬不適的氛圍都沒有。

「說起來,我和你哥的事情,還是陳毅同誌搭的橋,牽的線呢。你知道的,他這個人就是愛幹這樣的事情。」

入夜,姑嫂談起這樁姻緣,李立英笑著打趣起了陳毅「這個紅娘」。

盡管與陳毅許久未見,但回憶起這位戰友的神情容貌,賀子珍也不禁失笑,連連點頭表示:「是啊,這個家夥就是這個性子的,看不得有情人受難。」

除了談起陳毅,賀子珍和李立英還講了好多悄悄話。

但談天談地,唯獨那個人的名字,卻從未提及過。

而從賀子珍眉宇間怎麽也散不去那縷愁思,饒是與她認識不久的李立英也明白,這個可憐的小姑子心裏終究還是放不下。

尤其是遞交了好幾次入京申請,卻因各種原因被駁回後。

賀子珍對於當下的形勢,也大致有了了解。

不過,盡管有遺憾,但如今她安全歸來,在東北財政部還有份踏實的工作。

倘若這樣平平淡淡過完這一輩子,也是好的。

毛主席欲用稿費承擔賀子珍生活開銷,遭陳毅拒絕

1949年春天,解放的春風剛吹向上海。

賀子珍離開了停駐兩年多的東北,搭上南下的火車,前往上海與哥哥賀敏學一家團聚。

說是與哥哥一家會面,賀子珍下火車時,負責為她接風洗塵的,是其在井岡山時期並肩作戰的好戰友陳毅。

闊別多年,兩位革命戰友再次相見,身份境遇雖然不再如前,兩人眼裏迸發的革命理想光芒卻從未有過一絲改變。

「子珍,歡迎回家!」

或許是年歲漸漸大了的緣故,又或者是在莫斯科街頭的日子太過苦澀。

曾經那個為救戰友不惜用肉體擋下炸藥,連眉頭都不皺一下的賀子珍,如今光是聽到老戰友這短短的一句話,都不禁在上海的街頭淚花湧起。

稍微平復心情後,她連連哽咽道:「山河無恙,便是最好的時節了。」

「子珍說出的話一向動聽。今日你可要好好瞧瞧了,如今被春風吹過的上海可是大不似前了!」在陳毅等人的打趣聲中,賀子珍被陳毅夫婦請到上海大廈用餐。

進入大廈後,賀子珍登高望遠。

舉目望去,目光所及之處的景色,無一不令人安心舒適。

車水馬龍的上海街道;奔流入海的黃埔之水;有條不紊的工廠;還有那縈繞著人間煙火氣息的街邊小攤。

這樣的中國,便是革命同胞們甘願為之奮鬥一輩子的中國吧!

想到這兒,賀子珍不禁和上海街頭上正在嬉鬧的孩子一樣,微笑起來。

往日那些有關感情的憂愁,在也這一刻一掃而空。

「這樣的好日子,在中國才剛剛開始而已。相信在革命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中國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不知子珍還是否願意繼續與我等同行,一起做那大廈上的瓦礫呢?」

陳毅的話音剛落,賀子珍早已情緒澎湃。

一心為國的她,更是沒有拒絕理由。

「我當然是願意的!只望日後老戰友能多多關照了!」

眼看邀請賀子珍留在上海共建家園的事宜談妥,考慮到她為革命做出的貢獻,和這些年的曲折經歷,眼下身子都還需要湯藥補著。

於是,陳毅提出以十二級行政待遇(即省級幹部的待遇),給賀子珍發薪金。

對此,賀子珍心裏自然是十分抗拒的。

畢竟她雖然答應了陳毅留在上海,但當下還什麽成績都沒有做出來。

正所謂,無功不受祿。

如此「偏頗」的待遇,賀子珍自認為受之有愧。

看著她為難的神情,陳毅自然明白其在顧及什麽,隨即立馬補充道:

「這個提議在我來席之前,已經得到了一眾幹部的表決支持,相關的文書也遞給了組織,可不容你一個人反悔。」

為了緩解賀子珍的情緒,陳毅又打趣著說:

「何況我大上海地大物博,還怕養不起你一個賀子珍不成?」

眼看木已成舟,輕易改變不得。

聽到陳毅的調侃,對於這個待遇,賀子珍也只能接受下來。

她在心裏暗自發誓,一定要為國為民做出成績,對得起這份薪金。

而這件事情,很快也傳到遠在北京中南海的毛主席耳裏。

「賀子珍要留在上海定居,我同意,但是她在上海的一切開銷讓上海政府負責卻是不妥的。以後還是從我的稿費利開支。」

聽到主席的話語,陳毅心底其實並不詫異。

要知道,毛主席是重情重義之人。

當初賀子珍去到蘇聯後,他擔心其一個人孤單,便把李敏送去蘇聯陪伴她。

而在國內,賀子珍的親人,主席也時常過問關照。

多年後,毛澤東在向兩人好友曾誌談起賀子珍時,滿懷傷感:

「我同賀子珍還是有感情的,畢竟是十年夫妻嘛!我還是掛念她的,她在長征中吃了不少苦......」

顯然,主席從未將賀子珍當作陌生人,而是親人。

那麽關於賀子珍的開銷,一向不願讓自家人憑身份占國家一絲一毫便宜的主席,自然是要管的。

不過對此,陳毅理解卻不認同。

他向主席進一步說明緣由,並表示,給予賀子珍的待遇,是經過充分考量的,絕沒有什麽私情。

她是永新起義(1927年)的領導人,是第一位女共產黨員,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創者之一,是手握雙槍救毛主席和朱德逃脫國民黨包圍(1929年)的女將。

她是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其受之無愧,不辱「革命」二字。

最終,毛主席同意。

往後的30年裏,賀子珍在上海的一切生活開銷,都由上海市委親力親為,全權負責。

人民的公仆

事實上,作為人民的公仆,毛主席在親友問題上公私分明。

寧願將自己的「私產」的稿酬全部用來接濟親友,也不願多拿人民一根針一根線的例子可不止賀子珍這麽一件。

像是家裏六嬸的安葬費、楊家全年補助費甚至楊開慧的堂妹的醫藥費,皆是由主席靠著手中的筆頭一人承擔下來的。

對親友如此寬厚的毛主席,對於自己的吃穿用度卻是簡樸到極致。

作為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員,吳連登在晚年曾回憶道:

主席在生活中十分勤儉,一條鋪蓋的毛巾,即便破舊到打了70多個修補程式,也不舍得丟掉換新。

不僅如此,主席除了自己的生活力求樸素,在平時工作中還經常教導底下的幹部,要時刻謹記黨的初心,樹立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

試問中國有著這樣一個的任勞任怨的公仆,中國人民的日子又怎麽會不幸福呢?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京逝世。

聽聞這個訊息的賀子珍悲痛欲絕,但直到三年後,她才終於有機會來到北京,瞻仰主席遺容。

而這也是她在建國後,首次進京。

彼時,在毛主席紀念堂,她獻上了一個花圈,上面寫著:

永遠繼承您的遺誌

戰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

參考資料

孫聞浪.賀子珍在上海的歲月裏[J].黨史天地,2006(11):46-48.

周重禮,紀輝福.1949:賀子珍姐妺隨方誌純南下軼聞[J].黨史博采,2004(08):45-47.

丁曉平.【真情毛澤東】系列之三 毛澤東和賀子珍[J].黨史文苑,2013(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