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若這片土地回歸,中國將影響老美地位,為何我們遲遲不收回?

2023-12-30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葳蕤

1949年12月,在新中國剛剛建立還不久,偉大領袖毛主席登上了開往蘇聯的火車,在火車經過貝加爾湖時,毛主席望著列車外的藍天白雲,不禁開口道:

「這個地方,原來就是我們中國的領土,就是我們蘇武牧羊的地方啊!」

說到這裏,毛主席的心中泛起了惆悵。畢竟,漢朝蘇武、霍去病曾踏足的故土,如今卻成了異國他鄉。

(毛主席存取蘇聯)

而如今,中華已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今天,仍有無數人抱有期望,期待外蒙古重新回歸中華。

有人認為,一旦蒙古回歸中華,中國將撼動美國地位。

那麽,面對歷史的呼喚和現實利益的考量,為何外蒙古如今還未回歸中國?外蒙古對中國的國際競爭又有什麽重要意義?

痛失外蒙

1911年辛亥革命後,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而在其退位詔書中提出:「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孫中山隨後也提出「五族共和」的口號。

此舉含意是,即使清朝滅亡,位於邊疆的西藏、新疆、蒙古等地也同樣歸屬於中華民國。

隨後北洋政府於1913年為了維護領土的統一,和俄羅斯簽署了【中俄蒙條約】。

中國承認外蒙古的自治權,但俄羅斯也必須承認外蒙古主權歸屬於中國。

然而外蒙在沙俄的支持下,多次改弦更張,有徹底脫離中國的意思。

之後,段祺瑞上台,命徐樹錚經略外蒙,徐樹錚為了盡快解決外蒙獨立問題,以武力逼迫再兼之手段,很快就徹底收回外蒙,使其置於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

(徐樹錚)

然而好景不長,徐樹錚因參與軍閥混戰,很快就返回北京,再加上蘇聯有意支持外蒙貴族獨立,外蒙迅速掀起了開始第二次獨立浪潮。

雖然北洋政府和蔣介石國民政府對蒙古的獨立都未曾認可,但當時中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已無暇顧及邊疆。

到了1945年,蔣介石派兒子蔣經國出訪蘇聯。作為一個同樣有著強烈民族情感的人,蔣經國放低姿態,詢問史太林「外蒙古是否可以留在中國時?」

史太林只是淡淡地回應道:「從軍事戰略上看,蘇聯必須需要外蒙古,蘇聯領土太大了,西部和遠東地區只有西伯利亞鐵路聯系,如有軍隊從外蒙向蘇聯進攻,蘇聯會滅亡。」

(西伯利亞大鐵路)

蔣經國將史太林的話轉述給蔣介石,蔣介石為了在內戰中獲得蘇聯支持,很快就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6年1月,外蒙古從中國正式分離了出去。

霍去病、朱棣等中國古人征服過的故土,徹底淪為了異國他鄉。

那飽滿的「中華秋海棠」也無奈地成為了如今的「中華瘦雞」,讓今人感慨萬千。

而如今,望著那茫茫大草原上數不盡的牛羊,和戈壁灘下價值萬億的礦藏,在中國和美國對抗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提出:

「外蒙古要是回歸中國,中國定是如虎添翼,將在與美國的競爭中占得上風!」

那麽,這個觀點真的正確嗎?

外蒙古的作用

作為一個領土面積約156萬平方千米的國家,外蒙古的領土面積相當之大,約等於7個湖南省(21萬平方千米)。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還蘊藏著豐富的礦藏,其中銅礦儲量就有20億噸,黃金儲量接近3500噸,煤礦儲量多達3000億噸,至於全世界都需要的石油,蒙古國也有80億噸。

並且,和中國人口過多相反的是,外蒙在坐擁廣大領土和巨量礦產的前提下,人口卻只有330萬人,可謂是真正的「地廣人稀」。

要知道,中國作為一個人多資源少的發展中國家,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於礦產,尤其是銅礦的需求可謂是與日俱增。

(銅礦)

目前,中國的銅礦主要是從智利進口,其高昂的價格自不必說。

還要常常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阻撓。

畢竟,南美州是美國的後花園,美國在南美的影響力遠大於中國。

著名軍事專家戴旭曾標明一個觀點:倘若中美的關系進一步惡化,美國將利用強大的海軍力量,在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旁邊)等地對中國展開「截殺戰」。

到時候,由於缺乏外部資源的進口,人多資源少的中國大陸只能經濟崩潰,進而達到西方所認為的不戰自敗的戰略目的。

聯系現實,
自從2018年前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針對中國的貿易戰
開展以來,中國沿海地區的出口嚴重受挫,電腦等領域的關鍵技術被封鎖,中國經濟受到一定程度沖擊。

倘若外蒙古回歸中國,中國可以把外蒙古的豐富礦藏以較高價格出售給國際市場,屆時不僅能擺脫純資源進口國的窘境,還能借助中國全產業鏈優勢,迅速發展相關產業,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另外,蒙古國現有6000多萬頭牲畜,而中國作為一個2022年糧食自給率僅為80%的大國,蒙古國的畜牧業可以極大緩解中國的農業困境。

(大豆)

不要小看這個數碼,一位名人曾說過:「倘若糧食價格上漲百分之十,其最後的結果是10個人裏出不起價的第十名餓死。」

而中國由於盡全力保障「糧食自給」,導致大部份的耕地已經被小麥、大米等主糧占用,作為畜牧業原料的大豆等食品不得不高度依賴進口。

而世界糧食,基本被四大糧商操控,即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他們控制著全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糧食交易。

所以若外蒙回歸,它擁有的牲畜在滿足自需後,可以盡數賣給中國內地,這樣中國民眾可以以更低價格買到優質的牛羊肉,中國政府也可以在糧食安全上遊刃有余。

而出售牲畜的外蒙古也可以賺的盆滿缽滿,從而擺脫貧困的境地。

所以外蒙古的回歸,可以給兩國帶來完美的「三贏」。

既然外蒙回歸的前景如此美好,為何中國現在還未推進外蒙回歸行程呢?

答案是:另有隱情。

中國自己的考量

俗話說的好:「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外蒙的回歸,自然能幫助中國在經濟領域上得到很多改善。但現實裏,經濟並不是全部,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外蒙回歸,還為時尚早。

外蒙,作為一個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之間的國家,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倒向哪一邊,都會對另外一邊產生嚴重的壓迫感。

(外蒙地緣位置)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蘇聯陳兵百萬,隨時準備用強硬軍事手段進攻新中國時,中國整個北方都被籠罩在戰爭陰雲下,中國不得不開展三線計劃,以保存軍事和工業力量。

而換過來,若外蒙回歸中國,當中國駐兵在現在的俄蒙邊疆後,以中國目前的軍事力量,在極短時間內,中國有能力截斷俄羅斯遠東大動脈——西伯利亞大鐵路。

這樣的場景是俄羅斯人所不願看到的。

如今,中俄雖未結盟,但出於共同對抗美國以及北約的目的,兩國關系友善,合作眾多,所以維持如今中俄蒙三國的現狀,顯然是兩國都樂意的。

參考文獻:

[1]余純純,趙覺珵.除了礦業還有山羊,蒙古國期待中資

[2]忻懌.論冷戰時期美蒙建交與美國對外蒙古戰略

[3]吳楚克.論蒙古國在東亞穩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