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向古人聖賢學習「金剛手段」

2024-03-03歷史

太公望呂尚受封於齊國營丘時,齊國有個叫華士的人,德行高潔。卻不願做天子的臣子,也不願做諸侯的朋友,人們都很稱贊他的賢德。太公三次派人召見他,他卻一次都沒有來,於是就讓人把他給殺了。周公知道後,說:「這個人是齊國的高潔之士,怎麽能隨便殺他呢?」太公說:「他不做天子的臣子,也不做諸侯的朋友,我還能得到臣子和朋友嗎?我不能用他做臣子,不能與他交朋友,他就是被遺棄的人:我三次召見他,他都不來,這就是以下犯上。這樣的人,如果還表彰他,將他視為教化的榜樣,使全國人都仿效他,我還給誰當國君呢?」

這就是齊國之所以沒有懶散的老百姓,也始終沒有成為弱國的原因。韓非的「五蠹」之說也是從這裏來的。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而且都在辦學校。少正卯的學校人丁興旺,甚至孔子這邊的學生也紛紛跑到少正卯那邊去。後來,孔子當了魯國的大司寇,就在宮門外華表台下將少正卯殺掉。事後,子貢向他進言說:「少正卯是魯國的知名人士,先生殺掉了他,恐怕得不償失呀!」孔子說:「人有五種惡行,而盜竊還不包括在內:一是通達古今之變而鋌而走險;二是不走正道而固執地走邪路:三是把荒謬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四是知道很多醜惡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惡並得到恩澤。這五種惡行,只要沾染了其中一種,就不能避免被君子所誅殺,而少正卯是五種惡行都兼而有之。他是小人中的雄傑、所以必須除掉他。」

小人如果沒有過人的才幹,就不足以對國家造成危害。然而,小人雖然頗有才幹。但願意接受君子的駕馭,也未嘗不可以對國家有利,所以君子也不必一概將他們拋棄。少正卯對學生進行煽動和迷惑,是想超過孔子,居於孔子之上。這樣一來,孔子還能和他同朝共事嗎?而孔子之所以痛下殺手,不只是為了當時一些人用巧言擾亂國家的緣故,也是為後世以學術殺人者樹立障礙。華士徒有其名而無用,少正卯看似大有用處但實際上卻不可以重用。對於諂佞小人,聖明的君主都知道應該誅殺;而對於那些知名人士及清高之人,如果不是大聖人,當然不知道他們也應當誅殺了。

唐代的蕭瑀信奉佛教,唐太宗就讓他出家為僧。唐玄宗開元六年,河南參軍鄭銑陽、縣丞郭仙舟,將獻詩投在銅匣中,玄宗閱後批示:「看他們的文理,知道他們崇尚道教,談及時務不切實際,還是讓他們各自去從事自己所愛好的事業吧!」二人即罷了官,成為道士。玄宗這樣處理事情,也與聖人不謀而合,如果讓信奉佛教的人都去出家,讓信奉道教的人都當道士,那麽士大夫研究異端邪說之風自然就會停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