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打敗陳友諒後,朱元璋批評了常遇春,表揚了徐達,且看原因是何?

2024-04-09歷史

說起常遇春和徐達,我們並不陌生,兩人是明朝開國大將,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先說常遇春,號稱「常十萬」,有萬夫不當之勇,性格剛強,為人正直,一生未有敗績。朱元璋曾用「雖古名將,未有過之」八個字高度評價這位戰功赫赫的開國名將。

再說徐達,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六王」之首,為人謹慎,治軍嚴謹,為大明帝國立下了不朽功勛。朱元璋曾這樣評價他「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圖文萬粉激勵計劃#

可見,常遇春和徐達是十分優秀的將領,可以說,他們是明朝初期最為傑出的人才。試想,如果這兩人一起肩並肩、背靠背協同作戰,敵人會不會聞風喪膽?

其實,戰爭無小事,想要打贏一場戰爭,還要考慮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後方軍需供應等關鍵因素,但是,常遇春作為徐達的副將,和徐達一同出戰,勝算還是會很大的。

公元1360年5月,徐達和常遇春在九華山大戰陳友諒,此戰,徐、常二將打敗了這一勁敵,並且俘虜戰俘3000余人。取得如此優異的戰績,本應得到朱元璋的贊賞,但是,未曾料到的是,朱元璋表揚了徐達,批評了常遇春,這又是為何呢?

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引起朱元璋對常遇春不滿的原因正是這3000余名戰俘。對於如何處理這3000余名戰俘,徐、常二將有不同的意見,常遇春認為,要全部殺掉這3000名戰俘,讓敵人知道我們不是好惹的。但是,徐達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戰爭關鍵時期,不可濫殺俘虜,這樣不僅會斷掉他們的歸附之心,更能增強他們的敵對意識。不過,常遇春性格火辣,為人耿直,最後,竟然一意孤行,擅自殺掉大多數戰俘。這個訊息不小心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裏,朱元璋特意安排專人前往九華山,表揚了徐達,批評了常遇春,並讓徐達「專為大將」。

其實,從這件事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徐達和常遇春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

1. 徐達寬厚待人,常遇春嗜殺成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厚待人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更是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的不二法寶。

徐達雖然在戰場上雷厲風行,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交往中,卻主動收起那刀光劍影的股股寒氣,對待士卒寬宏大量,對待家人溫文爾雅,對待同事一團和氣又不失正氣,在他身上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影子,可以看出一位道德楷模所具有的溫度。

他這種寬厚待人的做法,也給他帶來了幸運。由於立場不同,徐達不肯與胡惟庸有過多交往,這引起了胡惟庸的不滿。為了打擊報復徐達,胡惟庸不惜重金收買了徐達身邊的一名門衛,妄想讓這名門衛謀害徐達。但是,這名門衛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他感念徐達對自己的寬厚,不肯下手,甚至,還向徐達主動匯報了情況。徐達聽後,沒有一點兒生氣的意思,也沒有責備門衛的意思,更沒有報復胡惟庸,僅僅是提醒朱元璋留意此人。

而常遇春,暴烈浮躁,嗜殺成性,一旦破城,不分青紅皂白,就大肆屠殺,這不僅斷了有意歸附之士的念頭,更是傷害了廣大百姓的心靈,這朱元璋這支義軍失去民心,失去群眾基礎。為此,每逢出征,朱元璋就會提醒常遇春「城破之日,不可妄殺」,同時,還會安排專人作為常遇春的參謀,隨時隨地提醒常遇春要保全民生。

其實,在後來的作戰中,常遇春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這一缺陷,對上,他服從朱元璋的教導,對下,他聽從副將的建議,主動收斂了這一不當行為。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2. 徐達遵章守紀,常遇春偶有僭越

軍人就要服從命令,恪盡職守,遵守紀律就是一名軍人的天職,對於古代軍人來說,這也是必須具備的素養。只有這樣才能上令下行,才能發揮出一支軍隊的整體戰鬥意誌和作戰水平。

在主將徐達再三勸阻之下,副將常遇春還是擅自做主殺害俘虜,簡直就是僭越之為,再加上,殺害俘虜本身就是一件影響極其惡劣的事情,因此,朱元璋要批評常遇春,要常遇春只做徐達的副將,要徐達「專為大將」,防止常遇春做出其他不端的事情來。好在常遇春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沒有二心,這才沒有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反觀徐達,謙虛謹慎,事事小心,力盡人臣本分,從不僭越執法,其實,這也是為官為將者應該具有的一種境界。眾所周知,徐達的頂頭上司朱元璋疑心較重,生性猜忌,尤其像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這些權臣,朱元璋更是多加防範,但是,對於徐達,朱元璋總是很放心,常常派遣徐達長期率兵出征,毫不猶豫。

徐達也從不做出讓朱元璋猜忌的事情,每逢作戰歸來,及時交出兵符,同時,將功勞推給朱元璋和自己的部下。

就是這種謙遜的性格,才贏取了朱元璋的信任和器重。

3. 徐達低調內斂,常遇春性格急躁

低調是一種修養,內斂是一種智慧。我們的傳統思維就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嚴以修身,嚴以律己。這樣才能夠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徐達,就是這麽一個人,他低調內涵,即便自己手握重權,也從來不與別人爭辯是非,甚至,對於自己應得的賞賜,他也從來都是委婉拒絕。

朱元璋曾經發現身為大將的徐達生活簡樸,住房簡陋,實屬寒酸,便將自己曾經住過的房子賜給徐達,可是,徐達拒絕了。後來,朱元璋故意將徐達灌醉,安排侍衛將酒醉的徐達擡到自己的臥室,意思也就是將這處宅子賜給徐達,沒想到,徐達酒醒之後,發現自己睡在了朱元璋的臥室,便立即起身,跪在朱元璋的面前,委婉拒絕了朱元璋的這一好意。朱元璋見他這麽低調,也就收回了這處宅子,但是,為了褒獎徐達,重新建造了一處房子,再次賜給了徐達,並給這座房子賜名為「大功坊」。

再看常遇春就不同了,他脾氣暴躁,性格如火,尤其攻城不下時,他經常惱羞成怒,以強攻強,不會換個思路解決問題。比如,1364年7月,贛州之戰,常遇春率軍將贛州城圍的水泄不通,但是,對方守城之將熊天瑞堅決不降。

其實,這種戰況早已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早在常遇春出兵前,朱元璋就考慮到,如果對方固守城池,堅決不降,常遇春勢必會強攻硬取,到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便攻克城池,也很不劃算。於是,在常遇春出兵前,朱元璋就安排汪廣洋擔任常遇春的參謀,臨行前,朱元璋囑咐道:「汝至贛,如城未下,可與遇春等言,熊天瑞困處孤城,猶籠禽阱獸,豈能逃逸?但恐城破之日,殺傷過多」。就這樣,才避免了常遇春強行攻城的不智之舉,事實也正如朱元璋所料,五個月後,贛州城糧草用盡,守城之將熊天瑞納城投降。

可見,低調內斂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才華,才能夠處變不驚,做成大事。

朱元璋曾經如此稱贊自己身邊的將士:「自古帝王多以征戰,而有名世之將以佐輔之,爾等今日之功又何忝於古之名將乎?」。這句話的意思大致是今天我身邊的將士,所取得的豐功偉績絲毫不遜色於古代的名將。這裏當然包括徐達和常遇春。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雖然常遇春有些缺點,但是,難能可貴的是,常遇春本人善於總結,善於修正自己的錯誤,善於完善自己,逐步成長為大明的傑出將領,就在常遇春去世時,朱元璋親往祭奠,扶靈大哭,賜號「忠武」。這「忠武」謚號,是朱元璋給予常遇春的最高評價,明代以前,只有唐朝的尉遲恭、宋朝的嶽飛獲得過如此殊榮,常遇春是古代至明史以來第三位。